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施工管理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地下室施工阶段,同步施工面积大、工期紧,同时材料的二次周转搬运是施工需要考虑的重点和难点;
地下室施工阶段结合基础完工时间及后浇带设置,分区分块组织施工。
早期保留3条进出场基坑施工坡道,做为材料进出场的通道,随地下室施工进度,依次收掉各坡道。
为较少材料二次周转搬运,采取坑内设置加工场的形式,利用基坡道两侧设置加工场,增加加工场的设置数量。
在深化设计部的统一部署下,成立BIM中心,选派一批具有丰富设计和施工经验的BIM深化设计工程师组成,保证设计图纸满足业主功能需求,符合设计意图。
组建由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为本工程机电设计提供一流的咨询和技术指导,确保本工程设计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采用BIM技术,本工程管线协调工作使用MagiCAD软件,利用三维建模自动生成综合管线布置图,大大减少管线冲突及返工率。
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材料实施样板先行的策略;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光,封闭混凝土表面微小的收缩裂缝。
3
序号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解决方案
1
裙楼部位的机电工程深化设计是施工的重点
本工程为大型综合体项目,体量大,其中包含了酒店、写字楼、住宅、商业楼,其使用功能复杂,裙楼单层面积体量大、机电专业种类多,管线复杂,对机电深化设计的要求高。
本工程T2、T3塔楼位置地下室区域核心筒墙砼强度等级为C60,T2外框柱砼强度等级为C70,属于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本地缺少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经验。
T2塔楼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单次浇筑方量大,大体积混凝土的合理组织是施工的难点。
提前做好高性能高强混凝土的市场调研,对于高强混凝土施工,我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我司已经同东莞市两家具备C70混凝土试配技术的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交流,并进行了高强混凝土的初步试配工作。
二
1
序号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应对措施
1
基础锚杆、抗拔桩、人工挖孔桩/墩基础工程量大,工期紧,相互交叉施工,基础工程的合理组织是确保工期的关键
基础工程量大,工期紧
做好与前期基坑单位的移交工作,分区分块组织基础阶段施工,锚杆、抗拔桩、挖孔桩分成独立区块平行施工,根据现场交付顺序,具备工作面立即插入进行施工。
3
大跨度裙楼宴会厅及溜冰场钢结构施工是裙楼阶段的重点
宴会厅及溜冰场桁架最大跨度近40米,单榀重达40余吨。吊装施工为本工程的重点控制内容。
做好施工总平面的布置,结合进度、工程量、加工场地合理布置塔吊的数量及位置。
编制群塔防碰撞方案及应急预案;塔吊在平面布置时尽可能的减少相互交叉范围,保证满足相对安全距离;
在立面上考虑各塔吊的安装高度及相互关系,塔吊安装高度考虑互相错开相对的安全距离。
加强对塔司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现场使用的安全性控制。
做好材料、机械备料计划,尽量利用晚上时间做好材料的运输。
2
序号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解决方案
1
施工场地狭窄,单层施工面积大,如何做好地下室阶段的分区分块与施工总平面布置及管理是地下室施工阶段的重点
本工程基坑周边场地狭小,地下室基坑边线至围墙最窄处1m左右,基坑四周无法布置加工场,周边施工现场环形道路无法连通,材料设备进场及工程材料、周转材料堆放场地受限制。
通过CAD软件依次开展预留预埋图、综合管线布置图、剖面及施工详图、机电末端布置图深化设计工作。
2
裙楼施工阶段群塔作业的安全控制为施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裙楼单层面积大,为保证进度需求,现场布置16台塔吊同时作业施工,各塔吊相互交叉,在平面上立面上存在相互发生碰撞的危险性,群塔作业的安全控制是本施工阶段的难点和重点。
倒排进度计划保证各节点工期,分区组织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确保施工有序,进度可控。加大劳动力、机械设备的投入量,并做好备用储备。
研究分析地质报告,制定针对性的施工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借鉴同类地质条件的先进施工经验,确保工期。
提前插入基础工程检测工作,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岩层锚杆
6893根
入岩4.5m
土层锚杆
先期保留进出场基坑的三条坡道,材料运输利用坡道直接下到基坑底。
做好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结合业主单位土方移交进度,分为八个区,合理组织各区块平行施工,加工厂设置结合各区块施工内容就近布置,减少场内的材料二次搬运。
根据移交次序首先进行T4、T5区域土方二次开挖及裙楼F区抗拔桩施工,再进行裙楼A、B、C、D、E、F、T1、T2、T3区二次土方开挖、锚杆施工人工挖孔桩。
做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试配及配比优化工作,高强混凝土施工前做好模拟浇筑工作,浇筑完成后控制好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做好施工预案及组织工作。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减少温差。
三
地下室防水、防渗漏为本工程的重点
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混凝土浇筑面积大,加之工期较紧、后浇带多,防水施工范围广、细部处理多、设防部位多,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利用坡道及结合工程设计形态做好分区分块工作,合理组织平行施工与流水施工之间的关系。
确保地下室周转材料进出、机械设备进场,及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并预留中间区域作为材料运输通道及堆场,根据业主节点要求,细化进度计划,组织劳动力,严抓考核,确保进度节点。
2
高性能高强度及超厚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是地下室施工阶段重点和难点
6833根
长度15m
非嵌岩抗拔桩
466根
长度15m
嵌岩抗拔桩
1726根
入岩5m
最长工期要求
整个地下室基础工程要求133天(含检测时间)
2
基础阶段的场内交通组织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
项目占地10万平米,地下室基坑边线至用地红线最窄处1m左右,基坑周边无法形成环形交通路。
基础施工阶段机械需用量大,材料运输量大,机械场内调配难度大,场内材料运输压力巨大,进出场交通道路有限,场内的交通组织难度较大。
工程防开裂、防渗漏、防水施工质量控制为地下室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重点。
首先编制有针对性的防开裂、防渗漏技术方案与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严格落实执行;严格按方案、按规范进行施工;材料应选择具有有效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厂家提供的合格产品;
做好防水工程的二次深化设计工作,重点做好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预埋件等部位的细部深化设计及质量控制,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选择有经验的、实力强且专业资质符合要求的专业防水分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