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28
“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 法)+分析表达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 +点评妙处。
赏析表达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怎样 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 什么+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 达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写出景既萧索,
人又孤独,“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
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
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
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气象阔大,境界高远。这三句是本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要分析此绝句 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
例3、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早行 陈与义
⑵赏析表达方式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 +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达方 式的作用。
9
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的常用格式:这首诗使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达作用是(句意 +文意+主旨情感)。
⑷赏析思想感情的常用格式:通过什么 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 达了什么的追求)。
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
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18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4、阅读晏殊《蝶恋花》这首词,体会“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6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形 式 分
格 律 诗
诗 词 曲
类 自由体诗
诗的
古古
分类 时 代 体
间诗 诗
创作分类 文人诗
分 类
现 代
近 体
民间诗
诗诗
题材分类
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 思乡诗 闺怨诗 借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田园诗 山水诗 政治诗 7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照时间、地 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 讽今;一类是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
26
表达技巧类
27
“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 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 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 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 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再次说 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 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16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1、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 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静,是环境、 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 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 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17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参考答案】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 感情变化。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 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透 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 的过渡,“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 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10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 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诗歌的关键字词句,把握情 感。
11
形象意境类
12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9
例2、谈谈李白《塞下曲》表达技巧上的
妙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 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参考答案】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 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 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 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 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30 托 作用。
立功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 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的残
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 厌倦战争,渴望安宁的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 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 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 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
【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形象。诗中 “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的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疾驰的英姿, “回看”描写出踌躇满志的神情。这些词句不仅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 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达诗中人充满生气的意态与
13
豪情。
一、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2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 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1、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
4
1、了解古典诗词的发展变化。《诗经》开
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
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5
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的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 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 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 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 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 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 重忠义。
25
例3、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考作者是如何坦陈心志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 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 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 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
居易直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
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
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
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 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
15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 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 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 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 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20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物 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 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图景;②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 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