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对曲线孔道的灌浆时应该从孔道最高处开始。
1. A.√2. B.×2、扣件式钢管外脚手架的立杆横向间距不超过1.5m。
1. A.√2. B.×3、埋置深度小于5m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1. A.√2. B.×4、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8天。
1. A.√2. B.×5、梁底模板起拱高度一般为结构跨度的l/l000~2/l000。
1. A.√2. B.×6、水泥存放期自出厂之日算起不得超过5 个月。
1. A.√2. B.×7、计算施工配合比时必须保持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变。
1. A.√2. B.×8、直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地层称为地基。
1. A.√2. B.×9、关键线路上肯定没有非关键工作。
1. A.√2. B.×10、刚性防水屋面中宜采用标号不低于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
1. A.√2. B.×11、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批内全部标准试件的强度代表值评定。
1. A.√2. B.×12、直径大于12mm 的钢筋轧成6~12m长一根。
1. A.√2. B.×13、动水压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1. A.√2. B.×14、制备类施工过程应列入施工进度计划。
1. A.√2. B.×15、边坡系数越大,边坡稳定性越好。
1. A.√2. B.×16、混凝土在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中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m。
1. A.√2. B.×17、水泥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1. A.√2. B.×18、装饰抹灰的底层一般采用1:2的水泥砂浆打底。
1. A.√2. B.×19、砌筑砖墙时灰缝的厚度控制在8~12mm。
1. A.√2. B.×20、悬臂浇筑施工是利用挂篮在墩柱两侧对称平衡地每次浇筑2~5m长梁段混凝土。
1. A.√2. B.×21、在预应力筋伸长值校核时,当实测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于10%或小于5%时,表明建立的预应力值满足设计要求。
1. A.√2. B.×22、如起重机必须负载行驶,则载荷不应超过允许重量的70%。
1. A.√2. B.×23、柱基施工时,杯底标高一般比设计标高低50mm。
1. A.√2. B.×24、柱子应在柱身的4 个面上弹出安装中心线,并与基础杯口顶面弹的定位线相适应。
1. A.√2. B.×25、起重臂轴线与已安装好结构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取1m。
1. A.√2. B.×26、对于一级防水的屋面,其防水层的耐用年限为20年。
1. A.√2. B.×27、烧结多孔砖其孔洞率不小于25%。
1. A.√2. B.×28、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时,应遵循“防排结合,刚柔并用,多道防水,综合治理”原则。
1. A.√2. B.×29、虚箭线的作用是帮助正确表达各工作间的先后关系,避免逻辑错误。
1. A.√2. B.×30、当填土的实际干密度大于控制干密度时,压实肯定合格。
1. A.√2. B.×31、拆模顺序一般遵循先支先拆、后支后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的原则。
1. A.√2. B.×32、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交叉箭线1. A.√2. B.×33、工作的总时差大于其自由时差。
1. A.√2. B.×34、泵送混凝土中,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内径之比不宜大于1:2.5。
1. A.√2. B.×35、当钢筋混凝土梁的高度大于1m时可以单独浇筑。
1. A.√2. B.×36、某工作的自由时差一定由其所独有。
1. A.√2. B.×37、锚具的自锚就是使预应力筋能可靠地获得锚固,不致产生滑移现象。
1. A.√2. B.×38、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小于3m。
1. A.√2. B.×39、双代号网络图中箭尾节点编号应大于箭头节点编号。
1. A.√2. B.×40、填隙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
1. A.√2. B.×41、屋架绑扎时,吊索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宜小于45°,以免屋架承受过大的横向压力。
1. A.√2. B.×42、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约为其抗压强度的1/10。
1. A.√2. B.×43、平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块石。
1. A.√2. B.×44、抹灰层的底层主要起找平作用。
1. A.√2. B.×45、同一束钢丝中,下料长度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1/5000,且不大于5mm。
1. A.√2. B.×46、附着式塔式起重机每隔20m 左右将塔身与建筑物的结构用锚固装置联结起来。
1. A.√2. B.×47、脚手架钢管材料应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焊接钢管。
1. A.√2. B.×48、采用钢管抽芯法留设孔道时,抽管时间应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
1. A.√2. B.×49、砂垫层厚度不小于80mm。
1. A.√2. B.×50、对抗震结构,箍筋的末端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 倍。
1. A.√2. B.×51、考虑土的可松性,场地设计标高会增高1. A.√2. B.×5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胀缝两侧相邻板的高差应不大于5mm。
1. A.√2. B.×53、刚性防水屋面泛水高度不应低于120mm。
1. A.√2. B.×54、在工作面许可时采用平行搭接施工一定能缩短工期。
1. A.√2. B.×55、在较干燥的基层上铺第一层油毡时,不能采用撒油法。
1. A.√2. B.×56、花岗石饰面板宜用于台阶、地面、勒脚、柱面和外墙等。
1. A.√2. B.×57、采用旋转法吊装柱子时,起重机边升钩、边升臂。
1. A.√2. B.×58、用锤击法沉桩时,一般采用重锤低击。
1. A.√2. B.×59、降低成本措施应以施工图预算为尺度。
1. A.√2. B.×60、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
1. A.√2. B.×61、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应首先确定起重机械的位置。
1. A.√2. B.×62、当计算工期大于要求工期(即Tc>Tr)时,一定能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满足要求工期的目标。
1. A.√2. B.×63、在一幅网络图中,单代号和双代号的画法可混用。
1. A.√2. B.×64、为了便于施工计量,对于袋装水泥,计算出的每盘水泥用量应取半袋的倍数。
1. A.√2. B.×65、常温下砌砖,对普通砖、空心砖含水率宜在10%~15%。
1. A.√2. B.×66、当m≥n时,一定可保证各施工队连续作业。
1. A.√2. B.×67、抹灰一般遵循先外墙后内墙,先上面后下面,先顶棚、墙面后地面的顺序。
1. A.√2. B.×68、劳动力不均衡系数不应超过2。
1. A.√2. B.×69、轻型井点的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清后浑”。
1. A.√2. B.×70、单代号网络图中的箭线仅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它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1. A.√2. B.×71、防水层蓄水试验时蓄水深度宜20~30mm,24h无渗漏为合格。
1. A.√2. B.×72、沥青路面试验路的长度根据试验目的确定,通常在100~200m。
1. A.√2. B.×73、屋面板在跨外布置时,应后退2~3 个节间靠柱边堆放。
1. A.√2. B.×74、在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构件混凝土强度一般不低于其强度标准值的80%。
1. A.√2. B.×75、建筑高度超过10层或30m 时,应设施工电梯。
1. A.√2. B.×76、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搓,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
1. A.√2. B.×77、釉面砖的吸水率不得大于10%。
1. A.√2. B.×78、屋架纵向就位中心线,应安排在该组屋架倒数第二榀安装轴线之后2m 外。
1. A.√2. B.×79、混凝土自然养护是指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对混凝土采取覆盖、浇水润湿等养护措施。
1. A.√2. B.×80、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5%。
1. A.√2. B.×81、对大面积的室外墙面抹灰,必须设置分格缝。
1. A.√2. B.×82、一般不宜用螺栓或铁丝贯穿混凝土墙固定模板,当墙高需要用螺栓贯穿混凝土墙固定模板时,必须采取止水措施。
1. A.√2. B.×主观题83、1.土的可松性2.土的透水性3.填土密实度4.灌注桩5.端承桩6.冷拉时效7.量度差值8.施工配合比9.混凝土浇筑强度10.后张法11.先张法12.可砌高度13.滑行法14.旋转法参考答案:1.指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
2.是指水流通过土中空隙的难易程度。
3.是反映填土压实的紧密程度,以压实系数表示。
4.指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成的桩。
5.指上部结构的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6.钢筋冷拉后有内应力存在,内应力会促进钢筋内的晶体组织调整,经过调整,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7指在计算钢筋下料长度时,钢筋外包尺寸与中心线长度之间的差值。
8.在施工过程中,扣除砂石含水量,经调整实验室配合比而得到的施工现场配合比。
9.指单位时间内浇筑混凝土的数量。
10.是先制作混凝土构件,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穿入预应力筋并进行张拉,张拉力由构件两端的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使之产生预压应力,最后进行孔道灌浆。
11.在混凝土浇筑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保证混凝土与预应力筋有足够粘结力时,以规定的方式放松预应力筋,借助预应力筋的弹性回缩及其与混凝土的粘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应力。
12.在保证砌筑质量的前提下,工人不搭脚手架可以砌筑的高度。
13.柱起吊时,起重机只升钩,起重臂不转动,使柱脚沿着地面滑行逐渐直立,然后将其插入杯口中。
14.柱起吊时,起重机边升钩,边回转起重臂,使柱绕柱脚旋转而成直立状态,然后将其插入杯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