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表
5
4
3
2
3.充分肯定学生的一切发现、探 索和创新行为,增强学生参与学 习的自信心
5
4
3
2
4.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良好的 学习习惯
5
4
3
2
教师素养
15%
1.教态大方、得体、亲切、自然, 教学语言准确、简洁、生动,口 齿清楚,普通话规范
5
4
3
2
2.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善于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点 拨、诱导,注重学生生成性目标, 应变能力强
学校
执教课题
时间
评价 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评价 等级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全面、适当,符合学生实际和 课标要求。
10
教学 内容
教学内容正确、恰当,容量合理,难易适度,安排有 序,重难点突出。
10
教学 过程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主体性,课堂气氛融洽;教学思 路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
20
教学 方法
教法灵活有效,启发性强。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体验 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自主充分,教师点拨到位。
10
学习 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 惯、能力的培养。
10
教学 评价
教学评价针对性强,形式多样,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反馈与矫正及时。
10
教学 技能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课堂 驾驭能力强;媒体、教具运用得当,操作规范。
总分为74—6Βιβλιοθήκη 分的,等级为一般;总分为60分以下的,等级为较差。
评课人:
5
4
3
2
3.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 者的角色投入教学活动,教学反 馈正确、及时
5
4
3
2
4.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 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5
4
3
2
5.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艺术性, 学习方法灵活得当,突出对学生 学习方法的指导
5
4
3
2
6.学生能选用合理的、多样化的 学习方式学习,并把独立思考与 合作交流有机结合
5
4
3
2
3.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含板 书),目的明确,操作得当,效果 明显
5
4
3
2
教学效果
10%
1.学生情绪饱满、身心愉悦、 参与学习活动面广,通过师生的 双边活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 到应有的发展
5
4
3
2
2.全面落实预定教学目标,学生 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获得 积极的情感体验
5
4
3
2
简要评语
总分
评价人:
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班级:执教者:授课内容:
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
分值
彳
教学目标
(多兀)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合理、全面,体现《数学 课程标准》的多兀要求。
5分
2、学习全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5分
学习过程
(实、活、
趣)
3、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自主地学 习。
15分
4、学习过程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重视过程与应用。
15分
5、学习活动有实效,体现民主、互动、开放、合作 等原则。
15分
6、学生有独立思考活动的时间,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和成功愉悦的体验。
10分
教师
基本功
(扎实)
7、能活用教材,用普通话教学,表述科学、精练, 操作规范,板书简明,能熟练地运用教学媒体,辅 助有效到位。
5
4
3
2
2.准确理解教材,注重知识的内 在联系,教学内谷正确,无科学 性错误
5
4
3
2
3.明确教学要求,容量恰当,准 确把握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 学难点
5
4
3
2
过程与方法
40%
1.课堂教学程序安排恰当,时间 分配合理,环节过渡自然,发挥 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功能
5
4
3
2
2.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灵活、 恰当,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 规律
10分
8、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关系融洽,有驾驭课堂的应 变调控能力和创新意识。
5分
学习效果
9、学生情绪饱满,态度积极,思维活跃。
10分
10、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 能力均得到了锻炼,目标达成率高。
10分
总评
定性评价意见:
总 分
注:总分为100—85分的,等级为优秀;总分为84—75分的,等级为良好;
5
4
3
2
7.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 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 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 生的发展
5
4
3
2
8.科学安排课堂练习,练习内容 既有现实性、挑战性,又有可接
5
4
3
2
受性;练习的形式和要求具有开 放性
情感与态度
20%
1.动之以情,知情父融,师生关 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
5
4
3
2
2.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 欲,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 学的意义
10
教学 效果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态度积极,思维活跃,主动参与 率咼,目标达成度咼。
20
教学
特色
教学理念新,体现教学风格,成效显著。(加分)
10
总体评价
合计
主要 优缺 占
八、、
评课:
执教者执教时间
执教课题执教班级
评价项目
权重
评价内容
评分等级
得
分
A
B
C
D
知识与技能
15%
1.教学目标明确、恰当,突出过 程性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 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 激励、调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