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一、导言凤凰古城,作为湘黔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古城依山傍水,流水穿城而过,建筑高低错落,千百年来聚居着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是一处兼具独特自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类聚居地。
凤凰古城开发至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以说十分红火,在全国都享有盛名。
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2004年,凤凰古城连续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2005年,凤凰古城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 ;2007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从1999开发年至今,凤凰古城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共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 4个国字招牌。
在凤凰为期四天的实习活动中,我游览了凤凰古城内的八景,苗人谷苗寨以及南方长城,对这些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我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凤凰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它的自然旅游受到地形,资金开发的影响,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它的旅游业发展上,它注重的是人文旅游。
凤凰是一个集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三者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独特景点,这种特殊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
凤凰古城在开发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但如何更好的利用,保护这一独有资源去发展凤凰的旅游业,使凤凰旅游发展更上一个新层次,是凤凰在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这几个方面:①书籍上,报纸上,以及凤凰官方网站查到的资料凰实地研究,参与②在凤观察,同时,也对随行的游客,带队的导游,以及撑船的船夫进行了一个随机访问调查得出的结果,采访人数15人③用雪球抽样法对周边去过凤凰的朋友,同学进行定向采访,在这一部分,我选择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
在获得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资料分析。
调查样本包括1999年开始发展至2009年凤凰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及某些具体方面的发展情况。
即: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估;古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凤凰县依托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对内加强景区(点)建设开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对外加强宣传促销,“天下凤凰、神秘古城”旅游品牌初步打响,已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省旅游三大品牌之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情况凤凰之所以得到这么好的发展,这跟凤凰的旅游特色是分不开的。
凤凰古城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旅游景区,它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二是以长城兵营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三是以古城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单从每一种景观来看,凤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这三大类人文景观的特殊融合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是凤凰之所以能引起世界瞩目的重大原因之一。
凤凰的一大特色人文旅游是苗族文化风情旅游, “接龙”、“跳香会”、“上刀梯”、“斗牛”、“赶边边场” 等民俗活动,使人耳目一新;做工精细、成色优良的苗族银器,色彩绚丽、纹样精美的民族花带,让人爱 不释手;湘西三怪“赶尸”,“放蛊”,“下咒”,苗家的巫术文化更使得苗乡民俗透出一股原始,神秘的气 息。
通过调查,我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并对其做了一个基本的总结:1、 凤凰古镇至今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和原貌,就算是经过修复或重建的建筑物也是按照原有的 样式建造的,总体保护较好。
古城周边苗寨的开发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2、 在古城里,商业气息远远超过了淳朴的文化气息,而且,凤凰旅游市场秩序十分混乱。
在青石板路的两边,银饰小贩泛滥成灾, “摄影师”四处揽客,“拉客”之声不绝于耳,这不仅造成了游客的不便,还无形中破坏了古城淳朴的整体氛围。
3、 苗寨开发简单,内容单调,游客可参与活动少,无法让游客很好的体验民俗文化风情。
旅游条件 落后,相关配套服务掺在严重不足,从县城到苗寨交通不便,苗寨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较低,管理上存在着 极大缺陷。
三、分析讨论通过对凤凰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了解,以及对调查的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凤凰旅游业在 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简单分析:1. 旅游品牌不成熟,区域整合能力差,整体联合开发力度不够凤凰地处老少边穷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便利的交通,充裕的资金,民族文化不可能 变成现实的旅游产品,由于只有少部分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出来,大部分的旅游资源还未呈现在世人面前, 所以无法形成统一的品牌。
在旅游资源,人力,设施,服务,交通等方面整体合作力度不够,各乡,镇之 间的旅游都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难以形成区域整体性的一条龙服务。
在品牌推广以及品牌定位上,落 后的旅游开发模式和经济发展状况使得无法进行很好的策划以及包装。
凤凰最吸引游客的旅游元素上图反映的是在对样本调查中,他们对凤凰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元素的看法,可以看出,凤凰最具吸引 力的是民族风情,包括民族特色的风俗,饮食,节庆日等民族文化。
同时,有 88%的游客愿意向亲朋好友推荐凤凰古城游玩,但在问及是否愿意再次游览凤凰时,他们中的 57%的游客提出不愿意,17%的游客提出如果有人结伴相邀可以考虑。
这表明了凤凰古城的回游率不高,而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凤凰品牌层次较低, 不够科学化,以低价位,低创新的观光旅游为主,缺乏文化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参与性,娱乐性较差,对 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4, 9%23, 51% 8, 18% 5, 11%口自然风光 ■纯朴的民风□历史文化古迹□民族工艺 ■民族风情口名人故里3, 7% 2, 4%2.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从上图可以看出,游客对凤凰旅游市场满意度并不高,通过参与调查,以及访问,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原因:凤凰遍地都是银饰小贩,而且销售银饰的价钱极为低廉,有时竟可以以开价的三分之一成交,街边银 器的价格与店铺银器的价格差距甚远,价格十分混乱,毫无规则可言。
同样的,当地特产姜糖,腊味,猕 猴桃的价格也存在着价钱混乱的情况,讲价空间极大,这让外来游客对旅游商品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
无规则的揽客也是让游客反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当地人拉着问“要坐船吗?”“要去苗寨吗?” “要穿苗族服饰照相吗?” 。
从事这类行业的人非常多,竞争压力非常巨大,所以每人都 想以尽量低廉的价格揽客。
也因此,利润空间极为薄弱,利润薄弱,服务质量自然就会下降,游客满意度 就会降低,这样的旅游市场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
3. 苗族村寨旅游简单,开发,管理不完善苗族村寨开发是凤凰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在之前的凤凰最吸引游客旅游元素图中,已经可以看到民 族风情占的比例超过了一半,而民族风情旅游的主要体现就是苗家村寨。
在宣传手册上,苗家村寨拥有的体验活动很多,包括,了解湘西苗族的起源发展,亲身参与民间工艺 品的制作,如扎染,刺绣,剪纸,参与古城的传统的娱乐项目,如傩戏,高腔,苗歌和花鼓舞,打苗家鼓, 体验苗族传统习俗和苗寨生活,学习土语,品尝制作特色风味小吃等。
据了解,基本上每个苗寨被开发后 呈现的都是单一,雷同的内容,无非就是三道卡,苗族饮食等表面风俗。
宣传手册上说的内容只是被简单 地搬到游客面前进行展示,介绍而没有让游客真真得到了体验,参与其中。
古苗寨的内涵均没有被深层次地挖掘,因没有深度而没有个性从而显得处处相仿,缺乏产品特色,缺言。
口总体验活动数量 ■非节假日体验活动数量乏民族民俗文化内涵, 无法上规模、 上档次, 削弱了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而且通往苗寨的道路狭窄, 坑坑洼洼,道路防护设施简陋或空缺,景区内水上交通安全隐患较大,救护设施的配备不完善,安全意识 比较淡薄。
基于以上对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1、 依据资源打造特色产品,规范市场秩序① 凤凰旅游文化打的是名人牌,文化牌。
凤凰名人众多,出类拔萃,影响深远,文坛巨匠沈从文,著 名画家黄永玉,第一总理熊希龄等等,让人体味到了神秘湘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利用影视剧在湘西苗寨的 取景把湘西展示出去扩大苗族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② 在“苗”和“古”上做文章。
凤凰古镇所有的建筑几乎都标注着建设的年代,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风 貌,在古镇里,没有任何现代建筑,包括对旧建筑物的维修,也必须一切如旧,在日常生活方面都要保持 与古村落的协调,严禁一切机动车辆进入,整个古镇里都是清一色的石板街,木头吊脚楼或者青瓦青砖的 房屋,所有的一切都保持着非常原始的韵味。
而所有的现代设备都被深埋在青石砖下,让游客没有感觉到 任何的与古镇不融合的气息,力求开发与保护的协调,保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对苗寨的开发,要开发民族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同时还要突出每个苗寨自己的特色。
苗族民 族风情旅游要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对苗族村寨进行合理规划,突出民族,生态特色,要让来凤凰的游客 享受到蓝天、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感受到当地苗族、土家族的民族风情,品尝到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 食品。
让游客们有一种来到“世外桃源”的感觉,流连忘返。
搞特色农业,创特色收入。
③ 在旅游商品方面,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要有民族艺术特色,二要有适用性或珍藏性,三要便于 携带,四要价格合理。
要突出工艺产品的开发,立足于特色经济的发展,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以土家 织锦、苗族刺绣、民族服饰、蜡染、扎染和根雕、石刻、金银器等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形成品牌化、系列 化和规模化。
同时还要建立一系列市场政策来规范商品市场,稳定市场秩序。
④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对各行各业进行规范化,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尽量减少“野导” 客”的现象,给当地居民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不是让他们自发的胡乱寻找商机,使当地居民能在凤凰 旅游业发展中获得真正的实惠。
2、 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联系,营造整体优势① 加强交通运输上的联系。
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② 突出文脉宣传上的联系。
带,将三大景区有机地联系起来。
的自然风韵和历史文化。
张家界展示奇丽的武陵风光;凤凰渲染神秘的武陵文化;梵净山突出雄伟的武陵 主峰。
三大景区共同打造武陵山脉神奇之旅。
3、 发展教育 , 培养人才 目前,人才资源紧缺,国民素质偏低,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凤凰县的各类人才奇缺,要想迅速发展凤凰县的旅游业,适应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需要,引进和培训一大批 人才迫在眉睫。
在旅游人才培养上,采取加强旅游人才基地建设和加强现有旅游人员培训并重的方针,一 方面加大旅游教育的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型的办学模式,加强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