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积食赵柏翔

小儿积食赵柏翔


还有一点,其虽然不属于喂养方面,但也是病因,往往与疾病 医疗相关,所以需要讲明。 例如,小儿感冒发烧而经常使用抗生素、输液、退烧药(美林、 泰诺林等); 例如,经常认为小儿“上火”,给予清热药物“清火”; 例如,小儿大病、急重病(腹泻)治疗不当。 (3)内伤乳食,中焦失司 中焦,为木土之地。 土,就是脾胃、肠;木,即是肝、胆。 输入 脾主运化(吸收),胃主腐熟、受盛(消化),肝胆主调节。 大字 所以,饮食入胃,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输送,是经过中焦多方面 输入 共同协调的结果。 若是小儿先天中焦不足,加上后天喂养不当,那就会导致“内 大字 伤乳食”,最终是“中焦失司”。
所以,中焦内伤乳食,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结果。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人拉车,他只能拉动一个人,结果, 车上跳上三个人,那这个人就要使劲拉,一使劲不就伤着了, 那在我们人体也一样我们的脾胃也会伤着。 “中焦失司”,主要体现在木土失调(神志变化)与脾胃失 司(运转弱以及升降失常,例如能食、便秘、腹泻等)。 4)浊气留积胃肠 饮食入胃,经过消化,其中的精微物质,经过吸收与转输全 身,而其中的糟粕(食物残渣)就会绝大部分排除体外,一 小部分残留在胃肠。 如果患者“内伤乳食,中焦失司”,就会使得精微物质减少, 反而糟粕多,并且“留积胃肠”。 需要注意,此处说“浊气”,其除了食物糟粕之外,还包括 人体自身产生的水、湿、痰、饮,瘀血,寒气等各种毒邪。 所以,虽然定义为“积食”,实际上是多种浊气在胃肠的留 积。
3、临床症状 A、常症:酸、臭、胀、热 小儿其基本病机为“中焦运弱”与“中焦虚损”。 若是脾主运 化失常,就会出现胃胀、腹胀,有的时候是肉眼可见:肚子鼓 鼓的,如果有热,则是腹部温度高(趴着睡觉),大便干结或 者便秘(转运弱), 有的时候腹泻(清浊不分,酸,若是有热, 则是臭); 若是胃的腐熟受盛失常,就是纳少或者纳呆,伴有嗳气、呃逆, 如果有热,则是多食、口臭。 在舌苔方面,多厚腻苔或者花剥苔(甚至地图舌)。 此时,若是病机以寒湿为主,阻滞阳气,不能温润机体,则是 面色青白,以鼻唇周为主,无光泽,手足凉,以足冷为主,平 时大便多不成形,小便色白。舌质淡或者淡红,苔白。脉缓弱, 或沉,有的弦紧。 若是以阳热证为主,热邪充斥胃肠,则是贪凉喜冷(踢被子), 口臭、怕热、汗出,手足心潮热,大便多干结,小便黄,舌质 红,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质,是不是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畏寒肢冷、四逆,多喜温暖;神疲蜷卧;腰腹虚 冷而痛,但喜温喜按;脉沉、微、弱,或者弦、紧、濡。若 是中焦,则是胃脘部胀满不适,或者疼痛,或者恶心呕吐, 嗳气呕逆之类。 因此,母亲很关键,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小 孩。 所以,一对母子,一定是息息相连,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周易》里面,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后天喂养不当 后天,就是小儿出生之后的问题。 在人体脏腑方面,脾胃就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所 以,人的后天就是依靠饮食、依靠脾胃。)
积食的判断 1、闻口气。小儿口气臭(可能是酸臭或腐臭等),必定是积食。 除了闻口气,家长还要留意孩子打嗝儿时候的味道,孩子打嗝 时候立即凑近闻闻,有的孩子虽然平时闻没有口气,但是打嗝 反出的味道具有呕吐酸臭味,这个状况比平日也有口气出现的 更早,此时处理会更容易。 2、观大便。大便很臭(可能是酸臭),必定有积食。积食大便 不正常(不顺畅或拉稀,但都偏臭);或刚开始拉稀臭,拉几 天就不臭了;或放屁特别臭;大便颜色也不正常,一般偏深如 黑色。 3、摸温度。看手心脚心是否比平时热。如果发烧是手心手背、 肚子后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比如肚子很烫背不烫、 并且手心很烫手背不烫则必定积食 4、看舌苔。看是否厚腻,有些孩子舌苔虽然不厚,但是舌尖红。 积食几天后舌苔会偏厚,逐渐变黄腻;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 积食至少几天了;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也必定是有积食。
概述
积食,也就是“食积”,属于古人所言的“九积”之一 “ 九积”:食积、酒积、气积、涎积、痰积、癖积、水积、血 积、肉积。 积食,如果从字面上了解,就是食滞不消,日久成积。
最早对此病有所认识的,是《诸病源候论》,其里称为“宿 食不消候”、“伤饱候”。这里面,注意一下“伤饱候”。 候, 就是征兆,表现 伤饱,就是饮食受伤,吃得太多 太有立体 感了,相当给力。
5、看脸蛋。有没出现脸蛋发红,一边(一般是右边)偏烫;有 的是在两侧出现红血丝或者白斑。 6、看食欲。食欲不正常,可能是不想吃东西,也可能总是吃不 饱的样子,或挑食喜肉;如果出现吐泻发热咳嗽鼻涕等症状, 想想是不是吃多吃杂后出现的。 7、看睡眠。晚上睡觉不安,不停扳,爱趴睡,子时过后满床翻 滚,这头翻那头,哭闹(积食必然会睡觉不安,所谓胃不和卧 不安),还有磨牙的。 8、严重的嗓子、扁桃体、咽喉发炎,一般开始都是发红,有化 脓了变白 9、喊肚子痛,大便后就不痛了,可能还要痛 程度不同病程不同表现不同,不是所有这些症状都有,只有前3 条有一条就能判断是积食。如果有感冒症状,并排除积食,则 按感冒处理。 另外屁臭也是消化问题,可怀疑积食
c 易感外邪 因为中焦虚损,气血生成不足,那么卫外的营卫(正气)就会 不足,能防御外邪入侵,小儿经常反复感冒、甚至咳嗽。 有的一月一次,有的一周一次。 此种小儿,多数存在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或者慢性扁桃 体炎(气血虚,夹有痰湿),或者腺样体肿大,或者夜间盗汗 明显。 d 生长迟缓 本是先天中焦虚弱,加之后天乳食不断损伤,气血生化不足, 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不长肉、不长高),多皮肤干燥粗糙、 松散感,面色萎黄,口唇色白,少气懒言。 也有的小孩容易汗 出、盗汗。
2、病机变化与病理因素 从定义上可以看到,此患者的最基本病机就是“中焦失司”,是中焦不足, 加上后天失养导致的中焦损伤,共同的结果。 所以,其含有“中焦运弱” 与“中焦虚损”两方面。在病理产物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食物糟粕。 但是,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疾病的病 机也是如此。 因为小儿中焦,若是先天不足,或者后天损伤,那么不管是禀赋父母的寒 性体质,还是后天导致的,那么,体内的寒邪是存在的,如果在中焦,称 为中寒;因为寒邪性冷,容易凝聚津液,或者是中焦不能运化、气化体内 的水液,此时,就会变成水湿痰饮;若是影响营血,就能造成瘀血。 因为中焦是气血生化的源泉,所以,也会导致小儿气血不足。 若是长期如此,“郁而化热”,积食、水湿痰饮、瘀血就会化热,形成热 邪。 所以,小儿“积食”病,在病机变化上多数以寒湿为主,夹有热; 但是,也会有部分小儿,因为热邪太盛,形成以阳热证为主,但是调整寒 热之后,患儿仍以中焦虚损为主。 同时,新发的,往往是实证为主,而久病者,则是虚实夹杂,也有部分是 虚证为主。
1、按摩疗法 A 分推阴阳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 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B、太极按摩(苏永泉老先生) 乳母 平膝而坐,将儿拖放其上或仰卧床上, 医者将手烤热(天凉寒 冷季节),左手或右手内劳宫对准儿太极穴(劳宫穴的具体位 置就是握拳后中指指尖对准的地方,太极穴就是肚脐)施一与 儿腹式呼吸腹壁起伏的频率相等的外力,用力极微,重在意, 在合拍,使产生共振的效果。 C、摩腹疗法 卧式,自然呼吸。 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男子左手掌心贴腹,右手覆左手上;女 子相反。以脐为中心,两手绕脐,由小至大。 清代,吴师机 《理瀹骈文》中对摩腹疗法有了更详细的论述。 当然,还有很 多方法,例如捏脊疗法、运八卦等。 关键不在于你做了多少次,也不在于你一分钟推拿120下。而是 在于你的手法力度适中、柔韧不中断、意念集中。
2、指压疗法(针刺疗法) A、足三里穴 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 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B、中 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C、 至阳穴(阿是穴) 位置: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最善温暖中 焦 D、内庭穴 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跖 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善清肠胃之热。 E、四缝穴(刺血) 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 节横纹中央。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 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 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 注意:四缝穴,一定是使用刺血、放血的方法,效果才好
B、变症:积食病久,面貌多样——对健康影响很大 a 积食发热 因为长期以来,浊气留积胃肠,日久化热,热邪越来越盛,就 可能导致反复发热。 此种发热,多为低热或者中热,很少看到高热。 若是突发的高热,则多为感冒。所以,此时一定要区别积食发 热与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突发性,多数高热,手背热为主,伴有鼻塞流涕、 喷嚏等症状) b 烦躁不寐 因为积食,导致内伤乳食,中焦失司,其可以表现为木土失调。 木气失调,则神志变化,例如心烦、脾气急、躁动不安,夜间 不寐(翻来覆去),甚至哭啼惊恐。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以土弱为主,虚寒证候 另一种是以 土热为主,多因热,扰乱神魂。
小 儿 积 食
赵柏翔
小儿疾病,也分为常见病与危急重症、遗传性疾病。此处,儿 科是以常见病为主。这里面,最为常见的有三大类:呼吸系统 疾病(感冒、咳嗽)、消化系统疾病(胃痛、积食、腹泻)、 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鼻炎)。 临床上,不难发现:一些久病、难治疾病,基本上与脾胃有关, 而小儿容易感冒发热、反复咳嗽、过敏等疾病,都会与积食有 关(例如食积寒热、食积咳嗽这些病名)。 所以,小儿无大病,积食多为患;脾胃后天之本,小儿诸病之 源。 因此,今日专门讲解小儿积食的问题。
若是小儿先天不足,往往可以通过后天调理来改变身体状态, 这就是以后天养先天。 至于小儿喂养不当,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A、母体体寒: 因为母体寒,其乳汁也是偏寒,则不合适母乳。因为小儿食 用,也是相当于食用生冷。 若是其伴有严重的瘀血证候(面部多斑、口唇色暗、紫,舌 质暗或瘀斑、瘀点,舌底脉络曲张明显),那母体的乳汁更 是含有大量浊气,更加不适合喂奶。 B、喂养不当: 输入 往往发生于添加辅食或者断奶之后。 大字 例如过早添加辅食,或者辅食添加错误。 或者饮食不规律,或者饮食不节(“饮食自倍,脾胃乃 伤”),或者五味过度(偏食)、或者吃零食,或者奶类、 水果、肉类过度等等问题,都应该会损伤中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