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研究摘要: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文立足于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发展经验,运用国内外先进理论基础,全面剖析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贯彻党的政策,提出较为适合的发展策略。
关键字: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研究Chines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Research Yang Hailin1,LIANG Zhi1,MA Jie2,LIANG Xiao3,LIU Xi-kun4,ZHAO Hai-ming1,Wei Tong-jie5,Peng Huan6(1. College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uzhou 221111;2.College of Adult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3.School of Economics,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4.Water Affairs Bureau of Xuzhou,XuZhou 221018;5.Huarui College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6.Beijing Wigo Times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10075)Abstract: The imbalanc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 gap is widening, has become China's economic life, one of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exist. Eighteen report: agriculture and ru ral farm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party's work priority,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 pment is to solve the " three rural" issue a fundamental way.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use of advanced theoretical basi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faced by urban and rural dev elopment, implement the party's policy, put forward a more suit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 co-ordination ; rural development ; strategic research一、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背景中国现在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城乡,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城市逐步向强势发展,大中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城市文化水平较高,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农村分布散乱,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经济增长缓慢。
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2]。
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为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
而发展经济就要意识到城市与农村问题的存在,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还提出:“两个凡是”的要求,这“两个凡是”从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筑牢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就是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外统筹城乡发展现有经验成果各国关于城乡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在广泛的领域和开拓的视野中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理论成果。
如麦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岸根卓郎从系统论角度构建“自然—空间—人类系统”三维的立体规划,实现城乡融合[4]。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城市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首先,政府主导的力度保证。
成功的案例有:在韩国政府主导下进行的新村运动,持续努力几十年,现在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意大利因长期忽视南部的发展,造成南北经济实力悬殊。
农民斗争的声势浩大、此起彼伏让意大利政府陷入困境。
因而为了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100多亿里拉,用了40年时间,颁布了20多个相关法令,最后终于逐步缩小了南北差距。
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时,我们国家可以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其次,法律法规的专门依据。
现有案例:日本于1961年制定了《农业基本法》,随后颁布了200多部农业法律,最终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
美国有《农村发展法》、《地区再开发法》等法律。
这些表明,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三,农村土地的制度改革促进。
比如: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在挫折经验的指导下,由政府出面收购资本家的土地,进行土地分配。
日本制定了土地买卖和土地租借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改革政策,并《关于农业振兴区域条件整备问题的法律》、《农地法》。
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土地对于农村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规划要重视。
100多年前的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规划建设的覆盖英国整个城乡的地下管网设施,在人口已经增长了50倍的今天,仍然能够符合需要,可见科学的、超前的规划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三、当前我国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大变小,再小,在扩大。
近年来,国家虽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但城乡收入比还是达到3.21:1的比例,如果再把城市居民收入中的一些非货币因素,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因素算进去,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将更大。
其次是城乡教育不平衡,城镇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68.1倍、43.8倍、13.3倍、6.1倍、3.4倍。
即使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很严重。
再次是就业不平衡。
城市的失业率登记为5%,而农村就业率却无法计算出来,除却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还有4亿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利用率只有一半左右。
(二)城乡之间产业发展关联性不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当时的经济指导方针的偏向性和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情况,城市和农村被分割成两个独立的部分,各自发展,几乎没有联系。
城市聚集了大部分的现代工业,现代化的机械大规模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农村只有分散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反差。
城市和农村之间产业几乎完全分割,没有关联性。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之间分割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例如,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城市的工业加工能力相对过剩,如何将这些过剩的加工能力向农业集聚,向农字号转化,扭转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加以思考,解决这个城乡之间产业关联性不强的问题。
要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那就需要解决,城镇与乡村间分工合作能力差,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产业化优势不明显,这个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注重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要方法。
(三)城乡之间结构不合理我国具有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城乡二经济结构。
城市的教育、通信、道路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农村人口高于城市人口,据统计,2001年全国人口中农村占62.34%,城市占37.66%。
这种状态既是我国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然而,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重大矛盾,使得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受到阻碍。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促进传统二元结构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5]。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一)努力消除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我国政府应致力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十八大中已提出,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要做到政策的实施,首先就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善扶贫开发机制,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其次,要加强农村产业管理和引导,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农村劳动力创业和就业环境。
再次,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的新体制发展,强化政府的责任管理,同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困难地区的教育经费支付力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教育法律体系。
(二)推进城乡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工与农、城与乡之间的产业链,把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实现农业市场化,解决农民和市场、生产和需求脱节的问题,并且,有利于将各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剩余劳力,为农民增加收入,以此来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