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鄂尔多斯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词题型及分值的改变,开学之初,我想古诗词鉴赏课如何上更有效,如何上在中考中能拿分?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的积累、感悟、运用,更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虽然古诗词鉴赏在中考中占4分,但也不能小视。

上周教研室领导借听课机会,组织初三教师召开中考备考会,米老师提出回头整理教材建议,我因而着手整理三年六册的课内古诗词课后习题(部编版教材课内外古诗词共有83首),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及感受。

一、回顾中考试题
(11)古诗赏析(4分)2019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所呈现的春景。

(2分)(内容理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情感体会)
小结:
1、考题来源:这首古诗选自课外。

2、考点来源:考试说明(内容理解、手法欣赏、情感体会)。

3、题型来源:问题的设置与八年级上册的《野望》(思考探究1、《野
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写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问题设置大同小异。

二、研读课程标准
(二)阅读
9、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阐明、比较、推断等)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

例如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1、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2、《天净沙秋思》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例如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5、古诗文中某些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

请解释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山重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

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运用到写作中。

三、解读中考说明
《2019年鄂尔多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
一、命题原则
1、突出立德树人,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在考试中适当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古诗鉴赏选取课外的——《唐诗三百首》例如:2019年古诗词鉴赏杜甫《绝句》。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三)阅读
能读懂古诗词内容并体会其蕴含的的情感,了解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阅读材料选取与课本相类似或相关联且考点在课内外出现过的浅易的课内外古诗词。

(六)具体内容与考试细目表:
古诗词欣赏(1)内容理解(2)手法欣赏(3)情感体会
四、梳理整合教材
七年级上下册安排古代诗歌,八九年级重点安排唐诗宋词(八下安排《诗经》二首、九下《十五从军行》)。

小结:
1、原始歌谣、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先秦的原始歌谣、诗三百、楚辞、到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到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诗词散曲,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古文学的广袤星空。

2、内容理解、表现手法、情感体会。

内容理解
(1)描绘画面。

八上《野望》、《渡荆门送别》;九下《渔家傲秋思》。

(2)概括内容或扩充内容。

八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九下《十五从军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山坡羊潼关怀古》。

(3)概括景物特点。

八上《钱塘湖春行》、九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表现手法(赏析角度)
1、修辞(夸张、对偶、排比等)。

2、描写(人物、环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3、比兴手法、浪漫笔法、虚实结合、用典。

4、赏析词语。

《使至塞上》
五、古诗词鉴赏课例分享
行路难(其一)
(一)、经典诵读
齐背《岳阳楼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导入新课
(三)、学习目标(一名学生读,10秒钟记忆)
(四)、知识链接
介绍乐府诗。

(五)、预习检测
(六)、朗读诗歌,感悟诗意
1、朗读诗歌,用四三节奏朗读本诗。

2、根据课下注释自讲诗句的意思。

3、说说诗句中体现作者的情感变化。

郁闷、苦闷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怅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抱有希望,期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徘徊低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振作,昂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七)再读诗歌,赏析美句,请说说你感受到文中的美句。

欣赏角度:修辞手法、虚实结合、浪漫笔法、情感起伏
重点欣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方法:1、析角度。

2、明内容。

3、看效果。

(八)中考链接
六、教学建议
1、认真研究《课标》和每年的《考试说明》。

2、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

3、研究学法,注重积累。

4、常规要求,作业本使用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