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
(萨马兰奇评)[32]
邓亚萍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代表了运动员的风貌。
也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
(萨马兰奇评)[11]
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士,我非常欣赏她的性格,在巴萨罗纳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我都有幸亲自为她颁奖。
(萨马兰奇评)[33]
邓亚萍的人生之路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正是不认输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
(腾讯评)[8]
最崇拜邓亚萍。
我喜欢她永不服输的精神,任何时候都顽强拼搏,我挺佩服她的。
(阚文聪评)[34]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
5岁时,邓亚萍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邓亚萍正式进入国家队。
[1] 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2]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3]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4]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5] 2009年4月,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
[1] 2015年12月2日,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6]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
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
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
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练的全是正手攻。
这种特殊的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
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
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
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5]
1982年,9岁的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3]
1983年,邓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
[8]
1986年初,邓亚萍被借调到了河南省队。
1986年4月,湖南怀化举办了全国乒协杯比赛。
邓亚萍在这次比赛中与队友合作为河南省拿到了团体冠军。
同年底,在郑州市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邓亚萍代表河南队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3]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
[3]同年亚洲杯赛,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9]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2]
1990年5月23日,邓亚萍与乔红、高军、陈子荷合作,夺得第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
[10]
1991年5月6日,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年仅18岁的邓亚萍仅用45分钟就以3-0的战绩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亚军得主李芬姬淘汰出局,一举夺下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桂冠。
同年9月,邓亚萍在日本松本县举行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再次夺冠。
[11]
1992年,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最终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单打与女子双打两枚金牌。
[3]
1993年,瑞典世乒赛,邓亚萍与乔红、陈子荷、高军一起合作,成功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12]
1995年,邓亚萍在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5]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一次获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3]
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乒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淡出国家队,先后进入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1998年下半年,邓亚萍从英国回来后准备备战曼谷亚运会,由于国家队已经由新人顶上了,邓亚萍在9月正式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