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3信电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统一格式规定一、论文结构要求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应采用汉语撰写,依次为:(1)封面,(2)毕业设计任务书,(3)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答辩意见(毕业设计答辩评语页),(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目录,(7)正文,(8)致谢,(9)参考文献,(10)附录,(11)科技文章摘译,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1.标题。
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摘要中文摘要中文摘要应将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300字左右,字体为宋体小四号。
要突出本论文的创新点,语言力求精炼。
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
(具体格式见附录1《中英文摘要示例》)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同。
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具体格式见附录1)3.目录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
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格式见附录2《目录示例》)4.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
必须实事求是,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结论不写章号,但按章对待。
(格式见附录3)5.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
致谢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限一页。
6.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在10篇以上,不宜过多,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在2篇以上。
论文说明书中应表明参考文献序号。
(格式见附录8 )7.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如程序代码。
一般篇幅不宜过大。
8.科技文章摘译科技文章摘译的中文翻译一般不少于2000字。
二、论文书写要求1.论文正文字数要求一般为3~4万字(论文正文页数要求在35页左右)。
2.语言表述a.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论述必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同行专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内容,尽量减少叙述。
b.论文中如出现一些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做出解释。
2.标题和层次a.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b.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1 ××××(居中)1.1××××1.1.1××××3.篇眉和页码a. 正文部分居中以五号宋体字键入“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其它部分如摘要、目录、致谢、参考文献、科技文章摘译单独设自己的篇眉。
b.自正文第1章开始,到最后一页,采用阿拉伯数字(宋体5号)连续编排页码,居中书写。
4.图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图序按章顺序编号,例如,图3-2即为第三章第二图(五号宋体)。
如果图中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如“图3-2-1”表示图3-2的第一个分图)居中标注在分图下一行,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5.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按内容或项目依序对齐竖排。
统一采用三线表,建议表格的顶线、底线采用粗线1磅,栏目线、辅助线采用细线0.5磅。
表格中文字采用五号宋体。
表按章顺序编号,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
编号的后面空一格,居中打印表的简短确切的标题,且置于表的上方。
中文标题采用五号宋体。
表内的缩写词和符号等,必须与文字段落中的一致。
各符号的单位应尽可能标出。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等类似词,一律填入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处代表无此项内容。
如果数据已绘成曲线图等,可不再列表。
6.公式公式正文中另起一行打印。
式的序号按章顺序编排,如(4-2)表示第四章的第二式,并标注在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
如果式必须转行,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5号宋体),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第一页编排是先空一行、采用小三号黑体居中打印“参考文献”四字,再空一行,采用5号宋体、左起、悬挂缩进、依次打印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见附录88. 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有关物理量、数字的用法规定见附录4~79. 附录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10. 科技文章摘译(单独装订)科技文章摘译的书写格式同正文要求。
科技文章要求为近期原文,其内容与设计题目有关。
三、论文印刷要求1.封面封面一律采用河北工程大学统一印制的封面(在河北工程大学印刷厂购买)。
2.论文字体、字号要求大标题(章标题)黑体小三号一级标题(节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3.段落及行间距要求a.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0pt”,从其它文档粘贴公式时,如不能正确显示,可取“最小值20pt”。
b.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前、段后间距:标题级别段前、段后间距大标题 30pt一级标题 18pt二级标题 12pt三级标题 6pt4.参考文献的段前、段后间距为30pt。
参考文献正文取固定行距17pt。
注意不要在一篇参考文献段落的中间换页。
5.打印规格页面设置:A4纸,单面打印。
上3cm,下2.5cm,左2.5cm,右2cm,装订线0.5cm,选择“不对称页边距”,页眉1.8cm,页脚1.5cm。
四、论文上交要求要求上交的论文电子文档合成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为“毕业设计论文(姓名)”。
主要示例和规定见附录1:中英文摘要示例附录2:目录示例附录3:正文模板及注意事项附录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录5:物理量名称及符号附录6:量符号的下脚标附录7:有关数字用法的规定附录8:参考文献示例附录1 中英文摘要示例摘要夹层橡胶垫支座和摩擦滑移支座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隔震支座。
本文设计的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由夹层橡胶垫支座和摩擦滑移支座并联复合而成,融合了这两类支座的优点而又避免了各自的缺点。
本论文主要针对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首先,结合上述三类的特点,设计了支座试验方案,并通过试验对各种支座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的滞回性能可由夹层橡胶垫支座和摩擦滑移支座的滞回性能叠加复合而成,从而为推算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的性能提供了依据。
其次,本论文提出了并联复合隔震支座摩擦承压比的概念,其取值不同即可组成不同的并联复合隔震支座。
以试验数据为依据,将静力弹塑性方法引入隔震结构性能的计算中来。
结合实例,利用编制的基于性能的隔震分析程序,对不同的并联复合隔震支座的隔震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并联复合隔震支座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隔震效果较为理想。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优复合隔震体系。
关键词:夹层橡胶垫支座;摩擦滑移支座;并联复合隔震支座;滞回曲线AbstractLaminated rubber bearings and sliding isolation bearings are studied and used widely at bearings(SIB) to form a new kind of bearings——composite isolation bearings (CIB).The CIB not only gathers the merits of the two bearings, but also avoids the demerits of its components.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test the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be calculated by adding the of sliding loading ratio. Given different value of the ratio, it can form different kinds of CIB. In this article, it uses push-over analysis to calculati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CIB. Using the calculation program,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solation prosperiti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CIB. It arrives at the conclusions that the CIB effects and can be used more widely. In the light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most optimized composite isolation bearings.Keywords: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s; sliding isolation bearings; composite isolation bearings; );H0——潜水面到潜水含水层隔水底板厚度(m););s w——抽水井处水位降深值(m););s——任一点处水位降深值(m);r——任一点距抽水井中心的距离(m);R——影响半径(m)。
技巧提示:当从其它文档粘贴公式时,公式往往不能正确显示,这是因为行间距为固定值的缘故,可将行间距改为“最小值,20磅”。
1.4.1 公式的转行规则当数理公式很长,一行排不下时,就得设法转行。
数理公式转行出错的情况比较普遍,需要引起注意。
只有掌握了转行的一般规则,并在实践中认真地执行,才能避免出错。
公式转行应遵循地一般规则是:(1) 优先在“=”或“≈”,“>” “<”等关系符号处转行,关系符号留在行末,转行后的行首不必重复写出关系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