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中医骨伤科)
一、概述: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露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冈”、“肩凝症”等,多发于50岁左右。
二、病因病机
1、发病原因:五旬之人,肝肾渐衰,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而引起本症。
外伤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
肩部的骨折、脱位上肢的骨折,因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亦可诱发肩周炎。
2、病程:此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年以内,长者可达2年左右,根据不同病理过程和病情状况,可将本病分为急性疼痛期、粘连僵硬期和缓解恢复期。
三、诊查要点:
1、症状体征:
⑴、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少数有外伤史。
初时肩周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
1—2周后,疼痛逐渐加重,肩部酸痛,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开始受限,逐步发展成肩关节活动广泛受限。
外伤诱发者,伤后肩关节外展功能迟迟不能恢复,且肩周疼痛持续不愈,甚至加重。
⑵、体征: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膀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明显,肩外展试验阳性。
重者外展、外旋、后伸等各方面功能活动均受到严重限制。
2、X线检查:多属阳性,但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多阴影。
四、治疗
1、理筋手法: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后、外侧,在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做患肢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粘连,帮助功能活动恢复。
隔日治疗1次,10日为1疗程。
2、药物治疗:(1)、内服药:治宜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主,内服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艾。
体弱血亏较重着,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2)、外用药:急性期疼痛,触痛敏感,肩关节活动障碍者,选用海桐皮汤热敷熏洗或寒痛乐热熨,外贴伤湿止痛膏艾。
3、物理疗法: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热疗艾,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4、练功活动:⑴、早期:患者肩关节活动减少,主要是疼痛和肌肉痉挛所引起,此时可加强患肢的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功能活动;⑵、粘连僵硬期:于早晚反复做外展、上举、内、外旋、前屈、后伸、环转等功能活动,如“内外运旋”、“叉手托上”、“手拉滑车”、“手指爬墙”等动作。
二00九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