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 练习题八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 练习题八

世界地理练习题(八)一、单项选择题根据下图四个地点的地理坐标,判断1—2题。

1.甲、乙、丙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2.飞机从乙地飞往丁地,走最近航线,其飞行方向是()A.从西南向东北 B.从东南向西北C.先向正北,再向正南 D.先向正南,再向正北3.所谓“对趾点”是指地球上过地心的一条直线与地面相交的两个点。

已知P地(东经120度) 和Q地(南纬32度)是对趾点,关于Q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为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国家B.该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牛肉出口国C.该国的铁矿资源丰富,我国上海宝钢从该国进口铁矿D.该国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大,南北最狭长的国家读“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地各月降水分配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4---5题。

4.图中另一条纬线的度数与图中30°纬线相差10个纬度,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甲地位置和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C.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地中海气候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 B.甲河河口附近的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C.甲地和上海高温不同期、雨季同期 D.1月份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读下图甲和图乙,回答6---8题。

6.图甲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减弱D.围海造田难度降低7.图乙所示地区()A.沿岸有季风洋流B.山脉南北纵向排列C.有小面积的沙漠分布D.降水的季节变化不明显8.两图所示地区河流的共同特征是()A.有多种补给水源B.有较长的结冰期C. 有凌汛D. 含沙量大读右边两地区图,回答9---12题。

9. 两水域附近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A. 淡水资源B. 渔业资源C. 石油、天然气D. 煤炭、铁矿10. 该自然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若不慎会导致当地A. 水体富营养化B. 水体放射性污染C. 外来物种入侵D. 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11. 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B. 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C. 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D. 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12. 若城市①②之间实际直线距离为M,城市③④之间为N,则M与N的关系是A. M=NB. M>NC. M<N D。

无法确定13. 下列关于南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巴基斯坦以印度教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B. 南亚是印度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C. 恒河源出我国西藏,注人孟加拉湾,下游地区小麦的种植面积广大D. 南亚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3个,其中印度人口最多14. 不属于南亚西北部印度(或塔尔)沙漠形成的原因是A. 离海较远B. 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C. 西南季风不易吹到D. 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5. 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A. 西南季风的影响B. 东北季风的影响C. 原始森林的遭到破坏D. 地形的影响16. 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印度的矿产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B. 印度的粮食作物有棉花、黄麻等C.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D. 印度已成为发达国家17. 有关印度经济作物与其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A. 甘蔗——西北地区B. 水稻——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C. 茶叶——德干高原D. 黄麻——印度河流域18. 关于非洲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 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平均海拔高度居各洲之首B. 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国家、地区数目居世界各大陆之首C. 非洲是天然橡胶、椰枣、咖啡和油棕的最大产区D. 绕道好望角的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19. 下列不属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原因是A. 受东南信风影响B.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C. 位于大陆西岸D. 沿岸有暖流经过读图回答20--21问题:20. 下列有关此图说法正确的是A. A为印度洋B. B为大西洋C. 乙处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D. 甲处的洋流为莫桑比克暖流21. 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量由少到多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①<③读下列经纬线示意图,回答22—23题:22. 最接近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23. 图中四个地点中,有大片温带荒漠分布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

读图完成24---26题。

24. 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A. 东.西.北.南B. 北.南.西.东C. 南.北.东.西D. 西.东.南.北25. 下列对图示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树可能是红松,②树可能是白杨B. 大小树皆伐,不利于林木的更新C. 减少植物的蒸腾,促进土壤沼泽化D. 降低采伐难度,提高生产率26. 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A. 水旱灾害频发B. 沙尘天气加重C. 物种减少D. 地震灾害右图为1200E经线的一段,读图回答27~28题。

27.该经线经过()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③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④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⑤南半球面积最大的国家A. ①③④⑤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①②⑤28. 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A. 平原面积广大B. 季风气候显著C.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D. 内河运输发达读右面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判断29--30题。

29. 根据图中盛行风向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A.一月B.四月C.七月D.十月30. 从总体看,图示地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A. 环境污染严重B. 城市化过快C. 资源短缺D. 生态环境严峻第Ⅱ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

(1)甲图所示的是河;乙图所示的是河。

(2)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图所示河流。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3)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气候区。

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起纷争,其原因除径流量相对较小外,还由于、。

而另一图所示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气候区。

这是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很少被利用。

(4)甲图中A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该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等生态问题。

而乙图所示河流流域则由于,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目前这两条河流经的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有(多项选择)A.劳动力不足B.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C.城乡差异悬殊D.教育、就业压力大2.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见图中阴影) 进行了国事访问:①喀麦隆、②利比里亚、③苏丹、④赞比亚、⑤纳米比亚、⑥南非、⑦莫桑比克⑧塞舌尔结合下图回答:(1)①②两国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有:(2)指出⑤、⑦两国沿岸地区主要自然景观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③国的农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最主要区位因素是:3、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

(2)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A城与B城相比,城市问题哪一个更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①、②两处,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5)甲图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沙漠,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与乙国相邻的该洲另一农畜产品出口大国是哪国?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其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

(3)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4)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北海与南海的海水性质差异、资源优势与存在的环境问题。

(2)分析南海沿岸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3)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

(4)1980年前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相差不大。

2002年三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710、3540、2000美元,该指标差距加大,同时劳动力成本差距也增大。

结合下图,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5)比利时、荷兰、挪威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天然橡胶,请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6. 甲、乙两图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国名),判读依据是。

(2)乙图中亚平宁山脉的走向为:(3)根据两国的地理位置判断,E、F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4)甲图中国家发展工业的资源优势是,其地区分布特点是,该国依靠本国资源发展了工业。

流经乙图⑥附近河流的水文特征(5)在甲图中绘出6—9月盛行的风向7. 读甲、乙两幅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湖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甲图西南部所示范围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主要有:(3)乙图河流沿岸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为______________,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有:8. 读下列某地区等高线图,分析回答:(1)根据经纬度.等高线的分布.比例尺等,判断图中属何种地形区:北部B的地形名称是,其南侧的A地区是(名称)。

(2)与东北河流相比,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的是。

(3)A地区的交通以运输方式为主,交通线分布特点,分析其成因。

(4)试说明C地区农作物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

A地区的沙漠多流动沙丘,该地区每年有偏北大风日数多达80多天。

当地集市的薪柴交易频繁;许多绿洲人口已超过当地环境的承载力。

目前和田绿洲已向南迁移了150千米。

(5)根据图上信息和上述材料,试分析和田绿洲南移的主要原因。

9.读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等日照时数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城市与B城市日照数相差约为(小时),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2)“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对A城市气候的形象写照,分析这种气候形成的原因。

(3)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的原因是什么?(4)据报道,2004年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析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