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第二版02-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第二版02-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4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常用冠脉造影导管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5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左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左冠(正常开口) JL 4.0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左冠(开口位置较高) AL 1.0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0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桥血管造影导管的选择
A: 桥血管至右冠或左回旋支远端 B: 桥血管至左前降支 C: 桥血管至对角支 D: 桥血管至钝缘支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1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形成分支样侧枝血管,其直径>0.4mm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24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侧枝血管的分级
A
CC0 14%
B
CC1 51% C
CC2 35%
D
E
F
Werner et al. Circulation 2003;107:1972-7
SVG至LCx
其他可选用的导管:
MB 1.0 AC HS J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2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SVG to RCA
其他可选用的导管:
SR 4.0
MB 1.0
J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3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5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理想的血管造影投照体位
1. 45º LAO 2. 30º RAO 3. 30º LAO, 30º Cr
4. 5. 6.
30º RAO, 30º Ca 30º RAO, 30º Ca 30º RAO, 30º Ca
“Wall Irregularities” in LAD?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Modified from DiMario and Sutaria. Heart 2005;91:968 –76
第二版
20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The Importance of Angiographic Angles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1 Braunwald 8th Ed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Bed Moving Aimless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1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意义
冠脉狭窄直径大于50%以上,运动可诱发心肌缺血,所以
认为是有意义的病变
直径狭窄小于50%,由于小冠脉阻力降低的代偿作用,即 便运动也不会产生缺血,但可能会慢性进展或发生斑块破 裂而形成急性冠脉事件 直径狭窄80%至85%以上者可引起静息时心肌缺血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9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狭窄的判断
血管直径
2/3 = 67%
血管横截面积
90%
1/2 = 50%
75%
1/3 = 33%
50%
直径法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面积法
30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定量冠脉造影分析 (QCA)
常用投照角度
RAO (右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右上方 LAO (左前斜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左上方 CRANIAL(头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头部 CAUDAL(脚位): 增强器靠近病人的足部 LATERAL(侧位): 增强器在病人的侧面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7. 8. 9.
30º RAO, 30º Ca 60º LAO, 30º Cr 30º RAO, 30º Cr; AP, 30º Cr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6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左主干
部位
开口部 体部 分叉部
常规体位
LAO 60º -Caudal 30º RAO 30º -Caudal 30º LAO 60º -Caudal 30º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28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脉造影狭窄程度的表示和判断
冠脉狭窄程度可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数或狭窄面积减少
的百分数来表示。
一般用狭窄直径表示。即以相邻狭窄段近端或远端的“正 常”血管直径作为100%,直径减少1/2称为50%狭窄, 减少9/10称为90%狭窄,完全闭塞即100%狭窄。狭窄直 径减少50%,相当于横截面积减少75%。
JR 3.5 Hockey Stick 1
8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右冠异常开口
AL 1.0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9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Amplatz导管操作示意图
推送Amplatz导管时,导管尖端朝上并有脱离冠脉口的倾向,后撤 Amplatz导管时,导管尖端朝下并有深插冠脉口的倾向。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6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Wall Irregularities” in LAD?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Modified from DiMario and Sutaria. Heart 2005;91:968 –76
37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6.
心力衰竭患者
收缩功能不全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伴有心绞痛或者局部室壁活动异常和/或 心肌扫描成像发现可逆心肌缺血 心脏移植术前 继发梗死后室壁瘤或其他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相对禁忌证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 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1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心病分册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霍 勇 方唯一 马依彤 曲新凯 李为民 沈卫峰 周玉杰 黄 岚 霍 勇 王乐丰 吕树铮 李占全 张 钲 郑 杨 葛 雷 王伟民 乔树宾 李建平 张大鹏 洪 涛 葛均波
6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同轴调整
不同轴
同轴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7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右冠造影导管的选择
右 冠(正常开口) JR 4.0
右冠 (向下开口)
AL 1.0/2.0
右冠 (向上开口) (Shepherd Crook)
MB 1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辅助体位
AP-Caudal 30º AP-Caudal 30º
后前位+足位 30º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左前斜60º +足位30º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右前斜30º +足位30º
27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冠脉病变的评价方法
肉眼估测 计算机定量分析 血管内超声、VH、OCT 血管生理功能的评价:CFR、FFR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3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ACC/AHA冠脉病变分型
B型病变:
长管状病变(10-20mm)
离心型病变 近段血管中度扭曲病变 中度成角病变(>45°,<90°) 中度至重度钙化病变 小于3个月的闭塞病变 开口病变 需要两根导引钢丝的分叉病变 血栓性病变
1. 2. 3. 4. 5. 稳定型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或疑诊心肌梗死、ST段抬高或新出现束支传导 阻滞患者)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 (疑诊冠心病或已知罹患冠心病) 瓣膜疾病患者
胸部不适的成人患者在行换瓣术或者球囊成型术之前,非侵入性影像学提示心 肌 缺血或者同时出现: 无胸痛症状的中老年患者和/或有多个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拟行换瓣术 有冠状动脉栓塞证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B型又分为B1和B2型(仅符合一项B型病变特征的为B1型,符合2项或两项以 上B型病变特征的为B2型)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冠心病分册 第二版 34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方法及病变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CC/AHA冠脉病变分型
C型病变:
弥漫性病变(>20mm) 近段血管过度扭曲病变 严重成角病变(>90°) 大于3个月的闭塞病变和/或出现桥侧支血管 无法对主要分支血管进行保护的病变 退行性静脉桥血管病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