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7日xx学校高中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日本北海道、法国普罗旺斯和我国的伊犁河谷是世界三大薰衣草的产地,法国普罗旺斯和日本北海道的薰衣草一年花只开一季,还没等到第二季花开,天气就冷了;而伊犁河谷薰衣草一年开两季花,夏季开花一般在6~7月,秋季开花一般在8~10月。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北海道与伊犁河谷纬度大致相同,但薫衣草在伊犁河谷一年能开两次花,主要是( )
A.两地地形特征不同
B.两地土壤肥力差异
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
D.两地种植技术差异
2.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海面冰川多
B.板块边界,火山活动频繁
C.地震多,海啸的破坏
D.暖寒流交汇,能见度差
3.下列有关北海道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海洋影响,冬季气候温暖
B.受季风影响,冬季降雪量大
C.地形以平原为主,沿海多沼泽
D.植被以常绿阔叶为主
答案:1.C; 2.D; 3.B
解析:1.影响作物花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日本北海道是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较低。伊犁河谷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热量充足。热量是气候特征的要素之一,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薫衣草在伊犁河谷一年能开两次花,主要是两地气候特征差异,C对。地形、土壤、种植技术不是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A、B、D错。
2.北海道东部海域为航行高风险区的最主要原因是位于暖寒流交汇处,多大雾天气,能见度差,D对。海面冰川影响小,不是主要原因,A错。板块边界,火山活动频繁、地震多,海啸的破坏,对航行有危害,不是影响日常航行的主要原因,B、C错。
3.北海道受海洋影响,冬季多降雪,气候寒冷,A错。受季风影响,携带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冬季降雪量大,B对。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错。
2. 下图示意1949-1959年日本(北海道除外)各个月份出现崩塌灾害的百分率。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各月崩塌百分率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降水
D.气温
2.8月崩塌低谷(低于6月、7月和9月)的原因是( )
A.受寒潮的影响
B.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影响
C.受台风的影响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答案:1.C; 2.D
解析:1.地形、地质在一年的各个月份没有变化,故A、B错误。降水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日本为季风气候,读图可知,崩塌百分率高的月份为降水多的月份,C正确。气温与崩塌关系不大,D错误。
2.根据上题分析,崩塌主要与降水有关,8月日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少,故8月崩塌百分率低于6月、7月和9月。
3.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3. 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答案:1.B; 2.A; 3.B
解析:
4. 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摩洛哥为重要的渔业生产国,大、小渔船基本以进口为主,近年来中国造船公司前往摩洛哥建设渔船修理厂。下图为摩洛哥降水量(单位:mm)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M、N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2.摩洛哥绝大多数城市都分布于清凉国土区,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①西风
②洋流
③地形
④纬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国造船公司在摩洛哥设置渔船修理厂的目的不包括( )
A.保障渔业生产
B.提高造船技术 C.拓展国际市场
D.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1.D; 2.C; 3.B
解析:
5. 读某国部分产业分布图,
完成1-3题。
1.该国东北部海湾附近有一大型工业区,其形成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海运便利
B.水源充足
C.资源、能源丰富
D.地形平坦
2.图中西北部海岸附近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在于( )
A.劳动力数量大、素质高、工资成本低
B.接近原料产地,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生产成本
C.海运便利,易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发展
D.与其他工业区距离较远,避免相互污染
3.班加罗尔是该国重要的软件工业中心,其软件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
A.高速交通便利
B.科技水平较高
C.资源充足
D.环境优美
答案:1.C; 2.B; 3.C
解析:
6.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A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西临大西洋
B.该国的地势是两侧高中间低 C.该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
D.该国是世界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2.下列叙述中与A地沙漠气候形成无关的是( )
A.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B.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C.受到干燥的东北信风的影响
D.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A地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该国西临印度洋;该国的东侧是山地,西侧是高原.中间是大自流盆地,所以地势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该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该国是世界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
2.根据图中纬度判断.A地有南回归线穿过.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沿岸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受到干燥的东南信风的影响.与东北信风无关;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
7.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问题。
1.乙处的山脉是( )
A.大洲分界线
B.农业区分界线
C.气候类型分界线
D.地形分界线
2.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季有凌汛现象
B.支流众多,航运发达
C.沿线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D.发源于我国新疆
答案:1.A; 2.A
解析:1.根据区域轮廊判断.乙山脉是乌拉尔山.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故A正确。
2.甲河是叶尼塞河.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有结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A正确;纬度较高,结冰期较长.航运不便.B错误: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欧洲部分,该地区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C错误:叶尼塞河起源于蒙古国,D错误。故选A
8.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如图)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 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
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
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
答案:1.D; 2.A
解析:
9. 下图代表南亚三种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其代表水稻、棉花、小麦的分布,则正确的顺序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2.造成三种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答案:1.B; 2.C
解析:1.据图可知,甲:分布于恒河平原和半岛沿海平原,为水稻,乙:分布于恒河上中游地区,德高高原的北部,为小麦;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为棉花。故B正确。
2.水稻的需水量最高,故分布在降水量最丰富的恒河平原和半岛沿海,棉花和小麦属于旱地作物,需水量相对较少,故分布在降水较高的区域,说明影响三种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C正确。 10. “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日本积极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答案:1.C; 2.C
解析:1.日本陆地面积小,地形以山地为主不,平原面积狭小,可开垦耕地面积比重小,农业发展使用机械化,农业人口比重低。
2.苏丹位于非洲东部,尼罗河沿岸,大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光照充足;因位于热带,纬度低,气温年较差小;东南为高原,耕地面积小。
11.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50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下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 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偏低的原因有( )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