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间》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
三十四团中学蒋红伟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乡下人家》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瓜藤攀檐、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思路:】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质疑、探究,读中想象、迁移,读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体现“简单、扎实中有亮点,简单、扎实中求实效”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檐、饰、冠、捣、谐”等5个生字,会写“棚、饰、冠、菊、瞧、率、觅、耸”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房前屋后、瞧见、率领、觅食、耸着”等词语。
2、初步感知乡村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理解感受
情感与价值:
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抓中心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风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抓中心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
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
基于这一点,结合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表达风格,“引导朗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应该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
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
”和写人叙事的文章相比,学生学习写景的文章有一定难度。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团场的孩子非常的贴近,但是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
尤其是《乡下人家》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要想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必须研究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贵在有疑,带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生字、句子多读几遍。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自然段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横线画出。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同学们都读得特别认真,真好。
生字词语都会读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情况。
(出示词语和多音字。
)
2、指读,正音。
3、书写难写生字:刚才出示的这些生字中,说说你觉得最难写的一个或者两个。
(课件出示指导:率、巢)
4、生书写生字,同桌互批。
写完的同学给同桌欣赏欣赏,看看谁写得好。
5、同学们的字词很顺利的就通过了,那这些生词回归到句子中你们还能读通顺吗?(课件出示句子)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所以有重点的对难写、难读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通过同桌互助形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
四、研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学会了生字,相信我们在乡下人家的旅程会更加畅通。
拿起课本,默读课文,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用课文的一句话来概括。
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瞧,同学们很会读书,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
2、齐读这一句话。
你能把这一句话读成词语吗?
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3、作者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迷人的画面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
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课件出示)
4、交流找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部分描写什么景物或场景?能学着老师的样儿用小标题来概括吗?)
师随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便于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
五、拓展阅读
阅读资料
读43页——46页注意:要带着问题阅读呦。
六、小练笔
乡村的生活真是太美了,你能把乡村的美景画下来吗?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在学校“同上一堂好课”中,通过教研组两轮磨课后,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乡下人家》第一课时。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错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我带着对乡村生活深深的眷恋,引领学生走在乡间小路上……
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来进行教学。
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
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在这篇课文中罗列了六个不同的乡村生活场景:门前的瓜架,屋前的鲜花,屋后的竹子,院落的鸡,小河的鸭,人们夏日晚餐和秋夜睡眠。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汇报,做到了扶放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为下文学生自主学习作好了铺垫。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感觉效果比较理想。
我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和引导,整节课学生都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的兴趣也浓厚,收获很多。
比较遗憾的是,我课堂中时间有所失控。
开始字词部分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
尤其是最后的一段显得很仓促,未能将组内磨课时的设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