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_龙晓添

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_龙晓添

第7卷 第2期 2005 年 3 月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Vol.7 No.2 Mar. 2005
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
龙晓添 1,焦玉良 2
(1.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2.华中科技大学 社会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2)
一、“筷子”的由来
筷子古称箸、挟、梜、筴、箾等。传说大禹 在治理水患时,有一次乘船来到一个小岛上,饥 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在水中煮熟后,因 为烫手无法抓食。大禹不愿意等汤冷了再吃肉, 因为这样会白白浪费治水的宝贵时间,于是就用 两根树枝把肉从汤里面夹出来吃。手下纷纷效仿, 于是这两根树枝就成了筷子的雏形。也有说筷子 是在燧人氏发明火以后,由夹烤肉时的碎骨演变 而来的。
任何一种或一个民俗事物和现象,都是人们 用相应的表现体构成的。这些表现体,正是各式 各样民俗元素的象征符号。民俗象征符号与它们 所表现的事物之间是一种类似的关系,通过民众 丰富的想象,属于“不同文化场合”中的象征物 和它所传达的意义结合在了一起,得以表达出其 他事物难以传达的信息。这种象征事物与其表达 意义的结合是人们体味到那些民俗事项的价值所 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们的民俗性格,培养并 增强了人们的民俗文化归属感。筷子就在某些意 义上显示了这样的结合,这种结合的过程看起来 玄妙,其实却是必然的。筷子是作为表现体出现, 但表达的是丰富的民俗文化。
成双成对。比如,长短筷,筷子一长一短以示客 人或主人夫妇必有一个早逝。因此,忌一双筷子 长短不一。杂色筷,一双筷子两种颜色,预兆家 庭不和睦,因此应避忌。断筷,室内用餐忌讳把 筷子折断,因为它预示凶事降临。
还有使用筷子的动作与某些动作相似而产生 的禁忌,比如,截筷,即两个人用四支筷子接取 食物,这与收纳骨灰时的动作一样,应避免。供 筷,办丧事、供奉死者时,筷子直插在上供的饭 碗中,被视为供筷。因此做客时,禁忌将筷子直 插。葬筷,出席丧葬活动时吃饭用的筷子是白色 的,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也意味着不希望这种 白事再次重演。
3.功能 筷子在功能方面的象征意义超出了谐音象征 的范围。谐音象征主要反映的是汉语文化圈之内。 而功能上的象征意义,除中国以外还可以体现在 使用筷子的其他国家。作为日常餐具,筷子的最 基本的用途就是运送食物,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 用。这种连接功能被认识以后,通过连接功能筷 子就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与很多风俗联系在 一起。 在婚俗中,筷子无论是作为陪嫁还是用作求 婚,其中都暗含了连接的意思。作为陪嫁之用的 筷子表示了未婚与已婚两种状态的连接。用于求 婚的筷子表示了男方与女方的连接。 “当我们使用 象征符号(言语表达的和非言语表达的)来区分 不同类别的事物时,就在某一自然延续的领域创 造了一个认为的界限。”[1](p.34) “跨越界限和‘门 槛’总是与仪式结伴,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 社会地位的转变也同样如此。”[1](p.35)在这里两种 状态之间的“界限”就用筷子来作为象征符号来 跨越,而筷子的作用是融在一些相应的仪式中的。 贵州贞丰县一带仡佬族青年男子,看上哪家 的闺女就会怀揣用红纸包的筷子上门求婚。过了 三个月或半年,男子再拎一壶糯米酒,再次到女 方家。求婚的男子会问“大爹大妈,你家有一朵 美丽的鲜花,我搭了一座红桥(红纸包筷),想求 老人把花给我,我好拿回去栽种,让她生根发叶 开出更美的花……”这里就是用筷子来作为一种 连接的象征,表达接为连理的美好愿望[4](p.110,111)。 在另外一些风俗中筷子还被看作是生与死、
筷子是中式餐桌上必备的日常饮食民俗实 物,它是象征中式餐饮文化的一种指符。民俗实 物指符的构造是复杂的,它可以是民众生活中普 遍使用的简单器具,但同时它也可以是民众生活 中特别专用的一套器具,用来表现某种民俗。民 俗实物指符与没有民俗符号作用的一般实物不同 之处,就在于该实物所处的民俗背景环境给该实 物赋予的象征意义。为那个实物指符和所指对象 之间建立了某种指示关系,这种关系经常是武断 或任意的[2]。这种关系被引入民俗的传统经验领 域。筷子仅仅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个 民俗符号,但当它通过一定的方式与丰富多彩的 象征意义结合起来时,就拥有了十分饱满的民俗 文化内涵了。如象征婚姻家庭的美满,生活的富 足安康,但筷子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与那些丰 富多彩的民俗内涵联系起来的呢?以下就通过筷 子与它的象征意义结合的方式、过程来分析筷子 的民俗象征意义。
考古资料证明,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学会用树 枝、竹棍和动物骨角夹取食物。后来筷子的质地 逐渐改善,品种不断增多。《韩非子·喻者》记 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故箕子见象 箸,以知天下之祸。”象箸即象牙筷,如这一记述 可信,公元前 11 世纪筷子就已经问世。《礼记·曲 礼》也有两处提到筷子,一处是“饭黍毋以箸”,
《礼记·曲礼》:“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入门而问讳。”作为餐具的筷子有很多礼俗和禁 忌,比如,葬筷、供筷、泪筷、丁当筷、截筷等 等。除了作为餐具外,筷子还被广泛运用于一般 的民俗礼仪中。比如作为吉祥物,作为占卜工具, 筷子还广泛用于祭礼。在这些筷子习俗中我们发 现,筷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餐具了,而是作为一 种民俗象征符号出现,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反 映着民众心中积淀的趋吉避祸的心理。
收稿日期:2004 - 12 - 22. 作者简介:龙晓添(1980-),女,湖南长沙人,武汉大学民俗学 2003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与现代化.
第2期
龙晓添,焦玉良: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
19
主题,就必须详细研究该象征的文化场合(即文 化背景)。“不同文化场合”是象征产生的条件。 将不同文化场合事物或时间来联系到一起,是“依 靠人类的想象”进行,这就是“事物的本质”[2](p.39)。 混合两种文化场合,这只是象征符号产生的条件 之一,还有另一个条件就是象征符号必须在系统 的整体中与其他符号形成对立关系方具有意义。
摘 要:筷子不仅是常用的餐具,而且是内涵丰富的民俗象征符号。用象征符号的相关理论,结合民
俗事项,从筷子的谐音、形态和功能来分析其民俗象征意义。
关键词:筷子;象征符号;隐喻
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2005)02-0018-04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是世界上以筷子为餐 具的母国。作为中餐餐具的典型代表,筷子与中 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 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夹、拨、扒等功 能,且使用方便。正因为如此,中国产生了很多 关于筷子的传说、神话,并由此构成了丰富多彩 的筷子文化、筷子习俗。下面我们通过分析筷子 的历史、功能、形象来探讨一下筷子在中国人心 中的象征意义。
在湘西、鄂西地区,土家族有筷摆十字的风 俗。在土家族人家做客时,主人的亲友通常轮流 向客人送菜敬酒。按习惯,杯中酒、碗里饭菜都 要喝光吃尽。若主人再添,而客人不想吃了,就 要将筷子在碗上摆成十字,意为“实在吃不下了”, 表示对他人的尊重。这是利用饭桌上的筷子摆成 形状的谐音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另外,鄂西神农 架地区,新娘上轿前要在娘家的堂屋里将一把筷 子“唰”地撒下,意喻娘家“筷筷落地‘快快发’”, 也含有“快”生贵子的意思。
“筷子”的由谐音而起,在各地的风俗中被 视为吉祥物,以谐音为媒介与各种风俗习惯连接 起来。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筷子的“快”字谐 音多是应用于婚俗,含“快快活活”、“快生贵子” 等吉祥寓意。
2.形态 筷子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双成对、长短一致 才能发挥其作为餐具的作用。很多风俗是依照筷 子成双成对的形状或者使用筷子时的形态来表达 其中的民俗内涵的,将筷子与相应的民俗事项连 接。 鄂伦春男子到十五六岁,可托人求婚,若男 女已成年,在认亲当夜便可同房。但同房前必须 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男女各用一只手同端一个 桦树皮碗,再各用另一只手使一双筷子,同吃“老 考太”(肉粥)。这种婚习,以示夫妻有福共享、 有难同当,同甘共苦、永不变心[3]。 筷子因为成双成对而成为婚姻中的吉祥物, 同样也有一些有关筷子的禁忌正是因为筷子没有
20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第7卷
手不离筷,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吃得痛快[3]。 我国的南部民俗中关于筷子的谐音象征也很
多。广东朝汕地区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喝桂圆汤, 不是用汤匙吃而是用红筷子吃。这取“筷”、“桂”、 “子”三字的谐音,以讨“快生贵子”的好兆头。 云南陪嫁中无论贫富,总有两双用红纸封好的由 艾蒿杆削成的筷子。艾筷取谐音,祝福新人恩恩 爱爱。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婚俗中女方的陪嫁 一定要包括十双筷子,其有三层含义:一是象征 新人象十个手指一样亲密团结;二是十双筷子跟 其他九样陪嫁的生活用品凑在一起,构成“十全 十美”之意;三“筷”与“快”谐音,寓意新人 以后的生活“快快”活活。
“ 人 类 的 交 流 通 过 信 号 (signals )、 代 号 (signs)和象征符号(symbols)等表达方式实现” [1](p.8)。但象征符号与前两者是有区别的。信号关 系是直接指向性的,它本身就是信息;代号关系 是接近的关系,主要是转喻关系;符号关系是相 似的关系,主要是隐喻关系。象征符号代表了属 于“不同文化场合”下的事物,要正确理解象征
意为吃小米饭不要用筷子;另一处是“羹之有菜 者用挟”,意思是说汤中的菜要用筷子夹着吃。由 此也可见,筷子在中国至少有 3000 年的历史。
二、筷子的象征性
人类生活在一个有声有色、光怪陆离的民俗 文化象征世界中,自古以来,各个族群的人们便 不停地用丰富的民俗符号交流着令人眼花缭乱的 民俗文化信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俗文化传统, 其中许多优秀的民俗文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享的 物质和精神财富。
三、筷子象征意义的连接方式
筷子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与它所蕴涵的象征意 义之间有很多种连接的方式,本文就从谐音、形
态以及功能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民俗事项来探 讨筷子的民俗象征意义。
1.谐音 谐音象征是筷子融入民俗文化最主要的一种 连接方式。所谓谐音象征,是根据谐声、假借原 理,言此而即彼,实现意义的传递、转换和扩张, 使两个本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成为 文化创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谐音象征是隐喻象 征中运用得最多、最广泛的一种象征方式。筷子 名称的由来就运用了谐音象征。陆容《菽园杂记》 卷一:“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 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快, 就谐声为筷,这才有了现在的“筷子”,筷子的谐 音象征也就是取“快”之意,如快乐,快速等。 而这种象征往往在喜庆的日子表现得特别突出, 如婚嫁、宴客等。 在陕北,迎亲的男女大队人马赶着驴车向女 方出发时,除了要带上四桌大饭外还要带上一个 宝瓶,内装少许米。进了新娘家门,岳父把宝瓶 里的米倒到锅里炒熟,然后把米又装进宝瓶,并 用焚香和艾草(“相爱”的谐音)把口封住,再取 出一双红筷子,用红头绳拴在瓶口上,递给女儿, 并说“你们要象筷子一样成双作对,永不分开, ‘快快’活活过日子。”待新娘到男家后,入洞房 时新娘要抱一只斗,里面装着麸子,(“福”与“麸” 谐音)。新娘从宝瓶上取下筷子,插在都中麸子里, 这意味着小两口“快快”活活生在“福”中。在 这一婚俗中,主要体现了筷子的谐音象征,即快 快乐乐[3]。 江浙一带关于筷子的民俗现象特别丰富。扬 州闹新房有“麒麟送子”的习俗。新婚洞房之窗 必须用红纸糊得严严实实,等新娘进入洞房后, “麒麟送子”即开始。一群人举着纸糊的麒麟灯, 所谓麒麟之子是一双红筷子。闹新房的人将纸窗 戳破,筷子纷纷落入洞房。因“筷”与“快”谐 音,这是取“快生贵子”的好口彩。苏北靖江县 新娘出嫁时,父母一定要在子孙桶(即马桶)中 放进莲子、栗子、枣子、鸡子(鸡蛋)和一束红 筷子,谓之“五子登科”。南京江宁结婚时还要边 散筷边唱“筷子筷子,快生贵子;筷子飞扬,子 孙满堂;筷子落地,状元及第。”浙江有些地方在 婚宴上为新娘设专席,称“新妇席”,并选四位未 婚姑娘作陪。陪客要想尽办法让新娘筷不离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