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物理治疗学概述及常用治疗技术
物理治疗学概述及常用治疗技术
物理因子→传入神经纤维→脊髓→传出神经纤维→感受器;
物理因子→鼻粘膜→传入神经纤维→脊髓→传出神经纤维→呼吸道、子宫
全身反射:
物理因子→传入神经纤维→脊髓节段→脑干、皮质下中枢、大脑皮层→传出神经纤维→感器
体液途径
物理因子→体液→组织器官
温热因子→热感受器兴奋→产生组织胺、血管活性肽等物质→血管扩张
其他:淋浴(下行、上行、周身)、直喷浴、旋涡浴、湿包裹、桑那浴、擦浴、冲洗浴。
温热疗法
蜡疗法、泥疗法、热空气疗法、化学热袋疗法、热中药袋疗法、场效应
其他疗法
压力回流
真空负压疗法、火罐、竹管疗法
高压氧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紫外线照射血氧回输疗法、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冷冻疗法、冷疗法、体外反搏疗法、
按摩疗法、推拿疗法
紫外线:有脱敏、色素沉着、抗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超声波:机械振荡引起微细按摩。
作用机理
物理因子
物理能
↓
机体(分子振动、离子迁移)
↓
理化效应(自由基形成、PH变化)
直接↓↓神经、体液
局部生理反应←→全身生理反应
(细胞形态功能改变)↓↓(血压、脉搏、体温)
理疗作用
物理治疗的
适应症禁忌症与处方
适应症
内科疾病
研究物理疗法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治疗剂量、治疗方法、操作技术等的学问,称为物理治疗学(简称理疗学)。
理疗学是独立的一门学科。物理疗法可用于保健、预防、治疗、康复,它是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物理因子种类
自然物理因子:日光、空气、海水、泥沙、矿泉等,用于预防保健方面,一般疗养院。
人工物理因子:光疗、电疗、磁疗、水疗等。
物理疗法种类
电疗法
直流电:
直流电、微电流(μA)、离子导入、
电熨疗法、电水浴疗法
低频电(1~1000Hz):
感应电、电兴奋、间动电、超刺激电流、周围神经粗纤维刺激、电睡眠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电体操)、经皮电刺激疗法(TENS)、温热低频、超低频交流电疗法。
中频电(1~100kHz):
音频(2~4kHz)、低频调制的中频、
影响物理治疗的因素
与
注意事项
影响物理治疗的因素
强度
剂量、时间、频次
治疗种类
不同物理治疗作用不同
作用部位
同一剂量、不同部位反应不一
医师注意事项
明确诊断正确诊断是治好疾病的关键
病期、病程与病理
两种以上治疗的配合
全面考虑心肺功能、皮肤、肿瘤、过敏等
禁用或暂时不能做治疗
掌握好疗程、不能无限期治疗
定期复查、根据病情更改治疗
澳洲:48.4名
加拿大:25.1名
美国:24.6名
中国香港:8.5名治疗师
科技进步推动物理治疗学发展
物理治疗学发展证明:每当发明一种物理因子,必然伴随其生物学作用的研究,促进物理治疗学的发展。
当今量子生物物理学、超细胞生物物理、生物膜发光等促进了物理治疗机制的研究。
结论
物理治疗的前景是光明的
它必将更广泛深入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禁忌症
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出血倾向,心力衰竭,高烧,妊娠(早期)。
理疗处方
治疗种类
部位全身、半身、局部、反射区、穴位
方法超短波—对置、并置、单极、脉冲
腊疗—盘腊、浸腊、刷腊
剂量紫外线—红斑量、亚红斑量
超短波—无热量、微热量、热量
时间毫米波30min~1h
紫外线数秒
频度1次/日、2次/日、隔日1次
5.物理能量可集中特定的器官或组织,针对性强、疗效快。
客观需要
1.化学药物治疗会引起不良副作用;
2.抗菌素有耐药性,急需寻求无害疗法,物理疗法是优选之一;
3.不良环境对人体影响,需要提高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免役力;
4.科学进步和医疗技术提高,人类寿命延长,老年病、慢性病增多,需要物理治疗。
5.工伤、交通事故增多.
起步阶段1989~2000年
开始出现了比较正规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少数学校开设了专科教育
在职培训康复治疗师仍然是主体
发展阶段2001年~现在
康复治疗开始纳入了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内
各国物理治疗师比例
根据联合国及世界物理治疗师联合会于1998年发表的统计数字,每十万名人口中治疗师的人数
英国:49.8名
物理治疗师培养
国外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国内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国外物理治疗师培养简介
美国
20世纪20年代开始培养物理治疗师(PT)
1938年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
目前已经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
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
澳大利亚
-学位制:学士、研究生文凭、硕士、博士
日本
1963年开设了第一所培养物理治疗师的学校
1000例经治产后患病率为9%
1000例未治产后患病率为17.6%
老年人:延缓衰老
儿童:预防佝偻病、肺炎等。
物理因子在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肌无力、肌痉挛、肩痛
骨折后:加速愈合、促进功能恢复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促进心肌功能恢复
断肢再植术后:预防并发症
器官移植术后:激化神经血管恢复
物理疗法
的作用与机理
作用途径
异常反应的及时处理
治疗师注意事项
治疗前仪器的检查
告诉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看清医嘱、治疗中巡视、及时与医生沟通
治疗后关好仪器、处理好衬垫
掌握抢救知识
仪器保养
特殊注意问题
超声、高频、火花、激光、紫外线
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物理治疗学的形成
人类在与自然及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而形成,并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超声雾化吸入疗法
超声-电疗法
超声-间动电、超声-直流电、超声-中频电
水疗法
冷水浴(< 25℃)、低温浴(25-32℃)、不感温浴(33-36℃)、
温水浴(36-38℃)、热水浴(>38℃);
药浴:中药、盐水、松脂、芥末、硫磺、重碳酸纳;
气水浴:二氧化碳、硫化氢、氡气、气泡浴
浸浴(盆浴):全身、半身、坐浴、手、足;
高血压Ⅰ-Ⅱ期,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心绞痛等。
外科疾病
疖、痈、甲沟炎,蜂窝组织炎,丹毒,急、慢性乳腺炎等各种感染(以急性,浸润期效果最佳),骨关节病,软组织扭、挫伤,关节韧带损伤,褥疮,静脉炎,注射硬结,骨折后(各期均可)、术后感染,术后粘连,术后功能恢复不良,疤痕增生,颈椎病,腰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病,肋软骨炎,肩周炎,肌腱炎,落枕,网球肘,膝骨关节病,膀胱炎,前列腺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淋巴管炎,肛裂等。
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
物理治疗的雏形在我国四千年前就已形成
现代物理治疗学发展
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
各国成立学术组织
1938年美国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
1943年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
1947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
1951年成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
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
刺激组织再生:
提高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
提高肌体防卫功能和适应能力:
调节神经、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等功能,改善肌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特异性作用
直流电:改变局部离子浓度、产生电解电泳现象,可做药物导入;
低频电:引起肌肉收缩;
中频电:无电解现象,皮毛、避免刺激皮肤,易通过皮肤、作用深;
高频电:内生热;
经络
毫米波照内关→尺泽痛阈上升
治疗作用
非特异性作用
改善血液循环:
血管扩张、血流淋巴流动增快、组织代谢增高、营养状态改善;
镇静止痛:
降低神经兴奋性和传导速度、控制神经疼痛传导闸门、释放内啡呔、解除肌肉痉挛、使炎性组织消散;
消炎:
扩张血管、改善血运、增强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炎症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与清除、提高肌体免疫力与修复力;
高压汞灯、低频汞灯(冷光紫外线)、
黑光灯(300~400μm紫外线)
激光
二氧化碳10600A°、氦-氖(He-Ne)6328A°、氮(N)3371A°、氩(Ar)4880-5140A°、红宝石6943A°、钕玻璃10600A°、掺钕钇铝石榴石10600A°、半导体激光
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疗法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
交变磁场:强度和方向随时间有规律变化
脉冲磁场:不同频率和波形的脉冲磁场
磁化水:2~5 kGs流速0.09~0.1m/s
光疗法
红外线( 3-6μm,1.5-3μm,760nm-1.5μm )
红外线、特定电磁波(TDP)、双峰波、频谱、近红外线
可见光( 760-400nm )
太阳灯、红光、蓝光
紫外线( 400-320,320-280,280-180nm )
存在问题
与
前景展望
存在问题
参数的挑选与确定
各种物理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
物理作用与临床经验的结合
物理治疗的前景展望
优越性:
1.无创伤、副作用少,治疗时多有舒适感、易于接受;
2.一种物理因子可产生多方面治疗作用;
3.不同作用方式可相对集中作用于同一部位的组织器官;
4.和药物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
干扰电(平面干扰、立体动态干扰)
高频电(>100kHz):
共鸣火花、中波、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微波
2000~300,184,22,7.37m,69cm,32.78cm,12.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