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综述

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综述

性心理发展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综述前言性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由于性生理的基本成熟和性心理的尚未成熟,因而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性心理的困扰。

本文主要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性心理发展为主线,性别差异为辅线,主要论述青少年和大学生在性心理发展中的性别差异性。

一、概念定义关于性心理的定义,广义上涉及性的所有观念或意识;狭义上指性情景刺激下的男女交媾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反应【1】。

张进辅等对性心理的理解如下:性心理也称性意识,是有关性问题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对性生理、性对象及两性关系的反映,其结构可以分为性感知、性思维、性情绪、性意志四种成分【2】。

性心理表现为个体在性方面的心理现象,如性意识、性欲望、性观念、性情感,以及性梦等性心理活动的总和。

个体性心理的发展与性成熟程度有关,受到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个人经历和人格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周向欣对性心理的定位为:性心理是指“人脑对有关性问题的反映。

包括对性生理变化、性别特征和差异、两性交往关系的感知、思维、需求、渴望,以及对性所持的态度及其体验等一系列心理活动【3】。

性心理既有性别上的差异,也有年龄上的差异。

王伟等给性心理的定义为:性心理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性心理指人们关于性现象和性行为的主观反映和自我意识;狭义的性心理指与人的性行为相伴随的心理活动【4】。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现有文献表明,国内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并重,现有文献中,实证研究报告57篇,理论探讨文献65篇;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差异。

和国外相比,国内实证研究工具少,方法单一,现有研究大多数采用纸质问卷调查,且成熟量表极少。

当前仅有骆一(2005)开发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问卷》和张国仁、杨金花(2010)编制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量表》等两个成熟量表【5】。

在对象的选择上,国内研究多以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其优势在于样本来源广、数量大。

国外多以选修心理学课程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特点是样本小、范围窄,但由于参与对象有心理学背景,且采用了学分激励、金钱激励等措施,使得参与者配合度较高。

三、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上,研究都集中于探讨青少年和大学生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性吸引力现状之间性别差异等内容,但国内外研究目的还是有很多差异,国内的研究在于找出青少年以及大学生性心理及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问题的解决策略,即教育对策。

本综述主要阐述在性心理发展的两个关键的阶段:青少年和大学生,研究他们在性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四、青少年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的研究青少年教育,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

我国的青少年研究从无到有,现在正处于一个发展推广的时期。

有关青少年性心理性别差异的研究不少,分析其主要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一)异性意识的差异青少年性生理的成熟为性心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决定了他们对异性的敏感。

异性意识的发展与表现大致经历了疏远异性期、爱慕期与恋爱期三个阶段,在异性意识的发展上,男女青少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

1、疏远异性的行为差异女青少年疏远异性的行为表现比男青少年明显而强烈。

这是因为,女青少年青春发育的时间比男青少年早1到2年,体态变化也先于男性青少年,而且变化明显,因而其羞涩之感也更为强烈。

相对说来,男性青少年疏远异性的行为表现不是十分明显,对异性也并不十分敏感,虽然他们也会因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而意识到男女有别,但这种变化不像女性那样显著而意识也不强烈。

2、爱慕异性的行为差异女青少年进人爱慕期后,她们很注意自己的服装,喜欢对着镜子修饰打扮,努力保持衣容整洁漂亮,以此来引起男性青少年对自己的注意。

在进入爱慕期的一段时间内,女青少年甚至比男青少年更主动地去接近异性,并通过与异性的接触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但是,在爱慕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女青少年与异性的交往都是被动的。

受社会文化与性格因素的影响,女青少年一般都不会主动地表现出对异性的好感,不会轻易流露对异性的爱慕,考虑到自己在异性面前树立一个良好形象的因素。

相比之下,男青少年真正步人爱慕期以后,会对女青少年保持强烈的兴趣,抓住一切机会在女性面前显示和炫耀自己,甚至会主动而热情地帮助女性解决困难。

在朱红等人的研究中,以587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在“有与异性交往的向往吗? ”的选择上,62.5%的青少年选择了“有”, 女生略高于男生, 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x²=0.274,df=1, P=0.600﹥0.05)。

在回答“与异性单独在一起会觉得紧张不安吗?”时,79.9%的男生选择“会”, 而女生选择该项的百分比仅为9.3%, 男女学生的差异极其明显(x²=299.507,df=1,P=0.0004﹤0.001)【6】。

(二)恋爱心理的差异由于男女青少年性生理发展的差异及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青少年的恋爱大多表现为“一见钟情”,而女性青少年则容易形成“爱情错觉”。

“一见钟情”实际上是“首因效应”在异性交往中的反映。

这种现象尽管男女青少年都会发生,但以男青少年居多。

男青少年第一次获得的关于异性容颜、仪表、举止等方面的印象,往往会强烈地印人脑海,成为以后双方是否继续交往的根据【7】。

第一印象虽然鲜明、深刻,但并不总是客观、正确,导致以点盖面的主观倾向,产生判断上的失误。

“爱情错觉”是在强烈希望得到自己所倾慕和爱恋的异性的爱情动机支配下,情不自禁地把对方的言谈举止纳人自己的主观需要,误认为对方钟情于自己。

这种认识偏误男女青少年都有可能发生,然而由于女青少年的感情更为深刻而稳定,因而常常更容易天真地认为自己真诚地爱对方,对方也必定会爱自己,从而认知受到干扰而产生“爱情错觉”。

在朱红等人的研究中,就青少年的恋爱动机而言, 从高到低依次为弥补内心空虚, 寻找精神寄托( 57.8%)、只是想玩玩( 20.3%)、出于真心( 10.7%)、对学习交往有帮助( 9.7%)、很认真, 准备将来结婚( 1.5%)。

经卡方检验表明, 男女青少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x²=6.279,df=4,P=0.179﹥0.05)。

(三)性欲意识的差异1、性欲意识的发展在性欲意识的发展上,男青少年对性的兴趣明显比女青少年强烈。

女性青少年的性欲意识,随着月经来潮和第二性征的发展日趋明显。

调查表明,男女青少年对第二性征出现的态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对第二性征的出现持肯定态度的人,女青少年占47%,而男青少年则高72%;认为第二性征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女青少年仅占35%,而男青少年则占56%。

2、性冲动的研究男性青少年的性冲动,主要表现为性代偿行为和自慰行为。

性代偿行为可能表现为试图观赏女性的身体,但由于现实环境的制约和性道德观念的约束,他们会转而欣赏电影、电视或画报、广告中衣着袒露的女性,并在观赏的过程中伴随着性的幻想,以平抑业已引起的性冲动。

自慰行为又称手淫,是一种发泄强烈的性冲动的方式,发生时间正值男性青少年青春发育的高峰期。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大多数男女青少年对手淫的认识不是很准确, 仅22.3%的学生认为如果适度,青少年手淫就没有影响,30.5%的学生知道手淫并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男女之间差异显著(x²=24.482,df=4, P=0.0006﹤0.001; x²=13.970,df=2, P=0.001﹤0.01)。

女性青少年性冲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出现“皮肤饥饿”,即期望与异性互相接触与抚摸。

这种对皮肤感觉的需求,是女青少年被爱的心理反映,她们蒙蒙胧胧地希望能被自己所钟爱的异性施爱。

此外,就引起性冲动的刺激渠道而言,男女青少年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般说来,男青少年的性冲动容易被视觉刺激所引起,例如,女性具有性感刺激的动作、半遮半掩的身体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艺术作品等,都能激起男性青少年的性兴奋,引起性冲动。

而女青少年的性冲动则容易为触觉刺激所引起。

当然,在性知识的来源方面,当代青少年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主要通过书报杂志、影视作品或电脑网络以及别人的谈论来获得性知识, 而较少从老师和父母那了解到有关性的知识。

但是, 女生从老师和父母获得性知识的比例要比男生的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x²=57.517,df=3, P=0.0002﹤0.001)。

五、大学生性心理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由于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性心理的阶段处于不同的时期,国内的相关研究就大学生的性心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性别认同方面性别认同情况即是否喜欢自己的性别。

由胡珍等做的研究显示,2010年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发现,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现有性别的喜恶与10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

但从性别差异来看,女生不喜欢自己目前性别的比例比十年前大大降低(18%到11.5%),男生喜欢(83.2%到80.0%)和不喜欢(12.1%到8.0%)自己现有性别的比例都比十年前有所降低,感觉性别“无所谓”的男女生比例都升高7个百分点左右(男生由4.7%到12.0%,女生由14.1%到21.1%)【3】。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排斥自己的性别。

(二)、性幻想方面研究者调查了“当清醒时脑海中是否出现有关性的形象”,从结果来看,“经常有”性幻想的男生比例有所上升(6.5%到8.6%),“从来没有”的男生(11.5%到19.7%)和女生(48.7%到55.4%)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偶尔有”的男生(82.1%到71.8%)和女生(49.5%到43.0%)的比例都有所下降。

总体来说,近十年来有过性幻想的男生的比例下降近8个百分点,有过性幻想的女生的比例下降近7个百分点。

(三)、性梦发生情况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在睡梦中是否曾与异性有过性行为”。

男生(7.6%到6.2%)和女生(2.4%到1.1%)“经常有”性梦的比例变化不大,“偶尔有”性梦的比例男生降低4个多百分点,女生降低近10个百分点,如果将“经常有”和“偶尔有”两项加起来,男生作过性梦的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女生下降了12个百分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来,不同性别大学生性梦、性幻想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

调查结果显示有过性幻想性梦的大学生的比例较十年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大学生在对待性的问题上感到神秘,并认为这是自己的隐私不愿让他人知道,因此报告率较低。

其二可能是当今大学生对恋爱与性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恋爱和发生性行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部分大学生的性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性幻想性梦就更少了。

(四)、与异性交往心理方面1、是否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对你和异性交往的愿望的调查显示,从性别角度来分析,男生的比例上升了4.5个百分点,女生的比例上升了7.5个百分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