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我最讨厌吃蘑菇
[案例背景]: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很幸运,能在某一阶段同时担当“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两个重要角色。

我的儿子畅畅就在我所工作的幼儿园大一班,儿子性格
活泼开朗,能和小朋友和谐相处。

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幼儿园吃饭特别让人省心。

[案例描述]:
但是,有一天,畅畅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吃饭的时候就去接我,我中午在
家吃饭,吃完了下午我再上幼儿园?”我笑着说:“上次中午就接你,是因为你生病了,今天为什么要妈妈中午接你呀?”他面露难色:“因为,因为我刚听厨房的阿姨
说中午吃蘑菇汤,我最讨厌吃蘑菇嘛!”
问题出现了,首先得分析一下原因。

当我问畅畅为什么不吃蘑菇时,他说出了以下理由:
1、蘑菇黑乎乎的,太脏,看着就不想吃。

2、它的味道难闻,咽不下去。

3、蘑菇滑溜溜的,咬在嘴里恶心。

我的对策:
1、巧克力也是黑的,可是你最爱吃。

其实,它们都有营养,能让你更聪明。

2、感冒冲剂,清开灵,它们又苦又难闻,可你从来都不怕,蘑菇有什么可怕的?
3、蘑菇营养丰富,是菌类食物,吃了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

畅畅的反应:面对说教无动于衷。

眼看已经走到了大一班门口,我突然想到:家园共育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

于是,
我将这个问题暂时交由老师处理。

老师一直以来都教育小朋友不挑食,什么都吃身体
才能长得棒。

因此饭桌上,老师又苦口婆心地给畅畅讲道理,想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并拿不挑食的孩子为榜样来激励他。

晚上回到家,畅畅情绪低落,很不开心。

他对我说:“妈妈,我明天再也不上幼儿
园了”很显然,老师以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来评判畅畅的行为,并拿不挑食的孩
子来与他做比较,让他觉得自卑。

况且,这种比较的本质是对抗性的,它在孩子与孩
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分解性的关系。

畅畅觉得大家(老师和幼儿)都在排挤他。

见他不
高兴,我叹了口气,轻声说:“这可真奇怪,怎么就不吃蘑菇呀,多好的东西,还不
吃?”…我这一说,一下子说到了畅畅的痛处。

他眼泪汪汪地说:“那,那你还不吃皮蛋,不喝牛奶呢!我现在要你吃皮蛋,你吃不吃?”我一下楞了。

是呀!回忆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偏好,禁忌:也许有些人从来不肯喝豆浆,有些人根本不吃羊肉,有些人对黄瓜的味道难以接受.……成人们形形色色的饮食习惯我们都会觉得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当我们要宴请这些朋友时,还会专门避开别人的忌讳,以显示作为主人的体贴和对别人的尊敬。

我调整了一下情绪,对畅畅说:“儿子,这样吧!明天我们还是去上幼儿园。

我给老师说说,下星期吃蘑菇时,你把它放在碗边不吃,行不行!”他想了想,说:“那,好吧!”随即露出了笑容。

我用心,用对他的理解与宽容,换来了他灿烂的心情。

在这件事上,我依然坚持与孩子班上的老师联系,只是我们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都采取了“忽视”的策略,我们都知道:若继续对畅畅的挑食行为有反应(即“注意”),反而可能加大其负向行为的发生频率与程度。

班级进餐环境宽松了,小朋友也不告状了,畅畅进餐时的焦虑情绪没有了。

但是,我觉得问题还没有得到最好的解决。

其实,畅畅是那种自己一旦认准理就不放的孩子。

只要是他自己经过观察,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他一定会记忆深刻。

(他曾经试图将自己手臂上的痣洗掉,用清水、肥皂、洗衣粉、洗洁精、安利等等都试过。

最后自己得出结论:痣是长在皮肤的肉里面的,是洗不掉的。

)怎样才能让他自己认识到挑食的坏处呢?我四处搜索,终于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由琚贻桐老师作为顾问的幼教软件《WaWaYaYa生存学校》。

它从营养的角度,运用游戏深刻展示了挑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电脑游戏,畅畅中班就会一些,但都是一些用鼠标的益智类的。

当他打开这个新游戏时,不一会就被吸引住了,还时不时地说:“妈妈,你看,原来我们的胃就是这个样子呀!”“大肠!”“还有小肠!”……当看到那个因挑食而长得有些畸形的孩子时,他屏住呼吸,不做声了。

我知道:他开始思索,并且联想到自己了。

晚上,我们躺在床上。

畅畅突然说:“妈妈,我好爱你!”我知道,这是他心中有话想说,但又不知道怎样开口的一个表现。

我说:“游戏好玩吗?”他马上说:“你别说了,他的样子太丑了,我可不会象他那样的。

”看来,他的“心门”最终还是被自己悄悄打开了。

第三周,幼儿园再次吃蘑菇时,我在接他的路上,他骄傲的说:“妈妈,我今天吃蘑菇了!老师表扬我了!”
我知道:他是真正的为自己而心甘情愿的吃蘑菇,而不是为了成人的表扬!
[案例反思]:
通过这个教育的过程,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作为教师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早已不再
是单纯的说教者,我们和孩子之间始终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
出现挑食的现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偏向,老师和父母在孩子出现挑食现象后,
应该为孩子创设更加宽松的生活空间,多给予孩子物质及精神上的有效支持。

用孩子
乐于接受的方式逐步帮助孩子改正挑食、偏食的习惯,切忌强迫和说教的方式去解决。

总之,应该在生活中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理解孩子,耐
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