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冲突案例

校园冲突案例

1.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案例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方针指导下,M校决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发展。

实现这种发展需要宽松、和谐、支持性的环境。

由于种种原因,M校父母离异的孩子特别多。

据不完全统计,此类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6.7%,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

新学期开始,老师被委任担当初一某班的班主任。

上任不久,老师就发现班里有一个新生A 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她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课间总是躲在角落里,上课也不愿发言,平时基本不和同学交流,行为较为散漫。

为什么般的年龄会如此默然呢?带着这个问题,老师决定去家访,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通过走访,老师了解到,A在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过。

父亲没有固定工作,经常在家里酗酒、打麻将,很多家务活都得她干,而且父亲一不顺心就打她。

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和同学都歧视她,对她很冷淡,因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自卑心理。

因此她不愿和人交往,天长日久就成为后进生。

老师决定以行动去温暖她,唤起她的自信,消除她的自卑心理。

老师知道,她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她的家庭以及全体同学的协助、配合。

为此,老师制定了以下方案并予以实施:1.从自我做起。

首先,老师经常找机会在排队回班的时候和A拉着手一起走,谈她家里的事、同学的事,谈她喜欢读的书等,并告诉她衣着要整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

老师还经常为A补课,课堂上简单的问题先让她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

为了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班里组织了朗读比赛,并帮她选了一篇课文,然后指导她朗读。

比赛时A发挥得非常好,获得了一等奖,她笑得很开心。

当时,老师对她说,你和其他同学一样聪明,你落后的原因是缺少赶上其他同学的勇气。

她点了点头。

慢慢地,A变了,她开始自觉学习,各项活动也都积极参加。

老师看她身体素质比较好,推荐她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

运动会上,她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2.发挥集体的力量。

老师常对学生说,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家里,先进的要帮助后进的,不管谁有了困难,我们都要去帮助。

与其他同学相比,A缺少母爱,所以要让她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

老师经常耐心地教育其他学生要关心A,还为她开展了献爱心活动。

同学们经常把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为A购买学习用具。

学习好的学生经常和她一起复习功课,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也变好了。

A要过生日了,老师为她买来了生日蛋糕,同学们为她准备了小礼物。

被同学们围在中间的她,露出了笑容。

她笑得那么幸福。

..3.协调好离异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家庭解体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沉重打击。

教师要让离异的父母知道,在他们追求幸福的同时,应该情系儿女,让孩子健康成长。

老师请来A的爸爸妈妈参加“我爱爸爸妈妈”主题班会,并对他们说,你们夫妻关系解除了,但仍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从那以后,每次A的母亲来接她时都询问她的学习情况,并教育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更令人高兴的是,A的父母在对她的教育上达成了一致认识。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A渐渐地变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上来了,特别是和同学们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汪晋丰)思考题1.“以学生为本”在具体实践中要如何落实?2.“爱生学校”的意义何在?3.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4.校长应如何激励老师们去关爱学生?5.还有什么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案例分析我们一向都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有些教育学家更进一步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遵循这一理念。

有些校长或是迫于上下压力,或是急于追求个人业绩,往往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利益,没有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有违学校的办学宗旨。

其实,校长追求个人业绩和实现教育宗旨是不矛盾的。

如果教职工都能像案例中的老师一样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学校的办学质量会显著提高,校长自然也功不可没。

联合国提出构建“爱生学校”的倡议,呼吁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充满爱心,而且要热心;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学生,无论外貌、民族、性别、性格;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案例中的老师很好地实践了这些理念,让学生真正从学校、从学习中获得了关爱,得到了成长。

对于这种老师,校长一定要给予肯定和奖励。

奖励优秀教师有利于调动其他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向模学习,使学校形成浓郁的“爱生”氛围。

那么,该怎样对教师进行激励呢?校长要及时利用先进典型,教育教师提高思想认识,矫正行为,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学习的榜样大致有三种类型:1.社会上树立的英雄模和先进人物。

这类榜样距离教师比较远,对教师影响往往不太大。

2.顶头上司的榜样。

这种直观的典型对教师影响较大,比如,校长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师的榜样。

校长要求教师做的,自己必须做到,..且一定要比教师做得更好。

校长只有在教师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成为教师言行的表率。

3.身边的优秀教师。

这种榜样可信度高,可学性强。

培养和树立这样的先进人物,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局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案例中的老师就属于第三种类型的榜样。

如果校长抓住时机合理地进行激励,会对学校日后的工作开展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实行榜样激励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宣传榜样时要实事,人情人理,生动具体,不要随意拔高;2.要用榜样去教育和带动群众,把榜样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及时转化为思想成果和教育工作效益,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局面;3.激励方法要得当,一是要讲求时机,二是要适度激励。

在激励时,只有注意到这几个方面才能使榜样发挥其积极作用,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假如校长错过了激励的时机,没有适时给优秀教师以表扬和奖励,不仅对该教师不公,也达不到激励其他教师的效果。

一般来说,应该在每个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评定和表彰工作。

就老师的事迹来说,校长可以挖掘以下教育点:教师要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尽力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学生进步时,要教育他们做人应当有志气,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去增强自信心。

人们常把家庭教育比喻成树根,树根茁壮才能枝叶繁茂,开花结果。

教师要积极做好离异家长的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特殊的人际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力合作,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让爱唤起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父母离异的学生,让他们永远向着奔跑,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为教师,要珍爱每一个幼小的生命,懂得“爱”对于生命的独特价值,要善于用“爱”去开发儿童的潜能,善于将“爱”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那么,这个“爱”是什么?我认为,这个“爱”是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一种宽容,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

这个“爱”更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及交流,是一种能触及灵魂的、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如果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

成功的经验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我们将继续探索下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加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珍惜和孩子们的每一次互动,珍惜和孩子们的每一次交流。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将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田。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及时向全校教职工宣传榜样的作用,这样能够帮助全体教职工共同进步,能够使学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很多途径开展德育工作。

比如,可以组织师生观看一些教育影片等,通过艺术来感染师生情操,树立学校道德风尚。

..2.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案例P校是一所处于市区的职业中专学校。

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学校被评为省重点职业中专学校。

近几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从外界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充足,同时P校周边环境不理想,各种“室”、“厅”、“店”、“,巴”等包围着学校,再加上对面是学生管理较薄弱的技校,所以,午休时间和下午放学后在学校周围各种“室”、“厅”、“店”、“吧”等场所经常可以看到P校的学生。

部分学生甚至与技校的学生结成小团伙,做出打架、敲诈等违纪、行为,给附近的社区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此,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措施。

比如,午间施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一律在学校用餐,不允许在午休时间外出;改善午餐质量,开放学校的各种活动场所;召开各年级大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给学生家长发信……经过一年的管理实践,效果比较明显。

中午在P校周围的“室”、“厅”、“店”、“吧”等很少再看到P校的学生;校门口也清净多了,很少再看到游荡的不良社会青年,社区对学校的评价也高了。

可是,下午放学时,学校周围还是经常有不良社会青年出现,也不时地有学生到“室”、“厅”、“店”、“吧”等处活动。

P校学生参与打架、敲诈等违纪、行为偶尔还有发生。

学校管理应该封闭还是开放?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领导层展开讨论。

教务主任说“封闭式管理”不行。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独特性,三年后他们要直接走上社会,若现在我们把学生关在学校,他们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

现在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发生,但这是正常的。

政教主任说:学生的管理不应该靠“堵”,而应该靠“疏”。

讨论多次,依然没有结果。

(饶爱萍)思考题1.分析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利弊。

2.怎样认识“封闭式管理”的影响?3.职业学校的管理应该封闭还是开放?对职业学校的管理你有什么高招?..案例分析该职业中学为整顿教学秩序、规学生行为实行午间“封闭式管理”,但是下午放学后仍有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娱乐休闲场所活动,打架、敲诈等违纪、行为仍然没有得到控制。

学校为何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的利弊有哪些呢?学校封闭式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标志性特征之一。

随着各类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和实验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校纷纷推出一些新举措以赢得生源。

封闭式管理就是这些新举措之一。

这种较为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方式与目前都市家长的工作节奏相适应,所以受到相当多家长的欢迎。

社会系统论认为,组织处于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外部环境会对组织产生影响。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案例中的职业中专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些因素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

微观环境包括学校所在的社区、学生的家庭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根据社会系统理论可知,割裂组织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是不可能,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以案例为例,谈谈封闭式管理的负面影响。

简单地说,封闭式管理即“关起门来办学”,以及在学校部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

学生被限制在学校的深院高墙,除周末或学校圈定的少数几个“放风”时段外,不能踏出校园半步,社会各类人员也无法轻易进入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