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第二轮复习 (2)

202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第二轮复习 (2)

提问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象征了什么品格。
请看诗歌 竹石
(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 诗人的情感。
模式:诗歌描绘了
的意象。
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
请你来判断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请你来判断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7.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 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请看诗歌
A.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 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析。
公式: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 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
分),具有
的优点(1分)。抒发了
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直抒 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 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 性的思想。
1.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呼 儿 将 出 换 美 酒 , 与
尔同销万古愁。

借 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 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抒情 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 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语言含蓄、精练,可收到言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 春心托杜鹃
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
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 此 去 经 年 , 应 是 良 辰 好
联想 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 景 虚 设 。 便 纵 有 千 种 风
手 想象 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 情,更与何人说?
2.分析意境型
提问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看诗歌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题公式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 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模式:诗歌描写了
意象;组成一

的画面②营造
的氛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 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公式: 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

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有 首联 颈联 抒发了诗人
围,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
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 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 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你来判断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象征

3 .修辞方法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 用典 顶
真等
概念
说明
例句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 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
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
用典
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 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 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请你来判断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 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 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 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 录诗中词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 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 好情怀。(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
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 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抒情类
托物言志
诗 词
2.表现手法
间接抒情 借古抒情
叙事抒情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烘 托,细节描写,白描,

对比,衬托(正、 反
请你来判断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请看诗歌 采桑子
(宋)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 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模式: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抒发
了诗人 的感情。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 指出用了何手法)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 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
表达技巧类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 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请看诗歌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题公式
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 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你来判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 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 析
答:运用了对偶的手法(1分),“绿树” 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 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1分),写出 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 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8.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答题公式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 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 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作者 的感情。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托、 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 交融等。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


景(写景诗或其它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其它诗中的物象)
4.分析抒情形象型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请看诗歌 早梅
(唐)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提问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 分析.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人)”的形象 2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物)”具有什么特点
3正确解答: (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身份+性格); (2)描绘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 (3)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请你来判断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 要分析.
请看诗歌 移家别湖上亭 (唐 )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5.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 什么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请你来判断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 刚强、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早梅耐 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 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 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 冰清玉洁之质。
语言类
6.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的语言特色(1分),
;颔联

;尾联

的感情(1分)。
思路: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
的证据。 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全诗意思含蓄,讽刺深刻。 (第一步)/前两句景中带情,展 现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而“箫管迎 龙”,后两句则与此相反,朱门 (达官贵人)担心春雨到来使管弦 受潮而影响寻欢作乐。(第二步) /前后反差对比,抒发了诗人的同 情与愤慨之情。(第三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