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考试试题卷课程名专业班商业银行经营与管总题题1015302520100备: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单选题1=11.为了使资金分配战略更为准确,许多商业银行使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是、资金总库、线性规划、资金分配、缺口管理方2. 169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以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一家股份制银行是什么、英格兰银、曼彻斯特银、汇丰银、利物浦银3.一旦银行破产、倒闭时,对银行的资产的要求权排在最后的是(、优先股股、普通股股、债权、存款4.影响存款水平的微观因素主要是银行内的因素,不包括(金融当局的货币政、服务收、银行网点设、营业设5.现金资产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现金来源合、现金运用合、将现金资产控制在适度的规模、现金盈6.现金资产中唯一以现钞形态存在的资产是(、库存现、在中央银行存放同业存、存放同业存、托收中的现.银行以合法方式筹集的资金自主发放的贷款是(、委托贷、自营贷、特定贷、自主贷8.银行业产生于哪个国家英、美、意大、德现金资产管理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不包括(、安全性原、适时流量调节原、适度存量控制原、盈利性原1发行优先股来筹集资本,商业银行可获得的坏处有(得杠杆收、控制权不会变、可以永久地获得资金的使用、利息税前支付,可降低税后成二.判断题1=11.商业银行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1.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存款市场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

而借入负债则是银行的主动负债它属于银行经营的买方市场。

武汉理工大学教务处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用纸|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B 卷)| 一. 单选题(10分=10)1Χ装 1.B 2.A 3.B 4.A 5.C 6.A 7.B 8.C 9.A 10.D| 二. 判断题(15分=15 )1Χ| 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16.对17.错18.对| 19.错20.对21.对22.错23.对24.错25.对| 三.名词解释(30分=10 )Χ326.商业银行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企业。

钉 27. 一级准备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央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及托收中的现金等项目。

| 28. 资本准备金又可称作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

| 29.银行的资本充足性主要指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

| 30. 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 3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简称CD,是一种流通性较高且具借款色彩的新型定期存款形式。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商业银行逃避最高利率管制和存款准备金规定的手段,亦是银行对相对市场份额下降所做出的竞争性反应。

| 32.存放同业存款商业银行存放在代理行和相关银行的存款。

目的是为了便于银行在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

线33. 银行证券投资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把资金投放在各种长短期不同的证券,以实现资产的收益和保持相应的流动性。

.| 34. 贷款指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格(即兑现价格)等,投资者到期可以选择转换股票也可以选择不转换。

| 35. 担保贷款银行要求借款人根据规定的担保方式提供贷款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四. 简答题(25分)3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有哪些?(6分)答: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原则:(1)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2分)(2)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3)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2分)37.简述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5分)答: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1分)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的项目,(2分)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分)(238.普通股的优缺点是什么?(8分)一般说来,发行普通股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如下好处:(1)普通股没有偿还期,商业银行不必考虑本金的偿付,因而可以获得永久使用的资金。

同时,普通股股息不是固定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确定普通股的股息,相当灵活。

不致使商业银行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

(1分)(2)普通股是股票市场的主体,投资者众多且交易方便,出售比较容易,而且普通股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的收益率,因而比较容易被市场接受。

(1分)(3)发行普通股使商业银行拥有众多的股东,一方面有益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与信誉,另一方面又为商业银行获取了一部分顾客基础。

同时,大量股东参与银行的决策,还使商业银行可集众人之智慧,求得发展。

(1分)(4)一般来说,银行的普通股股本越大,说明其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该商业银行也就越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

(1分)当然,发行普通股筹集资本对商业银行来说也有一些不利影响,具体如下:(1)普通股发行成本比较高,这是因为各国金融管理部门对普通股的发行和上市往往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而且手续繁多,费用较高。

即使上市以后,仍将必须达到股东人数、利润水平等规定的要求,否.则将失去上市资格,极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誉。

(1分)(2)新增发行普通股会使原有普通股股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决策权下降,从而有可能影响老股东的利益,并可能妨碍银行既定方针政策的执行。

(1分)(3)新增发行普通股会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造成每股净资产的下降,从而引起股票行市的下跌。

当然,如果,新发行普通股所获得的资本进行贷款或投资后能获取很高的收益率,则有助于商业银行每股收益率与股东权益的提高。

(1分)(4)由于普通股股息是在税后支付的,因此普通股的资金成本也比较高,一般来讲,其资金成本总要高于优先股和债券,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负担。

(1分)39. 比较银行存款类资金与非存款类资金的基本作用与差别(6分)答、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本是远远不能满足资产活动需要的,这个资金缺口的弥补依赖于银行的负债业务。

负债业务就是银行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

银行的负债由存款负债和非存款负债两大部分组成。

(1分)其中存款负债占了很大的比重,是银行负债业务的重点。

存款主要来源于企业、个人、同业及政府,是银行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之一。

(1分)非存款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

(1分)虽然存款负债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它在银行全部经营中是起支配作用的基础部分,但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存款市场属于银行经营的买方市场。

(1分)而借入负债则是银行的主动负债,它属于银行经营的卖方市场。

(1分)银行是否借入资金主要取决于银行经营的需要和银行经营者的主观决策。

因而对银行经营者来说,借入负债比存款负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1分)40.论述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20分)。

答:1、银行业与证券业运行模式——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相互分离,分别由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经营。

其特点是两种业务严格分开,证券公司不得经营零售性存放款业务,只能从书证券的承购包销、分销、自营、新产品开发以及充当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财务顾问、基金管理等业务。

混业经营是证券业和银行业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经营模式,没有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全盘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等业务。

(2分)2、银行业与证券业运行模式利弊分析:分业经营的利弊分析(1)分业经营的优点(3分)a.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

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

b.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的大企业病。

c.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

d.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2)分业经营的缺点(2分)a.使两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从而难以实现两种业务的优势互补。

b.不利于提高银行的综合实力。

混业经营模式利弊分析.(1)混业经营的优点(4分)第一,全能银行同时从事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使两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做到优势互补。

第二,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第三,混业经营使全能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

第四,实行混业经营,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业务,这样便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

(2) 混业经营模式的缺点(3分)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可能会发挥更大的金融风险。

因此实行这一体制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机制。

分)6(、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