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质瘤和淋巴瘤的鉴别

胶质瘤和淋巴瘤的鉴别


• 病理研究已证实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乏血管的肿瘤, 但MRI增强示肿瘤强化明显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明显,大 量对比剂渗漏至血管外间隙所致。 • 有学者认为“尖角征”及“缺口征”对诊断颅内原发性淋 巴瘤具有特征性的意义¨。
鉴别诊断
• 主要应与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等相鉴别。 • 胶质瘤一般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不清, 信号不均,坏死区较大,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瘤周水 肿明显,ADC值可用于两者的鉴别诊断,颅内原发性淋巴 瘤的ADC值低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 转移瘤一般位于灰白质交界处,T1WI呈低信号,T2WI呈 较高信号,常有多发,且较小病灶内常有坏死,增强后呈 结节状或环形强化,瘤周水肿明显,同时常有原发肿瘤病 史 • 脑膜瘤多位于脑表面邻近脑膜部位,类圆形,边界清晰, 有“皮质扣压征或塌陷征”,增强后可见“脑膜尾征”。 • 鉴别困难时,可用放疗或化疗实验性诊断。
总结
总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临床及MRI表现有以下特 点: • 多为50岁以上男性; • 多位于幕上深部脑组织,以单发多见; • 实性肿块,T1WI、T2WI等信号为主,DWI多为 高信号; • 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增强后多呈团块状及 结节状均匀性强化; • 囊变坏死及出血相对较少见; • 多发于免疫力低下者
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 好发于深部脑白质,多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及不规则形 肿块,肿块相对较大 • 平扫T1WI多为等、稍低信号,T2WI多为等、稍高信号, 肿瘤信号较均匀,增强后呈团块状及结节状明显强化,强 化一般较均匀,可有小的囊变、坏死,但较少见,很少有 出血,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多表现为轻一中度,DWI病灶 大多呈高位号,这种信号表,63岁,头昏、乏力2周入院。
病例二
王德琪,男,65岁,左侧肢体乏力1小时入院。
病理结果:
病例一:淋巴瘤 病例二:胶质瘤
淋巴瘤的病理: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是指仅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有 淋巴瘤存在,而未发现其它部位的淋巴瘤。脑原 发淋巴瘤十分少见,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 1%~1.5%,主要与脑实质内无淋巴组织有关;多 起源于血管周围间隙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