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相交线知识点1 直线交点个数1. 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2. 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2+3+…+(n﹣1)=()12n n-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典例】1.观察下列平面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3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根据2条,3条,4条直线相交时最多的交点个数发现规律,根据规律,写出n条相交线交点最多的个数的表达式:1+2+3+4+5+…+(n﹣1),因为1+2+3+4+5+…+(n﹣1)=,所以n条相交线交点最多的个数为,令n=30即可求出答案.一般地: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2n n-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随堂练习】1.在平面内,若两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记为a1,三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记为a2,四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记为a3,…,依此类推,则.2.平面上有10条直线,其中4条直线交于一点,另有4条直线互相平行,这10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它们最多能把平面分成多少个部分?知识点2 邻补角与对顶角邻补角1.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 邻补角的模型:∠1和∠3是邻补角,∠1和∠4是邻补角,∠2和∠3是邻补角,∠2和∠4是邻补角,特点:①成对出现;②两个角有公共的顶点;③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 邻补角的性质:两个角的和为180°.对顶角1. 对顶角的模型:∠1和∠2是对顶角,∠3和∠4是对顶角.特点:①成对出现;②两个角有公共的顶点;③每个角的两边互为另一个角的反向延长线.2.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典例】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把∠BOD分成两部分.(1)直接写出图中∠AOC的对顶角:__________,∠EOB的邻补角:______________; (2)若∠AOC=70°且∠BOE:∠EOD=2:3,求∠AOE的度数.【方法总结】(1)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直接写出即可;(2)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BOD的度数,再根据∠BOE:∠EOD=2:3求出∠BOE的度数,然后利用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即可求出∠AOE的度数.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牢记“对顶角相等”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BOD=75°,OE把∠AOC分成两个角,且∠AOE∠EOC(1)求∠AOE的度数;(2)将射线OE绕点O逆时针旋转α°(0°<α<360°)到OF.①如图2,当OF平分∠BOE时,求∠DOF的度数;②若∠AOF=120°时,直接写出α的度数.2.如图,直线CD与EF相交于点O,∠COE=60°,将一直角三角尺AOB的直角顶点与O重合,OA平分∠COE.(1)求∠BOD的度数;(2)将三角尺AOB以每秒3°的速度绕点O顺时针旋转,同时直线EF也以每秒9°的速度绕点O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0≤t≤40).①当t为何值时,直线EF平分∠AOB;②若直线EF平分∠BOD,直接写出t的值.知识点3 垂线垂线1. 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中,当有一个角等于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 垂直的模型:说法:①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或直线b是直线a的垂线),垂足为O.②直线a垂直于直线b于点O(或直线b垂直于直线a于点O).结论:两垂直直线形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均为90°.3.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1. 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以这个点和垂足为端点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垂线段.2. 垂线段模型:线段AB是点A到直线a的垂线段.3.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注意:距离是长度,不是线段.【典例】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点M,N在直线AB外,若MO⊥AB,NO⊥AB,垂足均为O,则可得点N在直线MO上,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2.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OE⊥AB,OF⊥CD.(1)①图中与∠AOF互余的角是___________;②与∠COE互补的角是_______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写出来)(2)如果∠AOC比∠EOF的小6°,求∠BOD的度数.【方法总结】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已知直线AB,若MO⊥AB,NO⊥AB且垂足为O,则M,O,N 在同一条直线上.方法:求一个角的度数时,若涉及多个有关联的未知角,用方程的思想解题比较简单明了.设所求角度数为x,用x表示出题目中有关联的各个角,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进而求得答案.3.如图,AC⊥CB于C,CD⊥AB于D,下列关系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填序号)(1)AD>CD;(2)CD>BD;(3)BC>BD;(4)AC>AD.4.如图,BC⊥AC,BC=3,AC=4,AB=5,则点C到线段AB的距离是________.【方法总结】注意:垂线段是一条线段,距离是长度,即一个有长度单位的一个数值.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垂线段的长度.一定要分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结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斜边上的高为,即直角顶点到斜边的距离.【随堂练习】1.如图,OA⊥OB,引射线OC(点C在∠AOB外),OD平分∠BOC,OE平分∠AOD.(1)若∠BOC=40°,请依题意补全图,并求∠BOE的度数;(2)若∠BOC=α(0°<α<90°),请直接写出∠BOE的度数(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2.根据要求画图,并回答问题.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OE⊥AB.(1)过点O画直线MN⊥CD;(2)若点F是(1)中所画直线MN上任意一点(O点除外),若∠AOC=35°,求∠EOF的度数.知识点4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模型:1. 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分别在两直线的同一方,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如∠1与∠8,∠2与∠5.2.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如∠1与∠6,∠4与∠5.3. 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如∠1与∠5,∠4与∠6.4. 三线八角中的某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完全由那两个角在图形中的相对位置决定.在复杂的图形中判别三类角时,应从角的两边入手,具有上述关系的角必有两边在同一直线上,此直线即为截线,而另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边,它们所在的直线即为被截的线.同位角的边构成“F”形,内错角的边构成“Z”形,同旁内角的边构成“U” 形.【典例】1.如图,与∠α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________个.2.如图,用数字标出的八个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全部写出来.【方法总结】判断一对角是不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有两种方法:①按定义判断,找到截线(两个角的公共边所在的直线)与被截线,判断两个角的位置关系;②按两个角构成的形状判断,若构成“F”形,则为同位角;若构成“Z”形,则为内错角;若构成“U”形,则为同旁内角.数角的对数的时候,要认真仔细,做到不重不漏.【随堂练习】1.已知:如图是一个跳棋棋盘,其游戏规则是:一个棋子从某一个起始角开始,经过若干步跳动以后,到达终点角.跳动时,每一步只能跳到它的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位置上,例如:从起始位置∠1跳到终点位置∠3写出其中两种不同路径,路径1:∠1﹣同旁内角→∠9﹣内错角→∠3.路径2:∠1一内错角→∠12一内错角→∠6﹣同位角→∠10﹣同旁内角→∠3.试一试:(1)从起始∠1跳到终点角∠8;(2)从起始角∠1依次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顺序跳,能否跳到终点∠8?2.如图所示,把一根筷子一端放在水里,一端露出水面,筷子变弯了,它真的弯了吗?其实没有,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1)请指出与∠1是同旁内角的有哪些角?请指出与∠2是内错角的有哪些角?(2)若∠1=115°,测得∠BOM=145°,从水面上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下部分向上折弯了多少度?请说明理由.综合运用1.如图,2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能有1个交点,3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能有3个交点,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能有6个交点,5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能有_________个交点,…,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能有___________个交点(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F=∠DOE.(1)图中的对顶角有___对,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COB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COE的补角是___________;(3)若∠AOC=70°,∠DOE=32°,那么∠BOE=_____,∠DOF=______.3.如图所示,某自来水厂计划把河流AB中的水引到蓄水池C中,问从河岸AB的何处开渠,才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画图表示,并说明设计的理由.4.作图并写出结论:如图,点P是∠AOB的边OA上一点,请过点P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交BO 的延长线于M、N,线段_______的长表示点P到直线BO的距离;线段_____的长表示点M到直线AO的距离;线段ON的长表示点O到直线______的距离;点P到直线OA的距离为______.5.如图,点A表示小雨家,点B表示小樱家,点C表示小丽家,她们三家恰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AC⊥BC,AC=900米,BC=1200米,AB=1500米.(1)试说出小雨家到街道BC的距离以及小樱家到街道AC的距离.(2)画出表示小丽家到街道AB距离的线段.6.如图,已知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直线a,c,d相交于点O,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在图中的∠1~∠9这9个角中,同位角共有多少对?请你全部写出来;(2)∠4和∠5是什么位置关系的角?∠6和∠8之间的位置关系与∠4和∠5的相同吗?7.如图,∠1和∠4,∠2和∠5,∠3和∠5,∠3和∠4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多截成的?它们各是什么角?8.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交于一点,生成∠9,探索∠9与原有角的位置关系.(1)直线b、c被直线a所截,∠9与∠4是_______.(2)∠9与∠5是直线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形成的_______.(3)图中共有几对同旁内角?9.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OE,OF平分∠AOE,∠COF=34°,求∠BOD的度数.第2讲平行线知识点1 平行公理及推论1. 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2.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典例】1.如图,直线a,点B,点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1)中所作的直线平行吗?【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在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一种常用方法,要牢固掌握.【随堂练习】1.下列四种说法: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是平行线段;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B∥CD,直线AB与EF相交,则CD与EF相交.其中,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2.下列说法中:①同位角相等;②过一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两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相邻两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总有三个交点;⑤若a∥b,b∥c,则a∥c;⑥若a⊥b,b⊥c,则a ⊥c.其中正确的说法是____.知识点2 平行线的判定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1,∵∠4=∠2,∴a∥b.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2,∵∠4=∠5,∴a∥b.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4+∠1=180°,∴a∥b.2. 重要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注意:条件“同一平面”不能缺少,否则结论不成立.【典例】1.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BDC,且∠E为直角,AB与CD平行吗?试说明理由.【方法总结】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2∠α,∠BDC=2∠β,根据等量代换可得∠ABD+∠BDC=2(∠α+∠β).由∠E为直角可得∠α+∠β=90°,进而得到∠ABD+∠BDC=180°,然后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A=∠F,∠C=∠D,试说明BD∥CE.2.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FB.知识点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1,∵a∥b,∴∠4=∠2.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2,∵a∥b,∴∠4=∠5.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a∥b,∴∠4+∠1=180°.【典例】1.如图1,对于直线MN同侧的两个点A,B,若直线MN上的点P满足∠APM=∠BPN,则称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已知如图2,MN∥HG,AP∥BQ,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判断点B是否为P,Q在直线HG上的反射点,并说明理由.【方法总结】依据点P为A,B在直线MN上的反射点,即可得到∠APM=∠BPQ,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PAB=∠PBA,经过等量代换可得∠PBA=∠QBG,所以点B是P,Q在直线HG 上的反射点.本题是新定义题,正确理解“反射点”的概念和特征,并熟练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AM∥BN,∠A=80°,点P是射线AM上动点(与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交射线AM于C、D.(1)求∠CBD的度数;(2)当点P运动时,那么∠APB:∠ADB的度数比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若变化,请找出变化规律;(3)当点P运动到使∠ACB=∠ABD时,求∠ABC的度数.2.如图1,AM∥CN,点B为平面内一点,AB⊥BC于B,过B作BD⊥AM.(1)求证:∠ABD=∠C;(2)如图2,在(1)问的条件下,分别作∠ABD、∠DBC的平分线交DM于E、F,若∠BFC=1.5∠ABF,∠FCB=2.5∠BCN,①求证:∠ABF=∠AFB;②求∠CBE的度数.3.已知直线l1∥l2,直线l3与l1、l2分别交于C、D两点,点P是直线l3上的一动点,如图①,若动点P在线段CD之间运动(不与C、D两点重合),问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始终具有∠3+∠1=∠2这一相等关系?试说明理由;如图②,当动点P在线段CD之外且在CD的上方运动(不与C、D两点重合),则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若不成立,试写出新的结论,并说明理由.知识点4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叫做“等价于”,即由左边能推出右边,由右边也能推出左边.【典例】1.如图,已知∠1=∠2,∠3=∠4,∠5=∠A,试说明:BE∥CF.2.学习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之后,我们发现借助构造平行线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1)小明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1,l1∥l2,点P在l1、l2内部,探究∠A,∠APB,∠B的关系.小明过点P作l1的平行线,可证∠APB,∠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PB=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若AC∥BD,点P在AC、BD外部,∠A,∠B,∠APB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3)已知:如图3,三角形ABC,试说明:∠A+∠B+∠C=180°.【方法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平形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得到角之间的关系,他们都可以作为说理的依据.其他常见的说理依据有:已知、等量代换、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等.【随堂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如图1,直线AB∥CD,点E是AB、CD之间的一点,连接BE、DE得到∠BED.求证:∠BED=∠B+∠D.小冰是这样做的:证明:过点E作EF∥AB,则有∠BEF=∠B.∵AB∥CD,∴EF∥CD.∴∠FED=∠D.∴∠BEF+∠FED=∠B+∠D.图1即∠BED=∠B+∠D.请利用材料中的结论,完成下面的问题:已知:直线AB∥CD,直线MN分别与AB、CD交于点E、F.(1)如图2,∠BEF和∠EFD的平分线交于点G.猜想∠G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3,EG1和EG2为∠BEF内满足∠1=∠2的两条线,分别与∠EFD的平分线交于点G1和G2.求证:∠FG1E+∠G2=180°.2.先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再解答问题:如图①,已知AB∥CD,∠B=40°,∠D=30°,求∠BED的度数.解:过点E作EF∥AB,则AB∥CD∥EF,因为EF∥AB,所以∠1=∠B=40°又因为CD∥EF,所以∠2=∠D=30°所以∠BED=∠1+∠2=40°+30°=70°.如图②是小军设计的智力拼图玩具的一部分,现在小军遇到两个问题,请你帮他解决:(1)如图②∠B=45°,∠BED=75°,为了保证AB∥CD,∠D必须是多少度?请写出理由.(2)如图②,当∠G、∠GFP、∠P满足什么关系时,GH∥PQ,请直接写出满足关系的式子,并在如图②中画出需要添加的辅助线.知识点5 命题、定理、证明1.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2.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3. 定理: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判断一个命题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4. 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典例】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出反例.(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方法总结】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任意找两个锐角,使它们的和为锐角或直角即可;(2)写出已知、求证,作出图形,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命题为真命题.【随堂练习】1.如图,给出三个论断:①∠A=∠B;②AB∥CD;③∠BCD=∠DCE,试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写出所有的真命题(用序号写出命题,如:如果*、*,那么*);(2)选择(1)中你写出的任一命题,说明理由.2.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AE所截,直线AM,EN被MN所截.请你从以下三个条件:①AB∥CD;②AM∥EN;③∠BAM=∠CEN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得出一个正确的命题.(1)请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写出所有正确的命题;(2)在(1)所写的命题中选择一个加以证明,写出推理过程.综合运用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的题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将△BCD沿对角线BD折叠,记点C的对应点为C',若∠ADC'=24°,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3.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有多少个?甲:同一平面三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为0个,因为a∥b∥c,如图(1)所示.乙: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交点个数只有1个,因为a,b,c交于同一点O,如图(2)所示.以上说法谁对谁错?为什么?4.如图,如果CD∥AB,CE∥AB,那么C,D,E三点是否共线?你能说明理由吗?5.如图,已知AC⊥AE,BD⊥BF,∠1=35°,∠2=35°,AC与BD平行吗?AE与BF平行吗?6.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1)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2)若a>b,则a2>b2;7.如图,AB∥CD,△EFG的顶点F,G分别落在直线AB,CD上,GE交AB于点H,GE 平分∠FGD,若∠EFG=90°,∠E=35°,求∠EFB的度数.8.如图,已知:AB∥CD,∠1=∠2,∠3=∠4,求证:(1)∠4=∠DAC;(2)AD∥BE.第3讲平移知识点1 平移的性质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由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会改变图形的方向,但改变图形的位置;2.图形平移的三要素: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3.平移的性质:(1)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3)对应角相等,对应角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典例】1.已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起始状态如图所示,大正方形固定不动,把小正方形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右沿直线平移,设平移的时间为t秒,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完成下列问题:(1)当t=1.5秒时,S=_______平方厘米;(2)当S=2时,小正方形平移的时间为_______秒.2.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6,BC的长为8,现将△ABC沿BC向右平移m个单位到△A′B′C′的位置.若四边形ABB′A′的面积为32,求m的值.3.已知,如图,CB∥OA,∠C=∠OAB=120°,E、F在CB上,且满足∠FOB=∠FBO,OE 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向右平行移动AB,其他条件不变,那么∠OBC:∠OFC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若向右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请直接写出∠OBA的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方法总结】典例1小正方形平移后与大正方形的重叠部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趋势是先变大后变小,最大的面积就是小正方形的面积;已知面积求运动时间就需要分类讨论.典例2三角形沿着某一边移动,一组对应边和两条对应顶点的连线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有相同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当对边不动,该顶点在做好的平行线上移动时,新三角形的面积不变(同底等高原理).典例3考查平移与平行线综合,求不同角之间的关系,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将已知角转化成所求角(或所求角的部分),进而求二者之间的关系.【随堂练习】1.如图,直线CB∥OA,∠C=∠A=112°,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DE平分∠COF.(1)求∠EOB的度数;(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已知直线l1∥l2,点A、B在直线l1上,点C、D在直线l2上,点C在点D的右侧,∠ADC=80°,∠ABC=n°,BE平分∠ABC,DE平分∠ADC,直线BE、DE交于点E.(1)写出∠EDC的度数_____;(2)试求∠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将线段BC向右平行移动,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BED的度数(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1所示,已知BC∥OA,∠B=∠A=120°(1)说明OB∥AC成立的理由.(2)如图2所示,若点E,F在BC上,且∠FOC=∠AOC,OE平分∠BOF,求∠EOC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若左右平移AC,如图3所示,那么∠OCB:∠OFB的比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比值.(4)在(3)的条件下,当∠OEB=∠OCA时,求∠OCA的度数.知识点2 平移作图1.平移作图的方法:平行线法、对应点连线法、全等图形法2.平移作图的步骤:(1)找关键点;(2)过每个关键点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线,截取与之相等的距离,标出对应点;(3)连接对应点,将各个对应点按照原图的顺序相连,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典例】1.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3),B(﹣5,1),C(﹣2,0),P(a,b)是△ABC的边AC上任意一点,△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点P的对应点为P1(a+6,b﹣2).(1)直接写出点C1的坐标;(2)在图中画出△A1B1C1;(3)求△AOA1的面积.【方法总结】图形上的某一点移动的轨迹同整个图形的移动轨迹是一致的,可以通过已知点的运动轨迹求出图形上所有点的运动轨迹;网格图上求一个图形的面积除了运用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以外,还可以用割补法,转化为大的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其余部分的面积.【随堂练习】1.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将△ABC 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3格,得到△A′B′C′.(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B′C′;(2)画出平移后的△A′B′C′的中线B′D′(3)若连接BB′,CC′,则这两条线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4)△ABC在整个平移过程中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____(5)若△ABC与△ABE面积相等,则图中满足条件且异于点C的格点E共有____个(注:格点指网格线的交点)2.如图,在方格纸中,已知格点△ABC及其外一点D,平移△ABC,使点A移动到点D.完成下列作图:(1)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2)画一条直线l,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知识点3 平移的运用【典例】1.如图是一块长方形ABCD的场地,长AB=(3a+2)米,宽AD为(a+1)米,从A、B 两处入口的小路宽都为1米,两小路汇合处路宽为2米,其余部分种植草坪,则草坪面积为_______平方米.2.比较图甲中折线A→D→E→F→…→C与线段AB+BC的长,如果AB=20米,BC=12米.(1)已知在△ABC中,∠B=90°,你能求出折线A→D→E→…→C的长吗?(2)你能比较图乙中,中间的小正方形的周长和与大正方形周长的大小吗?【方法总结】当矩形被中间互相平行的一组或两组平行的直线或曲线分割后,求剩余部分的面积的方法如下:(1)当分割线能够通过平移组成矩形(或矩形的部分)时,可以平移分割线,求剩余的矩形面积;(2)当分割线不能组成规则图形时,可以平移分割线以外的部分,组成新的图形.【随堂练习】1.(1)如图,它的周长是____cm.(2)已知:|a|=2,|b|=5,且a>b,求a+b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