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姓名: 0000000000班级、学号: 000000000000系 (部) :经济管理系专业:经济信息管理指导教师: 00000000开题时间: 2008-11-4完成时间: 2009-11-122009 年 11 月 12 日目录课题浅析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一、课题(论文)提纲二、内容摘要三、参考文献浅析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00000000中文摘要: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发展最迅速、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
可见,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其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从中了解信息技术并更好的加以利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0.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成为拓展人类能力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正以势不可挡的攻势渗透到人类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并用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习惯乃至观念。
1、信息技术的概述。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响等)。
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
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
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臵、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
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
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
(时间:后巴别塔时代)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
(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
(时间:19世纪)第五是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
(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2.2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产业大而不强,需尽快改变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控于人的局面。
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我国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
虽然我国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不少差距,但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
我国近年来在高端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现了神威、银河、曙光、深腾等知名产品。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2004年曙光4000A排名第10,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2002年全球软件产业为7000亿美元,中国仅占1.91%%,在中国市场的系统软件中,国外品牌占95.3%%。
这一状况目前有所改变,中文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我们自行开发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了桌面Linux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国产Office办公软件产品取得进步,但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移植不足。
今后电子政务的推开和开放源代码将为我国软件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技术发展很快。
我国专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
如被国际同行称之为“肖-Massey 定理”的相关免疫布尔函数的频谱特征。
又如环导出二元伪随机序列,揭示了密码设计一类新的非线性资源的密码学性质。
我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Hash函数的方法———比特跟踪方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国内电子政务市场,国产PKI系统已占主流。
3、信息技术带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论是个人活动还是组织机构的活动,将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实现全球化。
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和文化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1946年,只有8000个家庭在美国拥有电视机。
到1994年,全世界约有8886亿台电视机。
到1998年,全球电视机数量增至10亿台。
人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在增长:目前,美国人平均每天花4小时看电视;欧洲人平均每天花2小时看电视。
看电视这种活动是在20世纪中期才出现的,现在人们花如此多的时间看电视,他们受电视的影响可能比以往任何事物都大。
此外,廉价易用的通信技术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而距离是人们在一起工作的障碍。
相距数里之外的人们正在找到一起工作的办法,相互之间购物,并为了共同的目的组成团体。
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和组织之间可以自由活动,好像国界和自然界限并没有把人们分开一样。
日本人和欧洲人可通过电子渠道在缅因州弗里波特的L.L.比安商店购物。
环球文化随着信息技术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在一起,将逐步形成一种环球文化。
经济产品的国际化意味着在马来西亚生产的一枚金属螺钉与在泰国生产的一个螺母能够精确地结合,并且能与在南非和智利生产的其他部件结合。
从日本、欧洲和美洲来的顾客要求各个麦当劳快餐店的服务质量一样高,不管它们是设在黎、布达佩斯、莫斯科还是北京。
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精确。
为满足国际标准,各地的公司将生产国际旅客们想要的产品,而这些国际旅客将是国际生活方式的活动布告牌。
少数地方风俗习惯也许会被当成新奇的事物和纪念品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大多数的工人将不得不开始制造可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
地方产品将与民族风俗和语言一起慢慢消失。
选择广告上的模特时,也许会越来越多地强调他们形象的“普遍接受性”。
一个平常的模特属于哪个种族或哪种文化,甚至年龄或性别都将不很清楚。
随着环球文化的发展,地方文化将萎缩。
几百种语言将消失。
目前,全世界的人说着好几千种语言,但是到21世纪之后,也许90%的语言将消失。
语言的总数将下降到250到600种。
全球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正在增强英语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
操其他语种者很可能会发现,如果他们要在国外经营,必须学习英语。
很多人将发现,用英语表达他们的思想比用他们的母语容易一些,而他们的孩子也许将在讲英语的环境中长大。
最终,英语也许将成为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母语。
英语文化的威胁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来说是非常可怕的,而文化的抗争在信息社会里是非常痛苦的。
总之,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3.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资源投入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加工资源的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污染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必然会引起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污染的加剧、环境退化的失控。
而信息科学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各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
信息化的开展开创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率已达60%-80%的幅度。
对人类社会时代的影响。
由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时代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已经从以物质能量为主的生产力转换到以信息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生产力,从工业经济转到知识经济,从读写为主的时代转换到视听为主的时代,即虚拟时代、数字时代。
虚拟,就其本身来说,是数字化方式的构成。
它首先是人类中介系统的革命。
人类第一次中介系统的革命,是语言符号系统的发明,它创造了人类思维空间和符号空间,导致了人类文明的长足发展。
而虚拟则是在思维空间中发生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中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种真实性。
虚拟这场中介革命,使人类由以前的语言符号文明进入到更高级的数字文明。
其次,虚拟性激发了人们的创造能力的巨大发展。
对于虚拟而言,现实只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可能性,在虚拟空间中,还有别的可能性,虚拟使现实中的不可能在虚拟空间中复活、再生、创造发展,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此在信息科学技术影响下,虚拟时代、数字时代即将到来。
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结构、方法和程序把思维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
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中介系统三者社会历史地结合,构成特定时代的思维方式。
在大机器生产为主的工业社会,思维主体以个人为主、以人脑为主,思维客体受思维主体及社会关系的影响,主要以现实世界为主,思维中介主要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这标志着工业社会时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思维主体则由个人为主发展到以群体为主,以人脑为主发展到以人-机系统为主,思维客体由现实性为主进入到虚拟为主,思维中介系统由工业技术中介系统和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转变为网络技术中介系统和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各种物化的思维工具构成,从而实现思维方式由现实性转换到虚拟性思维。
对教育方式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教育方式带来巨大影响,表现在:第一、教育投资的重心将由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
工业社会中,教育以消耗物质资源如校舍、桌椅、粉笔等维持,因此教育投资的重心主要是物质资源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