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答案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电场答案一、电场力的性质例1【解析】A 、B 两球互相吸引,说明它们必带异种电荷,因而它们的带电量分别为±q .当第三个不带电的C 球与A 球接触后,A 、C 两球带电量平分,假设每球带电量为2q q +='.当再把C 球与B 球接触后,两球的电荷先中和,再平分,每球带电量4q q -=''.由库仑定律221r Q Q k F =知,当移开C 球后由于r 不变.所以A 、B 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8F F ='. 例2【解析】⑴因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对q 1而言,q 3对q 1的作用力应与q 2对q 1的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q 3与q 2电性必相反,即q 3应为负电荷;同理,就q 3受力平衡而言,也必有q 1与q 2电性相反,即q 1也为负电荷。

⑵由q 1受力平衡得:22113212)(L L qkq L q kq += ①由q 3受力平衡得:221312232)(L L q kq L q kq += ② 联立①②得:.)(:1:))(::212122221321L L L L L L q q q ++= 例3【解析】等量异种电荷电场分布如图(a)所示,由图中电场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从A 到0电场线由疏到密;从O 到B 电场线由密到疏,所以从A →0→B ,电场强度应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而电场强度方向沿电场线切线方向,为水平向右,如图(b)所示,由于电子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必为零,故另一个力应与电子所子受电场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电子受电场力与场方向水平向左,电子从A →O →B 过程中,电场力由小先变大,再由大变小,故另一个力方向应水平向右,其右,大小应先变大后变小,所以选项B 正确.例4【解析】中学物理只讲点电荷场强及匀强电场场强的计算方法,一个不规则带电体(如本题的缺口带电环)所产生的场强,没有现成公式可用,但可以这样想:将圆环的缺口补上,并且它的电荷密度与缺了口的环体原有电荷密度一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荷均匀分布的完整带电环,环上处于同一直径两端的微小部分可看成两个相对应的点电荷,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圆心O 处叠加后场强为零.根据对称性可知,带电圆环在圆心O 处的总场强E=0.至于补上的带电小段,由题给条件可视作点电荷,它在圆心O处的场强E 1是可求的.若题中待求场强为E 2,则由021==+E E E 便可求得E 2.设原缺口环所带电荷的线密度为σ,dr Q -=πσ2,则补上的金属小段带电量d Q σ=',它在O 处的场强为C N rd r Qd r Q kE /109)2('2221-⨯=-==π。

设待求的场强为2E ,由021=+E E 可得C N E E /109212-⨯--==, 负号表示1E 与2E 方向相反,即2E 的方向向左,指向缺口。

例5【解析】因为两个小环完全相同,它们的带电情况可以认为相同,令每环电荷电量为q ,既是小环,可视为点电荷。

斥开后如图所示,取右面环B 为研究对象,且注意到同一条线上的拉力F 1大小相等,则右环受力情况如图,其中库仑斥力F 沿电荷连线向右,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 mg F =︒30cos 1 ①水平方向有 221130sin lkq F F F ==︒+②两式相除得 2233kq mgl =,所以.32kmgl q =巩固练习1.B C2.D3.C4.A5.B6.C7.C8.②,7.5V/m9.匀速圆周运动,1:4 10.1:3,1:3,1:311.解析:电场E 水平向右时,小球受力如右图1所示 ∴θtan mg qE =……①电场E 逆时针转过β=450时,小球受力如右图2所示,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平衡条件得mg T qE =+θβcos sin ……②θβsin cos T qE =……③q 1 q 2 q 3图2图T αqET βqE θ①②③联立求解并代入数据得 16cot -=θt)16cot(-=arc θ二、电场能的性质例1【解析】⑴方法1:先求电势差的绝对值,再判断正、负V V qW U AB AB 20010310664=⨯⨯==--,因负电荷从A 移到B 克服电场力做功,必是从高电势点移向低电势点,即B A ϕϕ>,V U AB 200=VV qW U BC BC 30010310964=⨯⨯==--因负电荷从B 移到C 电场力做正功,必是从低电势点移到高电势点,即C B ϕϕ<,V U BC 300-= V V V ) (-U -U U U U AB BC BA CB CA 100200300=-=+=+=.方法2:直接取代数值求电荷由A 移向B 克服电场力做功即电场力做负功, J -W -AB 4106⨯=. V V q W U AB AB 20010310664=--⨯-⨯-== V V q W U BC BC 30010310964-⨯-⨯==--= 以下解法同上.⑵若0=B ϕ,由B A AB U ϕϕ-=得V U AB A 200==ϕ.由C B BC U ϕϕ-=得V U BC B C 300)300(0=--=-=ϕϕ 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 E A =qφA =-3×10-6×200 J=-6×10-4J 电荷在C 点的电势能 Ec=qφC =-3×10-6×300 J=-9×10-4J .例2. 【解析】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即c b a ϕϕϕ>>,故A 选项正确,只有一条电场线,不能比较电场线的疏密程度,故不能确定a 、b 、c 三点处的场强Ea 、E b 、Ec 的相对大小,即B 、D 选项错误;相应地c b b a ϕϕϕϕ--与的相对大小也就不能确定。

例3. 【解析】 ⑴q W U AB AB ==V V 6102102.187=⨯-⨯---又因 B A AB U ϕϕ-=,而V B 6=ϕ, 故V A 12=ϕ,V q W U CA CA87102106.3--⨯-⨯===-18V ,A C CA U ϕϕ-= 即V V V U A CA C 61218-=+-=+=ϕϕ⑵因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条直线电势均匀降落,AC 连线上距A 点距离为AC 31的D 点处的电势必定等于6V ,B 、D 为等电势点,连BD 直线,以BD 直线为该电场中的一条等势线,根据电场线跟等势线垂直,可画出过A 、B 、C 的三条电场线如图所示,由沿电场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以确定电场线方向。

例4.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相对独立,分项进行讨论,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小物块与电荷Q 带同种电荷(均为正电或均为负电)。

小球远离电荷Q ,据库仑定律判断,A 项正确,小物体从M →N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B 项正确;若电荷Q 为正电,则电势N M ϕϕ>,若电荷Q 为负电,则N M ϕϕ>,故C 错误;据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D 正确。

巩固练习1.AC 2.B 3.AD4.A 提示:两个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为等势线,再由 电场线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得出结果. 5.C 6.B7.ACD 提示:只要匀强电场的电场力微粒不可能匀速直线运动,故一定要考虑重力。

8.A 9.AD 10. D 11.D 12.-1×104V 13.1.55×103m/s三、电容器 带电粒子运动例1【解析】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kdSC πε4=可直接得B 、C 选项正确,对D 选项,铝板放入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其上表面与电容器下极板等势,故可认为减小了平行板的间距,故D 选项也正确.例2【解析】因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显然电容器的电量不会发生变化,电荷的面密度不发生变化,即 E 不发生变化,当正极板下移时,d 减小,据U=Ed 可知,U 变小,但P 到负极板间距d /不变,ε=ϕ·q=Uq=Edq 不变,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A .例3【解析】当将a 向下平移时,板间场强增大,则液滴所受电场力增大,液滴将向上加速运动,AC 错误。

由于b 板接地且b 与M 间距离未变,由U=Ed 可知M 点电势将升高,液滴的电势能将减小,B 正确。

由于前后两种情况a 与b 板间电势差不变,所以将液滴从a 板移到b 板电场力做功相同,D 正确。

例4【解析】水平方向可分解为速度为0v 的匀速直线运动,沿电场力方向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粒子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两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为U ,板长为L ,板间距离为d ,当粒子以初速0v 平行于两板而进入电场时,由E=U/d ;md qU m qE a ==,0v l t =,dmv U ql at y 2022221==,d mv qlU v at 200tan ==θ 【讨论】⑴因为0v 相同,当m q /相同,r 、tanθ也相同;⑵因为2021mv 相同,当q 相同,则θtan 、y 也相同; ⑶设加速电场的电压为U /,由2021mv U q =',有:U d Ul y '=42,Ud Ul '=2tan θ 可见,在⑶的条件下,不论带电粒子的m 、q 如何,只要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再垂直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电场的偏转距离y 和偏转角度θ都是相同的。

例5【解析】用动能定理解,设小物块往复运动的总路程为s ,由k E W ∆=得200210mv Fs qEx -=-, 解得Fmv qEx s 22200+=.巩固练习1.C 2.A 3.BC 4.AC 5.C 6.A C 7. A 8. C9.(1)① (2)②③ (3)②③ (4)④ (5)① (6)④ 提示:由U=Ed 来判断电势情况.10.0.15 11.解析:(1)m qU v 20=(2)qUmLmqULv L t 220=== (3)d qU md qU m ma F 22=== (4)mdqU m F a 2== (5)qU m L md qU at v y 22⋅== (6)22222222mUd L qU m qU v v v y x +=+= (7)dU L U qU mL md qU at y 42212122222=⋅== (8)UdL U v v x y 2tan 2==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