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三)以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若肿瘤伴手术、激素、化/放疗、感染、制动等更易促成血栓形成。
(四)免疫因素
机体的免疫系统与凝血系统的关系非常密切。
多种免疫,如感染免疫、自身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产生抗 原-抗体复合物(Ag-Ab)。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和凝血 系统,激活炎症因子,参与血栓形成。
血液形成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血管内或 心腔内的血凝块称为血栓(thrombus),血栓阻塞血管导致 相应脏器的病变称为血栓栓塞性疾病(thromboembolism disease)。
血栓病的发病率
血栓病常见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脑血栓)、 周围血管血栓(如静脉血栓、动脉血栓) 微血管血栓【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TTP)】等。
高粘度 高粘度指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粘度愈高,流动 性愈慢,愈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临床实践证实,许多血栓病的 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 等指标升高,血液流动减慢或淤滞,易发生血栓形成。
(三)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腺体器官的恶性 肿瘤更易诱发血栓形成,例如,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胰腺、前 列腺、卵巢等的恶性肿瘤较非癌症者增加6倍。
维蛋白构成 。
多见于微小血 管内的血栓, 仅在显微镜下 见到,主要由 纤维蛋白构成。 也称为微血栓, 常见于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 (DIC)。
血栓发病机制
凝血酶激活与血栓形成
凝血纤溶过程
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
血栓栓塞血管可 致不同程度的临 床表现。
(一)以动脉为主的血栓栓塞
常见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
突发胸痛,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心绞痛
发作性胸痛,包括劳力性、自发性、混合性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等
脑卒中(脑血栓)
安静中发病,意识、语言、肢体异常等
(二)以静脉为主的血栓栓塞
常见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门静脉/下腔静脉血栓 腋-锁静脉血栓
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咯血等 受累肢体痛,肿胀,浅静脉扩张等 急腹痛,肠坏死,门脉高压,可涉及盆腔 上肢肿胀,疼痛,皮色青紫,浅静脉扩张等
(五)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与抗凝、纤溶系统影响较大。
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纤溶因子(纤溶酶 原激活抑制物、纤溶酶原、α2-抗纤溶酶)的基因缺陷(突变 、缺失、插入)可导致遗传性易栓症(thrombophilia)。 然而,高血脂 、高血糖、高血压等的发病也有遗传因素的参 与,常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
(六)其他因素
饮食
肥胖
吸烟
其他因素
制动
医源性因素
血栓的病理类型
白色血栓
红色血栓
混合血栓
透明血栓
常见于血流较快 的部位(如心瓣 膜、心腔内、动 脉内),不易脱 落,主要有大量 血小板和少量纤 维蛋白构成 , 也称为血小板血 栓。
常见于血流较 多由白色血 慢或血液滞积 栓的头部, 的部位(DVT、 红、白血栓 腹腔内血栓), 的体部和红 易脱落 ,主要 色血栓的尾 有大量红细胞 部构成。常 和少许白细胞、 见于血小板、 血小板构成。 红细胞、纤
静脉血栓(VTE):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1‰。我国尚缺乏大规模 的VTE统计。 老年内科住院病人VTE发病率为 9.7%,其中PTE为 1.9%,呼吸衰竭占16.4%,急性感染14.3%,中心静脉置管18.1% 等。
血栓病发病的趋势
欧美国家20世纪80 年代后,发病呈下 降趋势。
与1950年相比,美 国,心脑血管疾病 死亡率下降了20 %~50%,其中脑 血管病死亡率下降 了42%~53%;心 血管疾病死亡率下 降了26%~45%。
血栓性疾病的概述
导读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且近 年来还有渐增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血栓病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理类型及发病机制 血栓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 抗栓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
概述
血栓性疾病或血栓病(thrombosis disease)是指各种原因导 致血管内或心腔中流动的血液变成固态的凝块,从而使血液 流动受阻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糖 高血糖引起糖尿病。糖尿病引起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壁 损伤、凝血因子增高、凝血和纤溶功能减低、血流变异常,导致血 栓形成。此外,高血糖引起血红蛋白A(HbA)产生大量糖基化Hb ( HbA1C),后者促使组织缺氧和血栓形成。
(二)血液动力学因素
高血压 高血压导致血管硬化、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痉挛、通透性 升高,凝血和抗凝血平衡失调,血小板功能亢进,产生血液动力学 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可致血管破裂出血,也可致血栓形成引起心 、脑血管和微血管血栓性疾病。
它们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
血栓病的发病率
冠心病:据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国家的统计,冠心病的病死率占人 口总死亡率的25.6~42.1%;我国统计为10.21~14.65%;目前统计 升至22%,慢性心衰占26%。
脑血管疾病:据联合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料,急性脑卒中的发病 率男性为101~285/10万,女性为80~200/10万。据我国统计,脑血 管疾病的病死率城市占总死亡率的21.23%,农村为占总死亡率的 16.38%;目前统计占28~33%。
我国,各种心脑血 管疾病呈上升趋势。 全国有高血压1.6亿, 高血脂1.6亿多,糖 尿病3000多万,肥 胖6000多万。我国 应大力宣教改变饮 食习惯,做好全民 性预防工作。
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一)代谢因素
高血脂 脂质代谢障碍会引起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可损伤血管壁 、促进血小板活化、干扰凝血-抗凝血的生理平衡。血浆总胆固醇( TC)、三甘油脂(TG)、 脂蛋白(a)【LP(a)】和脂质过氧化 物(LPO)增高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