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美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其影响涵盖了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我们在研究美国社会时,清教主义思想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本文就试图从教育、民主、使命感和政教分离等几个方面来解读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造成的种种影响。
【关键词】清教主义教育政教分离使命感清教徒是16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国教内部分离出来的宗教派别。
16世纪上半叶,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英王为首领的国教会(圣公会),但是还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义和仪式。
60年代,许多人主张清洗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因此这些人得名清教徒。
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省,反对奢华纵欲。
17世纪上半叶因宗教不满和经济压力,大批清教徒移居北美。
在最早的13个殖民地,80%的教会都具有清教倾向。
清教徒在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
清教徒在美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教主义对美国教育的影响据记载,早期移民到马萨诸塞州的人当中,有超过一百个牛津、剑桥的毕业生,一位历史学者称那时的麻州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区。
在到达新大陆仅仅六年之后,虽然清教徒们还在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奋斗,但是他们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哈佛学院。
清教徒期望教会的传道人有高等的学历。
他们的妇女虽没有接受学院的教育,却都识字而且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他们的小孩从一开始学习字母,就有一套福音abc读本。
清教徒们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
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早期的清教徒生活是严格按照《圣经》的标准生活的。
而和上帝直接交流的途径就是去阅读《圣经》,然后根据阅读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他们不需要神父,直接向上帝祈祷,一切都在单个个体和上帝之间直接进行。
因此当时的人们需要读懂《圣经》,读懂《圣经》就必须要读书识字,因此学校就建立起来,教育也随之得到长远的发展。
今天的美国人毫无疑问地坚持了清教祖先的优良传统,非常地重视教育。
在今天的美国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美国的教育在当今世界上也是领先的。
所以可以说清教主义促进了最初美国教育的发展,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清教主义对美国宪法政教分离的影响美国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第一条就明确地规定,联邦政府内不得“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
在人类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成文宪法中规定政府和教会必须分开治理。
政府不能规定任何宗教为国教,也不能限制人民的信教自由。
这种新的规定即政教分离,这和美国的清教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620年,经过与英国殖民公司的谈判得到许可后,35位清教徒在其领袖布来莱德福德的带领下,与另外67名英国人,一起乘“五月花号”远渡美国。
在船上他们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船上的成员中有清教徒也有非清教徒。
这个公约,一方面体现了清教主义的主导思想。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清教徒要建立一个符合清教理想的世俗政府。
因为清教徒多数是为了逃避英国的政治宗教迫害才逃离英国的,因此从他们内心深处就特别害怕美国重蹈英国覆辙,单独一个宗教在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许多年的实验,清教徒们认识到他们在新世界必须寻求一种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甚至不同宗教能够共处的制度,这就是政教分离。
在清教徒的思想中有两个王国,即世俗王国和精神王国。
这就要求建立一个世俗的政府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持社会的效率。
另一方面,这个世俗政府有义务支持教会,维护人民信仰,如要求人们不得酗酒,不得游手好闲,遵守安息日等。
这也促进了美国的政教分离。
另外的因素就是当时的清教徒内部派别林立,没有哪一支宗教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掌控整个政治局面;欧洲大量移民的进入使每个宗教必须学会包容;“宗教大觉醒运动”使人们淡化了各个宗教的分歧,强调了基督教徒的虔诚。
这些客观上也都促进了美国的政教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