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2.1 自然条件中国位于世界上最辽阔的欧亚大陆的东南部西北深处欧亚大陆的腹地全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从北到南有寒温带(亚寒带)ůδøÒò¶ø¶«°ë²¿Ö²±»明显反映着纬向地带性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受海陆分布地理位置的影响成为中国降水的主要来源西北干旱所以顺序出现森林除上述地带性的变化而外又反映着该地带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由于它的存在气候和生物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西南部又有青藏高原的隆起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冬季冬季季风给中国带来了寒潮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较冷的国家潮湿的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部分地区盛行从位于东南方的太平洋和西南方的印度洋吹来的夏季季风从而使中国东南部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雨量较多的地区对中国的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就大气水分状况而言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区域(见图21984)ǰÕß°üÀ¨³¤½-ÖÐÏ 游江南丘陵粤台等地1 500 愈向东南雨量愈增高以0.5ºµ¼¾ÏÔÖø 的湿润区大兴安岭北部云南高原和川西高原等处在东北和华北为600毫米左右或稍高1 000毫米 1.5为主前者包括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的东部和中部500毫米1.5半干旱区在温带包括内蒙古西北部黄土高原西北部年降水量约250¸ÉÔï¶È¶àΪ2.0干旱区域可分为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河西走廊东部和准葛尔盆地等200毫米16.0东疆年降水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有时全年无雨就大气温度而言温带的高寒区域外1)1中的北温带)±¾ÇøÓòΪÖйú×ÀäµÄ地区晴燥几无真正的夏季-5.520100天10温带之间温带包括沈阳以北的松辽平原和东北东部阴山山脉以北和北疆等地所以气候具有海洋型(湿润型)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长而严寒年均温为2-10左右24年积温为1 600À«Ò¶»ì½»ÁÖůδø°üÀ¨±±¾©Áɶ«°ë 岛黄土高原东南部及南疆一带所以夏季酷热而多雨年均温为9-228Äê»ýÎÂ3 200亚热带之间淮河以南一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大巴山之间和长江中下游平原16最热月均温为28260天5 000中亚热带或叫典型亚热带西两部分浙闽山地粤北以及四川盆地和部分的云贵高原2129年积温5 000ÔÚº£°Î2 000米左右的云南高原上左右左右年积温4 000ÄÏÑÇÈÈ´øÎ»ÓÚÄÏÁëɽÂöÒÔÄÏÃöÖé½-Á÷Óò¹ãÎ÷Öв¿ºÍÔÆÄϵÄÖÐÄϲ¿22图2-1 中国气候区域图(引自均温288 000自然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台湾南部年均温为22219 000ÔںӹȻò¾Ö²¿½ÏʪÈóµÄÉú¾³ÓÐÓêÁÖ高寒气候区域包括地处北纬27的青藏高原该地区虽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范围内5 000米010以下,许多地区甚至少于100²Ý 原和荒漠但在每一个气温带内也会使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全国各类地形所占的百分比是中国的地形自西向东可分为三个阶梯(见图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高原上岭谷并列位于高原西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青藏高原以北沿大兴安岭伏牛山和武陵山一线地壳中度隆起的海拔1 000Åè 地构成了第二阶梯海拔一般500米以下这是第三阶梯而滨海平原的海拔却在50米以下东海和南海漫长的海岸线外有宽广的大陆架全国总计有5 000多个岛屿其次为海南岛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类型和形态高原综合内外营力的作用即东部湿润西北内陆半干旱2.1.2.1 东部湿润河流众多通过河流的不断侵蚀和堆积丘陵和平原为主的各类地貌东北部有一般海拔1 000ǧ 山山地一般海拔在1 000Äϱ±×ßÏòµÄÌ«ÐÐɽ一般海拔1 500ÂÀÁºÉ½Ò»°ã1 500米左右西起甘肃和四川边界海拔4 000áºÉ½ 2 000米的伏牛山1 000米的淮阳山地已是海拔100´ó°ÍɽÂöÖ÷·å´óÉñÅ©¼ÜµÄº£°Î´ï3 053米500米鲁山和崂山等个别山峰的海拔超出1 000 米武夷山1 000ÂÞÏöɽ1 500̨ÍåɽÂö3 000Çà²Ø¸ßÔ-¶«²àµÄºá¶ÏɽÂöÄϱ±×ßÏò6 000米由谷底至峰顶的相对高差多在1 000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沿河多沼泽淮海拔在50米以下东部有洼淀和盐碱地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海拔50米以下港汉纵横珠江三角洲在广州市附近河网纵横渭河平原在陕西中部的渭河流域河岸有三级黄土阶地海拔600米左右河渠成网海拔100米以下滨海有沙丘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800米方山丘陵和成都平原以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化的低山丘陵为主半干旱区的地貌组合西北半干旱1 500米的广阔高原有沙漠洪积平原等一系列干旱区的特殊地貌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北2 000米沙漠鄂尔多斯高原一般海拔1 000µØÊÆÆð·üƽ»ºÊÇÒÔɳÇðΪÖ÷µÄ¸ßÔ-Ò»°ãº£°Î1 000ÐÎ³É 黄土丘陵和特殊的源峁阿拉善高原一般海拔1 000仅有少数山地的海拔超过2 000米丘间低地分布着许多盐沼山地一般海拔3 000×î¸ß·å´ï6 995 米最高峰达4374米3 000米个别高峰接近3 000米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1 000米南缘为冲积扇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1300米戈壁沙漠成带状分布图2-2 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示意图(引自2.1.2.3 青藏高寒高原区的地貌组合在青藏高原面上以及干燥的内陆盆地为主要地貌类型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盆地一般海拔在2700Öв¿ÊÇÀ¥ÂØÉ½Óë¸Ôµ×˹ɽ-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一般海拔为4500Äϲ¿ÎªÒÔÑų²Ø²¼½-¸ÉÖ§Á÷ºÓ¹ÈΪÖ÷µÄ²ØÄϹÈ地高原的南缘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高原的东侧是南北走向5000米的横断山脉依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特征划分出高低各级彼此有区别依据¿É½«ÖйúÖ²±»»®·ÖΪÏÂÊö8个植被区域(包括16个植被亚区域)3)ÊôÓÚ¶« 西伯利亚的南方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20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地野生维管束植物仅800余种但深受长白植物区系的影响地带性植被这一带原是中国的主要原始林区之一由于过量采伐和森林火灾等因素的影响2.1.3.2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本区域是以中国为中心分布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以东北部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152030之间仅维管束植物大约2000种属地带性植被是以红松(Pinuskoraiensis)为优势种红松阔叶混交林只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但人工林面积在不断扩大2.1.3.3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位于北纬3230 ,东经10310 的范围图2-3 中国植被区划图(引自内本区域植被组成的植物种类估计有种子植物3500种左右特有种中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本区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生产活动的影响和战争的破坏平原地区已被农业植被所代替2.1.3.4 亚热带常绿阔时林区域本植被区域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植被区域4左右淮河一线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以及所属的沿海岛屿共涉及17个省由于本区域正处在古北极和古热带两个植物区系的交接地带所以这里不仅保存着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第三纪植被类型温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同时本区域是中国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种子植物近14600种 2 600属其中特产于中国的单种属中孑遗植物多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鹅掌揪(Liriodendronchinense)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等都发现于这一地区壳斗科中的常绿种类山茶科和竹亚科植物是其重要组成成分由于受人类长期生产活动和战争的影响在低丘和盆地都已被农业植被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油茶(Camelia oleifera)和竹林等用材林和经济林及茶园等所代替雨林区域热带季雨林西至西藏南部亚东其北界位置在北纬21之间本区域在植物地理分布中基本属于古热带植物区而且具热带性古老的种类保存较多东部的植物区系中以马来西亚东部区系成分为主并有喜马拉雅区系的植物雨林仅存在于局部山前地区在南海中的诸珊瑚岛上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经济林原始状态的植被的面积已很少2.1.3.6 温带草原区域该区域是横贯欧亚大欧的欧亚草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高原一小部分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52 东经83±¾ÇøÓò¹²ÓÐÖÖ×ÓÖ²ÎïÔ¼3600余种760余属,约占全国植物总科数的41.8ÕâЩֲÎïÖÖÀà¾ÍÏÔµÃÏ൱ƶ·¦º®ÀäµÈ½ÏÑÏ¿áµÄ×ÔÈ»Ìõ¼þ³¤ÆÚ×÷ÓõĽá¹ûÖÖÊý×î¶à 的是菊科蔷薇科和豆科莎草科蓼科和十字花科总的看来典型植被为草原虽然仍有不少地区保留其植被的原始面貌过度放牧和烧荒挖药及采掘业等活动的影响2.1.3.7 温带荒漠区域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温带荒漠区域,是的东段,约在东经108±± 纬36°üÀ¨Ð½®Î¬Îá¶û×ÔÖÎÇøµÄ×¼¸Á¶ûÅèµØºÍËþÀïľÅèµØ¸ÊËàÊ¡ÓëÄþÏÄ»Ø×å×ÔÖÎÇø±±²¿µÄ°¢À-ÉÆ¸ßÔ-·Ö²¼ÔÚ±¾ÇøÓòµÄ¸ßµÈÖ²ÎïÔ¼3900种817属就本区域的220余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面积而言但是这表明本区域多单属科最重要的科是菊科蝶形花科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植被中亚成分旧世界温带成分及北温带(包括北极-高山)成分菊科蝶形花科由于本区域的绝大部分地方不适合于人类居住本区域中环境适宜的地方有些地区过牧已造成次生荒漠化由于青藏高原的四周存在着差异极端悬殊因此该区域的植物区系较为复杂是中国植物区系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属于189科其中有83个世界广布属704个温带区系成分的属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该区域的东南部边缘 4000米(河谷最低处约2000米),发育着以森林为代表的山地垂直带植被西海拔一般为4000´úÖ®¶øÆðµÄÊǸߺ®¹à´ÔºÍ¸ßº®²ÝµéÖ² 被地势更高5000米在海拔较低的藏南谷地在青藏高原的最西北部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发育着高寒荒漠植被近数十年来森林资源已频干枯竭是影响草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类型多样据统计占全世界陆栖脊推动物总数的10Õ¼ÊÀ½çÄñ 类总数的13.5»òÖ÷Òª·Ö布于中国如马鸡(Crossoptilon spp.)长尾雉(Syrmaticus spp.)兽类中的金丝猴(Rhinopithecus spp.)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梅花鹿(Cervus nippon)等中国并未遭受过大陆冰川的覆盖举世闻名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即产于横断山脉北部及其附近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沙漠深处洞庭湖和长江中下游的臼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是世界上留存到现代的两种淡水鲸的一种南北分布较广的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类都是全世界所关注的动物仅毛皮兽就有70多种以上中国的动物地理区划下设古北界和东洋界及若干个次级单位(中国科学院 1979) (见图2现分别简述东北亚界和中亚亚界动物区系主要由分布上属于东北型的成分所组成本亚界在中国境内分东北区和华北区喜马拉雅动物区系主要由中亚型成分所组成两栖类贫乏鸟类中百灵地雅兽类中以有蹄类和啮齿类最多图2-4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引自东北区(СÐ˰²ÁëÀÏÒ¯Áë¼°³¤°×ɽµØºÍËÉÁÉÆ½原分布区大多在本区相互重叠黑龙江林蛙团花锦蛇小太平鸟东北兔和紫貂等是本区的代表种类若干代表成分胎生蜥蜴攀鸟森旅鼠驯鹿本区分为大兴安岭华北区(ÄϵÖÇØÁëÎ÷ÖÁÎ÷Çãɽ°üÀ¨»ÆÍÁ¸ßÔ-±¾ÇøµÄ¶¯ÎïÇøÏµÖ÷ÒªÓɶ«±±Ð͵Ĺ㲼 成分所组成可以举出的只有无蹼壁虎褐马鸡大仓鼠和棕色田鼠等)和位于古北界蒙新区(ËùÒÔ±¾区是周围各区动物相互混杂的地带蒙新区(°¢À-ÉÆ(包括河西走廊)²ñ´ïľ¶¯ÎïÇøÏµµÄÁ½ÆÜÀàÖÐÒÔÎ÷²¿µÄÂÌó¸òÜ´óó¸òÜΪ½öÓеÄÖÖÅÀÐÐÀàÖÐÒÔ 沙蜥分布广泛鸟类中的典型种类有大鸨兽类中的野生双峰驼野驴和几种羚羊均为本区有蹄类的代表本区分为东部草原亚区青藏区(Î÷²ØºÍËÄ´¨¶«²¿¸ÃÇø¶¯ÎïÇøÏµÖ÷ÒªÓɸߵØÐ͵ijɷÖËù×é³É²Ø 羚和藏野驴雪鸽爬行类中的温泉蛇高山蛙是高原腹地唯一的两栖类但在这些代表种类中只有藏羚本区分为羌塘高原亚区和青海藏南亚区在中国境内包括秦岭和淮河以南的大陆和台湾岛该界的动物区系除广布种外尚有一些欧亚大陆的成分和少数环球热带一亚热带的成分本亚界在中国境内分为西南区西南区(²ý¶¼µØÇø¶«²¿¸ÊËàÄÏÔµ¼´ºá¶ÏɽÂö²¿·Ö¸ÃÇø¾³ÄÚ²¼ 满高山峡谷纵向的平行峡谷南北向的高山峡谷北方种类的相互渗透本区未发生过广泛的冰川气候方面的特征且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本区的种类很多本区动物区系的主要成分兽类中的小熊猫和鸟类中的血雉和虹雉是其典型的代表如两栖类中的锄足蟾鸟类中的画眉亚科和雉科本区分为西南山地亚区和喜马拉雅亚区)北自秦岭南抵西江上游本区是华南区的贫乏化亚热带成分但热带成分较华南区明显减少如两栖类中的东方蝾螈鸟类中的灰胸竹鸡小鹿和毛冠鹿等种的分布亦限于本区本区分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福建省东南沿海一带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在本区范围内各类热带特别是在西部如爬行类中的巨蜥灰燕兽类中的棕果幅等此外如台北蛙爬行类中的变色树蜥中国壁虎白鹇牛背啄花鸟和兽类中的红颊本区分为五个亚区海南亚区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垦荒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在东部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到1990年7月1日其中大陆30个省直辖市的人口共113 368万中国是有人口数字记载最早的国家之一就有了人口数的记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商人口增长极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Ö®ºóËåÔªµ«×î¸ßÈË¿ÚÊý×ÜÅÇ»²ÔÚ5000Çå³õÈË¿ÚÊýÒ²Ôö 长较慢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84年)³¬¹ý1亿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第一次超过1亿人口大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Ǭ¡ÎåÊ®ËÄÄê(1789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人口数字已达到4亿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31ÇåµÀ¹â20年(1840年)ÓÉÓÚ帝国主义的入侵使生产力发展陷于停滞状态从1840年到1949年建国止共增加了12 886万人由于经济发展以及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经过几次人口普查1964年7月1日为72 307万人已超过10亿更增加至116 002 万人(见表2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即在41年的时间里人口的过快增长人民生活提高表21985Ôö³¤Ëٶȿ쵫·Ö²¼¼«²»¾ùºâ¶øÇÒÈË均占有资源量少据统计,1760年中国人口达到2亿1953年为6亿1981年达到10亿中国人口每增加2亿所需的时间15和12年增长又如此之快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带来极大的压力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ԼΪÊÀ½çƽ¾ùÈË¿ÚÃܶȵÄ3倍多图2-5 中国人口密度图(引自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其分布格局明显地呈现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的巨大差别(见图2从东北部黑龙江省的爱辉到西南部云南省的腾冲划一直线据1982年人口普查的结果约占全国面积的42.9ËäÃæ»ýռȫ¹úµÄ57.1ʹµÃÖйú¶«Äϲ¿µÄ¶¯¸øÉúÎï¶àÑùÐÔÔì³ÉÁ˼«´óµÄ 影响资源丰富所以人均占有的各种资源量甚至低于世界人口平均占有数中国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2和50±Ø½«¼Ó¾ç¿ÑÖ³Õâ¸øÖйúÉúÎï¶àÑùÐÔÔì³É¼«ÎªÑÏÖØµÄΣº¦·±ÑܵÄÖ÷Òª¿Õ¼ä³¡ËùµØÃ²ÍÁÈÀͬʱÒò´ËÖйúÍÁµØÀûÓÃ×´¿öµÄÀúÊ·±ä»¯´ÓÖйúÖ²±»µÄ 历史变化状况1万据考证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已与现在大致相似即大兴安岭北段的寒温带针叶林带华北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台湾广西由东向西草原和荒漠3个植被带其高原面的天然植被主要是高寒草甸和草原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轻微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基本上结束了的阶段原始的种植业已经出现对自然的影响微不足道根据当时的自然条件原始的森林植被约占国土的34.5¸ê±ÚÒÔ¼°ºÓÁ÷ºþ²´µÈÔ¼Õ¼26É-ÁÖ2)¹«Ôª1127年间的植被变化由于人口增多垦殖樵采等活动和连年战乱的影响平原地区已多被人工植被所代替西北公元1127×ÔÄÏËÎÓÚ¹«Ôª1127年建立以后经济随之人口大量南迁是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天然植被大面积地被农田或其他人工植被所代替在这一时间牧区界限的北移华北落叶阔叶林区的森林几乎已被采伐殆尽公元1840ÕâһʱÆÚÍâµÐÈëÇÖÇ峯³õÆÚµ«µ½19世纪末沙俄和日本相继入侵使森林资源锐减其他地区的原始森林亦继续遭受破坏至此左右的原始森林已经消失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农进行了大面积的垦荒或发展其他人工植被同时大片的农田矿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减小的是森林增加的是农田和城市交通用地大部分由于经营不善而变成为荒山草原面积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增减其他类型中除荒漠有所扩大外中国现有的耕地中草原和湿地转化而来的3左右人均占有量少区域差异显著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绝对量虽然很大所以人均占有量却很少居世界第4位有林地面积约1.2亿公顷如按联合国粮农组织1985年公布的资源与人口数进行比较3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7ʹµÃÈ˿ڶÔÍÁµØ×ÊÔ´µÄѹÁ¦¼«´óÓÉÓÚÖйúµØ´¦±±°ëÇò¶«Î÷Ïà¾à5200公里地貌条件根据中国科学院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划分,全国约有1600多个土地资源类型也为综合发展农牧渔业生产在东南部季风地区雨热同季生物种类繁多人口数量大所以生物区系的变化很大热量也较丰富水源少戈壁生物种类较少人口较少所以在相当多的地方生物区系仍维持着原始面貌虽日照充足土地贫瘠赵士洞等叶笃正主编酷所以在大部分地区生物区系仍保持着原始面貌森林沼泽沙漠及戈壁城市交通用地及寒漠永久积雪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2) 万 亩 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ù´¨ÑØ 海滩涂等) 37 4402 496 2.630 122 2 028.1 2.1注1983中国农业条件和农业自然资源 农田全国耕地面积约9600万公顷占73.9ÓëÓÉÓÚÐËÐÞË®Àû¹¤¿óºÍ½»Í¨½¨ÉèÓõضø 减少的耕地相比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在的14个省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9ÖйúµÄÉ-ÁÖ×ÊÔ´ÉÙ¾Ý1977清查的结果占国土面积的12左右东北大西南的川西和滇西北及东南和华南的丘陵山地的森林资源分布较多则森林资源极少中国现有各类草原约36000万公顷载畜量过大等原因全国草原沙化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工矿和交通建设用地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目前中国的城市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2.2.3环境保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有了充分的发展据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中国国民总产值已达174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9.0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给资源由于中国政府把保护环境定为一项国策在控制环境污染近十多年来比较有效地避免了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从而保证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19901991)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表现在自80年代以来寻求一种既提高土地生产率在发挥传统的有机农业优势的同时从1985年起高残留农药的生产三北防护林体系覆盖了占中国国土面积40ÒÑÔìÁÖ944万公顷使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 5.05开始显示出明显的生态长江中计划造林667万公顷平原绿化工程和太行山绿化工程也都营造了大面积的防护林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进展全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2万平方公里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成效全国建成了大批的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工业排放的有害废水达标率都有明显提高中国在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初步控制了工业污染的发展到1990年全国共有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00多处约占国土面积的4½ûÓæÇøºÍ½û·¥ÇøÖ²ÎïÔ°ºÍÊ÷ľ԰ʹ 一大批生物得到保护对大熊猫白鱀豚濒危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但是增长速度过快国家财力有限及国民的环境意识较差等原因环境方面森林使许多地区的水土流失仍比较严重土地沙漠化在不断扩展从总体上说污染方面1989年全国废水排放量在353亿吨严重污染着江河累计已达67.5亿吨已成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源已成为中国具有极其严重的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燃煤形成的空气污染相当严重由于采伐森林草原退化以及过度捕猎使大量生物物种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因而许多物种的数量减少上述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