大学心理学试卷一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DA.社会对心理制约;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C.心理的发生,发展;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C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5、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6、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A.遗传因素;B.学习;C.社会生活条件;D.经验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8、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B.亲密感对孤独感;C.繁殖感对停滞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9、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A.选择性;B.显著性;C.投射性;D.两极性10、社会知觉最早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A.弗洛伊德;B.洛克;C.布鲁纳;D.斯滕伯格11、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A.自我熏陶;B.道德灌输;C.制度约束;D.榜样作用12、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A.单向传播模式;B.双向传播模式;C.互动传播模式;D.整体互动模式13、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A.全体性;B.科学性;C.主体性;D.发展性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CA.复杂性;B.独立性;C.示范性;D.长效性15、处在知识型、学习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更新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加速,则要求大学教师要是BA.学术研究者;B.终身学习者;C.社会服务者;D.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16、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A.班级管理能力;B.心理辅导能力;C.敏锐的思维能力;D.教学的能力17、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CA.班级管理者;B.心理辅导者;C.学生指导者;D.学生领导者18、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DA.20多年;B.30多年;C.50多年;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19、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C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20、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A.政治观点;B.思想意识;C.理想信念;D.价值观21、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C.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22、“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2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以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B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24、(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DA、意义学习;B、行为主义学习;C、建构主义学习;D、信息加工学习2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DA.理解;B.操作;C.形成表征;D.学习的迁移2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BA.人际互动;B.人际交往;C.人际沟通;D.亲和行为27、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A.人际沟通;B.人际交往;C.亲和行为;D.人际关系28、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A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水平29、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A.表现性因素;B.知识性因素;C.组织性因素;D.个体性因素30、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BA.初创阶段;B.过渡阶段;C.工作阶段;D.结束阶段31、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BA.简述语意技术;B.自我表露的技术;C.提问技术;D.澄清技术32、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由于已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BA.共情技术;B.立即性技术;C.具体化;D.内容反应33、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A.从众;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C.直接同化;D.间接同化34、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35、()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BA.内在动机;B.自我效能;C.自我奖惩;D.自我强化36、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A.亲和行为;B.人际交往;C.从众行为;D.社会行为37、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AA.多元化态势;B.单一化态势;C.极端化态势;D.表象化态势38、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DA.自我性;B.自律性;C.坚持性;D.自觉性39、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CA.马斯洛;B.赫茨伯格;C.弗鲁姆;D.亚当斯40、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
C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C.智力结构论;D.条件反射理论41、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大学心理学试卷二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记忆过程包括( )。
A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B.识记、保持和遗忘;C.再认、重现和回忆;D.识记、再认和遗忘2、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3、人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
A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4、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BA.弗洛伊德;B.罗杰斯;C.魏特海默;D.斯金纳5、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A.不平衡性;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C.个体差异性; D .发展的关键期6、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A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7、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DA.意义学习理论;B.发现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BA.概念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9、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10、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AA.印象整饰;B.印象形成;C.印象提升;D.印象策略11、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A.选择性;B.显著性;C.投射性;D.两极性12、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BA.首因效应;B.光环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13、“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BA.莱斯特;B.吉布斯;C.柯尔伯格;D.皮亚杰14、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A.自我熏陶;B.道德灌输;C.制度约束;D.榜样作用15、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A.单向传播模式;B.双向传播模式;C.互动传播模式;D.整体互动模式16、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B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17、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A.政治观点;B.思想意识;C.理想信念;D.价值观18、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D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19、广义的文化指的是()C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20、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DA.20多年;B.30多年;C.50多年;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21、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
B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测验法22、“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A.压抑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23、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24、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CA.平稳期;B.高原期;C.高峰期;D.下降期25、陈述性知识一般以( )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
CA、动作;B、表象;C、命题和命题网络;D、以上三者2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BA.人际互动;B.人际交往;C.人际沟通;D.亲和行为27、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A.表现性因素;B.知识性因素;C.组织性因素;D.个体性因素28、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家是()CA.班杜拉;B.吉布斯;C.柯尔伯格;D.皮亚杰29、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BA.初创阶段;B.过渡阶段;C.工作阶段;D.结束阶段30、属于预防性和教育性的团体辅导属于哪一类性质的团体?()CA.治疗性团体;B.封闭性团体;C.发展性团体;D.同质性团体31、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C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32、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等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A.简述语意技术;B.倾听技术;C.提问技术;D.澄清技术33、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B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34、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C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B.认真研究教材;C.进行教学反思;D.倾听学生的声音35、“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DA.费斯勒;B.伯顿;C.卡茨;D.司德菲36、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37、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