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幸福的歌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能准确模唱“sol mi 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教学目标: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知道幸福的含义教学过程:1、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声音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2、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的儿歌,学生感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可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
学生随琴声小声哼唱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4、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
教师简单介绍曲名《快乐的罗嗦》的含义。
5、在教师指导下,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
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歌曲在速度上和力度上得不同,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乐曲《快乐的罗嗦》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阳光下的孩子教学目标: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演唱《阳光下的孩子》,记住乐曲的旋律,听出其中的领唱和合唱教学过程:(一)听音乐入教室同学们,今天钟表店里钟宝宝们正在进行狂欢节游行,让我们一块儿看看去。
(二)师生问好(三)律动听一听,小朋友们正在歌唱呢!(四)新授:1.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你们发出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2.今天小朋友们汇集在开PARTY呢!下面我们就来听赏《阳光下的孩子》4.分段欣赏(1)欣赏第一段下面老师请你们分段欣赏a.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情绪怎样?(分组讨论)b.下面老师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用不同的方式拍出此节奏。
(2)欣赏第二段a.边听边思考,第二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b.听一听,这段乐曲与下面哪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相似?乐曲的结尾越来越轻,渐慢渐弱,表示晚会结束了。
(贴卡片)5、下面老师请你们再次听音乐,分角色完整的演绎一下故事情节。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阳光下的孩子》,懂得了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采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也可以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聆听《乃哟乃》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能准确模唱“sol mi 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模唱“sol mi 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1、用《幸福拍手歌》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新授静静地听(CAI播放歌曲)提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听录音填画钟表。
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a.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跟着琴声填唱歌词。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b.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们的歌声融合在一起很好听。
c.介绍“阿里里”这个衬词的含义三、编创与活动:传消息这是一个编创节奏,培养内心听觉的练习。
要求: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
由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编创四拍节奏,写在课本上,然后点在下一个学生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
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开始。
至小组内每一个学生。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音乐会教学目标:1、聆听中国民间音乐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初步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
2、对比聆听外国管弦乐作品《青蛙音乐会》,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3、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背唱《唢呐配喇叭》。
并随歌曲《快乐音乐会》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4、认识并正确地使用铃鼓,编创较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收集废旧材料自制小乐器,为音乐伴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演唱《快乐音乐会》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2、随歌曲《快乐音乐会》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教学重难点: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教学过程:1、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歌曲旋律及节拍特点(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想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2、歌曲学习播放歌曲,注意聆听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歌曲中唱到了哪些乐器,如何演奏。
你们唱是会唱了,但收录机的小朋友他们有意见,他们觉得你们的情绪还不够好,应该把这首歌曲描述的内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模仿正确的乐器演奏姿势。
3、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4、分小组表演歌曲,展开互评与自评,及时进行鼓励。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快乐音乐会》,聆听《青蛙音乐会》教学目标:对比聆听外国管弦乐作品《青蛙音乐会》,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快乐音乐会》(学生演唱歌曲,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演唱歌曲)2、聆听《青蛙音乐会》听辨乐曲中青蛙的叫声,用打击乐器或人声模仿蛙鸣。
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说说音乐中描绘的“青蛙音乐会”上得场景。
3、分组练习在教师指导下,随着音乐段落的进行和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如用动作、声势、打击乐器、体态、合作、呼应等不同手段,表现聆听到的“青蛙音乐会”。
4、反复聆听歌曲,体会其中的意境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唢呐配喇叭》,聆听《百鸟朝凤》(片段)教学目标:1、聆听中国民间音乐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初步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
2、背唱《唢呐配喇叭》教学重难点:掌握《唢呐配喇叭》曲调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全班齐唱,小组唱,个人演唱)2、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学生自由听,先熟悉歌曲的词和曲调,学生先自由哼唱,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歌曲中旋律及节拍特点。
反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及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模唱的方法,学唱《唢呐配喇叭》。
注意歌曲中一字多音以及衬词的演唱方法,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听着范唱和录音演唱时,可分组模仿吹奏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3、跟奏学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音色的控制,提示学生善于倾听乐器音色与演唱配合得是否协调。
4、创编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并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自信地背唱歌曲。
5聆听歌曲《百鸟朝凤》初听乐曲。
结合图片认识主奏乐器——唢呐。
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唢呐模仿的不同鸟叫声,试着用声音和动作学一学。
总结:在反复聆听中,经学生反复讨论后,对作品下方的唢呐音色聆听提示词“清脆明亮、低沉浑厚、富于变化”等,做出正确的选择,并记住唢呐“清脆明亮、低沉浑厚、富于变化”的音色特点。
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咯咯哒教学目标:1、能用动作参与《公鸡母鸡》的;聆听,表现音乐中公鸡与母鸡的形象。
2、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我的小鸡》的聆听与表演。
在有趣的读、拍、击“大和小”的数字游戏过程中,做出灵敏的反应。
3、能用轻松愉快的歌声边唱边表演《母鸡叫咯咯》。
并能按练习提示的要求自由组合唱一唱“re fa la”。
4、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叽”字,乐于和小伙伴合作表演歌曲《小鸡的一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管弦乐曲《公鸡母鸡》,学唱《母鸡咯咯叫》教学目标:1、能用动作参与《公鸡母鸡》的;聆听,表现音乐中公鸡与母鸡的形象。
2、能用轻松愉快的歌声边唱边表演《母鸡叫咯咯》。
并能按练习提示的要求自由组合唱一唱“re fa la”。
教学重难点:能用轻松愉快的歌声边唱边表演《母鸡叫咯咯》。
并能按练习提示的要求自由组合唱一唱“re fa la”。
教学过程:1、聆听《公鸡母鸡》完整聆听乐曲,听辨乐曲中模仿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当听到类似母鸡下蛋的叫声时,在教师指点下,按照教科书上得图形,用手指随着音乐的特点划一划。
复听乐曲,用不同的图形分别表示乐曲中公鸡、母鸡的叫声。
再次聆听乐曲,分别学着做一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2、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学生发表自己对母鸡下蛋的理解(场景、母鸡的叫声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词的内容,表现歌曲的情感)完整地聆听歌曲,让学生在聆听歌曲中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下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情形。
听音乐按节奏读歌词,在听歌过程中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表演歌曲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并为歌曲伴奏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鸡的一家》,聆听《我的小鸡》教学目标:1、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我的小鸡》的聆听与表演。
在有趣的读、拍、击“大和小”的数字游戏过程中,做出灵敏的反应。
2、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叽”字,乐于和小伙伴合作表演歌曲《小鸡的一家》教学重难点: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参与歌曲《我的小鸡》的聆听与表演。
在有趣的读、拍、击“大和小”的数字游戏过程中,做出灵敏的反应。
教学过程:1、学唱歌曲《小鸡的一家》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拍手感受节拍,并体会歌曲快乐和温馨的情绪。
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唱好“叽”字。
听音乐,按节奏读歌词,并用接唱法学唱歌曲。
在教师的组织下,按照教科书下方的教学提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表演。
如:一部分学生表演唱,一部分学生按照歌词大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边唱边表演,其他同学可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