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头颅:大小、形状正常,无外伤或疤痕。
头发浓黑,分布均匀。
眼部:两侧眼球对称,无突出,角膜透明,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余见神经系统检查。
耳部:耳部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部:外观无异常,鼻腔通畅,无溢液,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嗅觉存在,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色泽好,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出血,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舌质红,无苔。
颈部:颈软,无静脉怒张,喉头及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左右对称,未见肿块或血管扩张。
肺脏:呼吸运动两侧对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脏: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cm处,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8/min,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
右(cm) 肋间左(cm)2.0Ⅱ2.53.0 Ⅲ4.03.0 Ⅳ6.5Ⅴ8.0腹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叩击痛,双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7~8/min。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睾丸不肿大,无压痛。
肛门无外痔、肛裂。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或叩击痛,两侧肢体关节无红肿及运动障碍,桡动脉搏动正常,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
余见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1.精神状态意识清晰,情感淡漠,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好,理解判断好,自知力存在。
2.颅神经(1)嗅神经嗅觉正常。
(2)视神经视力近视力左0.7 右0.8远视力(因卧床未查)视野指测无缺损。
眼底视盘边缘清,生理凹陷存在,动脉变细,铜丝状,动脉:静脉=1:3,反光增强,有动脉脉交叉压迹。
瞬目反射存在(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睑裂对称,无上睑下垂,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无复视及眼球震颤,瞳孔等大,直径2.5mm,等圆,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调节反射好。
(4)三叉神经右面部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左面部痛、触觉存在,颞颊部无肌萎缩,颞肌、咬肌肌力好,张口下颌无偏斜,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正常。
(5)面神经两侧面部对称,无面肌痉挛,露齿时右侧鼻唇沟变浅,鼓颊右侧漏气,额纹两侧对称,双眼闭合好,舌前2/3味觉正常。
(6)听神经双侧Rinne试验均气导>骨导,Weber试验居中,Schwabach试验正常。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声音无嘶哑,饮水无呛咳,发“阿”音时右侧软腭上提稍弱,悬雍垂略左偏,咽反射迟钝,舌后1/3味觉存在。
(8)副神经转头及耸肩运动力均弱,胸锁乳突肌上部无萎缩。
(9)舌下神经张口时舌在口腔正中,伸舌偏右,舌肌无萎缩及纤颤。
3.运动系统肌体积:躯干及四肢肌肉特别发达,犹如运动员。
不自主运动:无。
肌张力:右上肢低,右下肢增高,左侧肢体正常。
肌力:右上肢0级,右下肢Ⅱ~Ⅲ级,左侧肢体V级。
共济运动:左上肢指鼻试验稳准,左下肢跟膝胫试验不稳,右侧肢体因活动受限而无法完成,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等无法完成。
联带运动:无法完成。
步态:无法进行。
其他:睁闭眼、张闭口及转颈动作,自如。
左手握掌5s后松开,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可正常。
叩击大鱼际肌和腓肠肌,均可见强直性肌球,持续10s。
4.感觉系统浅感觉:右半身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左半身痛觉、触觉正常,温觉、冷觉未查,详见感觉检查图。
深感觉:右侧肢体关节位置觉、震动觉消失,深部压痛感减弱,右侧肢体正常。
见感觉检查图。
复合感觉:右半身图形觉、实体觉、皮肤定位觉消失,左半身正常。
5.反射深反射:左侧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反射、膝腱、踝腱反射++,右侧+++;无髌、踝阵挛。
浅反射:右侧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跖反射消失;左侧均存在。
肛门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双侧巴彬斯奇征,恰多克征,奥本汉征,戈登征,罗索里摩征,右侧何夫曼征+,左侧。
6.脑膜刺激征颈软,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
7.植物神经系统皮肤色泽好,无汗液分泌障碍,右下肢皮温低于左下肢,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皮肤划纹征+。
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像:红细胞计数4³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8³109/L,中性78%,淋巴22%。
尿常规及尿糖:阴性。
粪常规:黄软,成形,镜检无特殊。
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
小结患者男性,50岁,于3月26日晨突发右半身活动不灵,伴有完全性运动失语3天入院。
高血压病史7年,高脂血症史3年,起始动作缓慢,握拳后放松困难34年,有家族史。
体检:血压24.0/14.4kPa(180/108mmHg),意识清晰,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右侧半身感觉障碍,左手握拳5s后松开时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可正常;叩击肌肉可出现肌球,门诊肌电图有肌强直电位。
血、尿、粪常规无特殊。
最后诊断(1991-4-1)初步诊断1.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
左侧1.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系统,左侧2.高血压病,Ⅲ期2.高血压病,Ⅲ期3.高脂血症3.先天性肌强直症,Ⅰ型4.先天性肌强直症,Ⅰ型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患者男性,4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服降压药维持在21.3/13.3kPa(160/100mmHg)左右。
本月26日晨突发右侧瘫痪伴不全运动性失语,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发热,病前无明显诱因。
再者,患者起步缓慢,握拳后放松困难34年。
体检:神清,血压24.0/14.4kPa(180/108mmHg),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Ⅱ~Ⅲ级,右半身浅、深感觉障碍,右侧肢体深反射活跃,浅反射消失,无同向偏盲。
左手握拳5s后松开时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则可正常;叩击肌肉可出现强直性肌球,持续10s。
门诊肌电图检查符合肌强直改变。
(一)诊断讨论根据患者主诉及体检情况,分析如下。
定位:左侧大脑半球颈动脉系统。
定性:患者病前无外伤、发热史,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史。
起病急骤,安静时发病,意识清晰,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血管病变可能性大,待有关辅助检查后确定。
(二)诊疗计划1.查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24h尿肌酐及肌酸、CPK2.摄头颅正、侧位片。
3.查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
4.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
5.脑血管造影(左颈动脉)。
6.必要时作脑CT或MRI检查7.给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脂治疗(详见医嘱)。
邓倚天/罗正烈病程记录1991-3-2915:00患者神志清楚,无头痛、恶心和呕吐,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不完全偏瘫。
为初步了解卒中性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拟行腰穿检查。
1991-3-2916:30 腰穿记录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消毒,以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在腰3~4间隙进针约3.5cm,穿刺顺利,拔出针芯,流出无色透明脑脊液,测初压2.06kPa(210mmH2O),留标本分别送常规、生化检验。
拔针后嘱平卧6h,术中、术后病人无不适反应,术后血压20.2/12.0kPa(150/90mmHg)。
邓倚天/罗正烈1991-3-30患者一般情况佳,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能进半流食,语言表达欠清,原偏瘫肢体肌力有进步,上肢Ⅲ级,下肢Ⅳ级。
血脂测定报告,甘油三酯明显增设;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颅片正常。
请示主治医师后,嘱午后行左颈动脉造影,拟采取溶栓治疗。
邓倚天/罗正烈1991-3-30 16:00 颈动脉造影术记录患者仰卧,暴露左颈部,常规消毒、局麻,胸锁乳突肌内缘平环状软骨处进针(17号穿刺针),穿刺顺利,见鲜红色动脉血外喷,放回针芯,固定后推注60%泛影葡胺8ml(稀释至10ml)二次,先后拍摄正侧位片共8张,拔针后指压止血5min,后以沙袋压迫。
手术中病人无特殊不适,安返病房,术后血压20.0/10.7kPa(150/80mmHg)。
穿刺部无血肿形成,无Horner综合征,声带无麻痹现象。
湿片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
已向值班医师口头交班,嘱注意颈部穿刺部(如血肿)、气管位置、呼吸等情况。
邓倚天/罗正烈1991-3-31 主治医师巡诊记录孙主治医师巡视病房,详询病史,仔细体检,除发现已获体征外,尚有咳嗽动作后胸腹肌肉广泛收缩,左侧尤甚,呈木板状,叩击多处肌肉均有强直反应。
结合以往肌电图所见Ⅰ型先天性肌强直症无疑。
从所画家系图看,也较支持,望对家族成员作详细调查(预约体检)。
左颈动脉搏动较弱,提示从该侧灌流至半球的血循环量不足,脑血管造影完全证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
目前以改善脑微循环治疗为主,应注意观察甲皱和结膜微循环的变化,及时记录。
另外,明日检查出血时间、血凝时间、血小板计数和优球蛋白情况,如属正常,则及早用尿激酶或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TPA)或抗栓酶-3(精氨酸酯酶)溶栓治疗。
邓倚天/罗正烈1991-4-1 主任巡诊记录主管医师汇报病史、检查发现,以及入院48小时以来的诊疗经过。
孙琪主治医师:病史和体检结果准确,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形成和I型先天性肌强直无疑。
现急血管病之急,初步打算用溶栓剂(尿激酶4万U)静滴,每日2次,预计疗程7天。
高主任分析:本病人发病特点符合高血压脑卒中,发病年龄较小,仅49岁,病后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及其他颅内高压体征和主诉,经活血化瘀治疗,偏瘫症状明显好转,应考虑脑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
此外,病人脉率90/min,眼底有血管硬化征象,血沉19mm/h,较正常男子稍高,意味着球蛋白增高,应进一步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肾功,作脑电图+压颈试验,脑血流图+压颈试验。
本例发病已5~6天,估计血栓干涸。
尿激酶恐难奏效;TPA、抗栓酶-3成品供应困难;故现仍以一般活血化瘀治疗为妥。
邓倚天/罗正烈1991-4-15 交班记录患者李希顺,男50岁,于今年3月26日晨突然右半身瘫痪,运动性失语,29日入我院病房。
发病至今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
以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先天性肌强直症史。
体检:神清,不全运动性失语,血压24.0/14.4kPa(180/108mmHg),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肌力右上肢0级,右下肢Ⅱ~Ⅲ级,右半身浅、深感觉障碍。
左手握拳后松开困难,叩击肌肉出现肌球。
初步考虑左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同时进一步检查头颅平片正常,脑电图提示左半球慢波增多,脑血流图及压颈试验基本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血糖、肝肾功正常,血沉19mm/h,饱餐后尿糖两次正常,腰穿压力2.06kPa(210mmH2O),常规、生化均在正常范围,头颅超声中线波向右移位0.2cm,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
高主任查房及全科讨论,根据其发病情况、体征及其他检查情况,确诊为脑血栓形成。
目前通过改善脑微循环和支持治疗,病情好转,肌力右上肢Ⅲ级,右下肢Ⅳ级,精神状态好转。
邓倚天/罗正烈1991-4-16 接班记录患者李希顺,男,49岁,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右半身瘫痪伴运动性失语,外院对症处理无明显改善,于3月29日入我院病房,经过体检及辅助检查,确诊为左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