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历史是现实社会的镜子。
3.生活方式既个人的,也是政府的问题。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民族、民生、民权。
5.《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要着作。
6.孔德把自己的哲学标榜为科学的哲学。
7.现在世界上对“科学”有两种界定。
英美认为科学应该具有高度的逻辑严密性的实证知识的体系;德国的科学概念认为科学就是指一切体系化的知识。
8.广义的历史学是宇宙间关于一切事物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人类史、自然史的科学内容。
9.即定资源分配的有效模式: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混合经济模式。
10.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11.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
12.迪尔克姆的《自杀论》是社会学史上实政研究的经典力作。
13.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历史认识的客体,经由中介历史资料在社会实践及历史研究科学实践基础上能动的统一。
名词解释1.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体系,通常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
它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双重属性以及科学认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的双重社会功能。
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
2.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背景下产生的,是根据凯恩斯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它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的理论和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消费,维持繁荣。
3.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一种极度强调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与科学主义相对立。
它呼吁人们把目光从神的世界转向人的世界,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强调人的地位、尊严和幸福,它是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将人从神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将哲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人不仅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
代表人物有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意大利哲学家佩特拉克。
4.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以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的学说,是一门拥有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社会科学。
它以整体社会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变化过程,力求运用科学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
1839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正式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创立。
6.科学科学是人类主要的社会实践形式之一,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用特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知识创造活动,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用概念、范畴、定理、法则等抽象形式建构的理论知识体系。
它以正确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为目的。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
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7.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通过虚构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表现人性心理和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者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科学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为社会的上层学问,为社会经济服务。
8.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结束,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它用新的方法,从新的角度论述了自由放任思想,明确地把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并建立了说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
代表人物及派别有以门格尔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瓦尔拉和帕累托为代表的瑞士洛桑学派,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
代表作有1890年马歇尔出版的《经济学原理》。
简答题1.法律的属性(1)阶级意志性;(2)规范性;(3)国家性;(4)强制性和程序性;(5)普遍性;(6)权利义务一致性。
2.精英文艺的特征(1)在艺术上摒弃模仿而追求独创;(2)在思想上无不进行严肃的人生意义的探索;(3)艺术上的独一无二和思想上的严肃深沉,使得人们从精英文学和高雅艺术中获得的满足决不是一种纯粹的快悦和轻松的享受。
3.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都是推动力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而自然科学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总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区别:人文社会科学还具有时代性,这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分点。
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
4.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道德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价值分配说”,即政治是一种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3)权力说,即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4)管理说,认为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5)“政府论”,认为政治是社会活动中政府的行为与活动,主要是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5.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1)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2)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
(3)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6.大众文化的特征(1)接受的大众性;(2)功能的娱乐性;(3)文本的平面性;(4)价值的庸常性;(5)风格的眩感性;(6)运作的商业性;(7)流行的迅捷性。
7.法的本质属性有哪些(2)阶级意志性;(2)规范性;(3)国家性;(4)强制性和程序性;(5)普遍性;(6)权利义务一致性。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大众传播时代文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重生。
2.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时下流行的国学进校园、国学进万家等“国学热”的看法。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成立有关国学、传统文化等研究机构,如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等,一些小学也纷纷开设了国学课程,国学进校园,国学进万家,“国学”充溢于媒体,掀起的“国学热潮”。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当然要将其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上,继承是发展的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发展中还要有所创新,。
“国学”是一个文化体系,内涵十分丰富,我们在传承与发展时,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总之,对当前的“国学热”,应抱平和、宽容、客观的心态去看待。
3.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的问题。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的态度是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认识。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问题上,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哲学的态度是:推崇自然科学,贬斥人文科学,主张按照“实证科学”或“精确科学”的模式来建立哲学。
而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态度则是:推崇人文科学,强调人文领域的独特性和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贬斥自然科学,强烈反对以自然科学的模式来改造人文科学的做法。
我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客观物质世界中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人文科学是以人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表达的文化传统及其辩证关系为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它是以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为学术研究主题的学科,它所研究的是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
而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提示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本质,认识它的运动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它来自于生产时间,并为生产实践服务。
自然科学是理性的,人文科学是感性的。
但两者谁也离不开谁,结合生活实际,比如: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达到了最大高度,沙漠化的进一步扩大,全球范围内的反常气候和温室效应,就是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附加产物。
现代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和退化,于是环境保护等人文科学开始起作用,并得到发展。
人文科学得到了细分,环境保护等学科的建立标志着人文科学的高度完善。
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文科学的飞速发展。
总而言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两者在矛盾中相互促进发展,两者的发展又共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说,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人类社会得以飞速发展的最直接最主流最原始的动力。
4.论述社会学的实践意义,以及社会学所关注的全球性社会问题。
社会学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社会学在政府科学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社会学能够在这会发展战略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与规划过程中,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自社会学恢复以来,由于重视对社会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使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不断被引入政府的决策过程。
如由费孝通教授主持的小城镇研究,对我国的乡村城市化决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研究成果包括分析、建议和资料成为实际部门制定小城镇建设方针的重要依据。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传统研究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所在。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开展社会问题研究,能有效帮助政府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
其次,社会学可以为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提供必需的社会学知识。
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项目,以及各种各样的医疗卫生保健措施。
从事这些事业的管理工作叫做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科学的社会管理,离不开有关人的各种知识,管理者必须要对人的行为、人际关系、小群体等等进行研究。
社会学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对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的实施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第二,普及社会知识,促进公民的社会适应与社会参与,指导人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当代社会结构复杂,规范繁多,知识量越来越大。
因此,适应今天的社会单靠个人的直接经验是远远不足的,必须依靠系统的社会知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