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文学论文 宋江人物性格分析

汉语言文学论文 宋江人物性格分析

毕业论文宋江人物性格分析学历层次Xx教学系名称Xx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年月日宋江人物性格分析【内容摘要】《水浒传》是描绘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战争的作品,自《水浒传》问世以来,宋江是作品中最立体,最丰满,最复杂,最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人们反复琢磨,研究的一个人物形象。

那么,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是具有正义性的正人君子,还是国家的大忠臣;是忠义两全,还是阴险虚伪;世道貌盎然,还是江湖豪杰?对于宋江这个人物形象,人们对他有褒有贬,众说纷纭,所以无论我们是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赞美或贬低,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卷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下面,我们即从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关键词】《水浒传》宋江性格一宋江性格的正义性(一)孝顺:他外号为“孝义黑三郎”1在《水浒传》人物当中,能表现出“孝顺”二字的人不多,比如打虎英雄武松,他父母双亡,视长兄武大为父,由于长嫂不义,害死武大,武松一气之下杀了潘金莲等人,最后,落草为寇。

再比如李逵,一个粗鲁的,不讲理的,好赌的却又生性耿直的小牢子也是个孝子,上梁山后,宋江接父亲上了山,公孙胜回家探母,李逵立马哭了起来,说:“你们都有父母,难道我是地缝里出来的”。

于是,他也回家接母亲上山,谁知,由于粗心大意,老母不幸被老虎吃了,李逵怒不可揭,空拳打死四只老虎。

再说公孙胜,他是个有智慧有谋略的但更有孝心的人,他为梁山做了许多贡献,荣华之后,他一心只想回家做个孝子,他不想接母亲上山,因为梁山虽好,但不能给母亲清净,可以说是特别的用心。

2说到宋江,他在《水浒传》所有人物当中,是最能体现孝心的一个人物,对于他的孝心,是刻画的最多,最细,最漫长的一个。

宋江,字表公明,排行第三,他面黑身瘦,人们唤它黑宋江,它于家大孝,人又称他为“孝义黑三郎”,她母亲早丧,上有父亲在堂,下有一个兄弟,人称“铁扇子”宋清,没什么大出息,和宋太公在家中守些田园过活所以,宋江是个淳朴的农民家庭出身,他在县里做了押司,是份美差了,他仗义疏财,“及时雨”称号闻名远扬,这种生活,对于宋江一家人来说。

十分宁静,安逸。

也许是造化弄人,晁盖劫了生辰纲,宋江出于仗义救了他,由于事情败漏,他只好杀了妻子。

对于宋太公这样以儿子为国家做事才是正道的传统思想来说,应该是视他为不忠不孝的,然而,在他被通缉时,朱仝带人去宋太公家里搜捕宋江,宋太公假言宋江已自三年前被宋太公以忤逆之罪出了他的籍,然而,阎婆不信,阎婆说:“谁不知道他叫做“孝义黑三郎”,这执凭一定是假的”。

于是,又派人去捉宋江。

亏得宋江有朱仝周全才得以逃走。

3宋江打算和众兄弟投奔梁山,半路遇到石勇,石勇给宋江一封家书,家书中说宋太公因病身故,宋江看了信,捶胸顿足,自责不已,以至于昏了过去。

他决定,让众兄弟自行去梁山,他马不停蹄的赶往家中,可见,他因为自己没有尽孝是多么内疚,痛心。

之后,他知道,这是父亲用的计,因为官府发了“海捕文书”这就意味着,他的案子已经大事化小了,所以父亲想让宋江回来步入正轨,不想让宋江真的就那么成了贼寇,可谓用心良苦,宋江也就听从了父亲的话,打算重新开始。

没想到,他如此明目张胆的回来,还是被发现了,官府派人来缉拿宋江,为了不连累父亲,他归案了,无奈又再次洒泪告别父亲。

为了让父亲安心,他特意避开晁盖,怕晁盖把他救走,但众兄弟还是找到了他,他只好说出原由,孝心可鉴,兄弟只好放过了他。

可是,似乎这梁山似乎没有宋江是不行的,经过了反复的隐忍,挣扎,他还是被逼到了梁山。

他日夜思念父亲,要接父亲上山,昏定最省,以绝佳念,下山过于危险,但他还是不顾兄弟相劝,只身下山去接父亲。

他说:“就算有危险,若为父亲,死而无怨”。

果然,他回到家中又遇险情,众兄弟及时赶到,及时相救,接了宋太公上山,不胜欢喜。

4宋江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但他自始至终一直记挂着父亲,终于尽了孝道,在他安稳的时候,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他拥有荣华的时候,他都心存父亲的安危,这是在《水浒传》人物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试比当代人,有多少人能一直记挂着父母的饥饱冷暖,无论是自己有钱与否,有时间与否,及时行孝,不需要任何理由借口。

(二)重情重义:他为了情意,敢违背朝廷放走晁盖等人1宋江是重情重义的人,最初可体现在晁盖公孙胜等人智取生辰纲后,由于事情败露,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了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心想,晁盖他们一伙人劫了生辰纲,又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有损坏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捉上了山,如此之罪,可以诛九族了。

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饶不得,从情上讲,却又不想看到他们出现闪失。

对于宋江这个小小的押司来说,对于这件事,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是向上级汇报,这种做法会给他自己立功的机会,同样,会损坏他在民间,江湖上的声誉。

再就是,他可听之任之,上不汇报,下不采取行动,这是一种中庸的处理,都能够说得过去,不告官府,因为他仗义,不告诉晁盖,因为公务。

而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放走,但必须要承担特别巨大的风险,但这时,宋江知法犯法,这对于他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证实,宋江是个仗义的英雄。

他是农民出身,这样的家境,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都有各种影响,有几点值得注意因为他是一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疾苦有一些体验,这给了他一定有别于统治者的正义感,因为他在衙门里管案牍文书,所以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基于他的这种职业特点,能够做出放走晁盖的事极为不易,这个选择很重要,也很能说明问题,为了义气,他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

晁盖派刘唐送黄金给宋江表示感激之情,宋江为了考虑周全,不想惊动太多的人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还让刘唐送给朱仝等人的金银都拿回去。

可惜这次,他为别人考虑到了,就是没想到要给自己消灭罪证,还是酿成了大祸2之后,他结识了柴进,柴进拥有前朝所赐的丹书铁券,就是连犯法的人藏在他那,官府的人不经过允许都不可以搜查。

他接待了正在逃罪的宋江,他们感情甚好。

高太尉高俅的叔伯兄弟的妻弟殷天锡,仗势欺人,要占柴皇城花园,李逵一气之下给一拳打死,这高廉知府就捉了柴进,打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李逵告知宋江,宋江马上智取了公孙胜来对付高廉,并且拿下了高唐州。

当不知柴进死活时,宋江不断垂泪,担忧。

后来,他命李逵下地道将柴进接上来,柴进已经是半死不活了,宋江更是凄惨感伤,最后,他斩了高廉一家老小,为柴进报了仇。

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宋江的重情重义的性格特点。

3 晁盖在曾头市中了毒箭,水米不能入口,浑身虚肿宋江守定床前,日夜守候,亲手敷贴药饵,灌下汤散,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妣一般,哭的发昏。

宋江哭过之后,用香汤给晁盖尸体沐了浴,穿上干净衣服,停在聚义厅上,众人都来祭祀,并将他设为禅主,灵牌上写着“梁山泊王天王晁公神主”,全部披麻戴孝,宋江每天悲痛不已,以至于无心管理山上大小事务,直到晁盖百日之后,便立刻兴兵攻打曾头市,为晁盖报了仇,很显然,宋江对晁盖自始至终的拳拳之情多么深刻。

4双林渡燕青射雁宋江等人前往东京,接受招安途中,燕青射雁的事,让宋江很不高兴,为什么呢?他睹物思人,见结伴而行的大雁,因为失去了同伴而惊鸣乱飞,宋江认为雁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具备的动物,“岂容害之,相呼而过,正如同众兄弟一般”斥燕青射杀的那几只雁,好比失去了几个兄弟,众人心里会怎么想?燕青本无心之过,宋江却有感于心,在马上作了一首诗道:“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三两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此诗之中显示的尽是悲哀忧戚之意,吟诗之后,不觉心中更添悲凉之意,他一直郁郁不乐,晚上同军师吴用一醉方休。

此时又正值冬天,寒冷之意,无以言表。

接受招安之后,公孙胜要回乡侍奉老母,宋江一再挽留,但公孙胜还是走了,宋江只好连日思忆过去种种,以泪洗面。

接受招安之后,众兄弟各尽其责,不在一处,又互相牵制,没有在梁山泊的那种快活,自此之后,宋江也同其他兄弟一样,很不自在很开心,他想念和兄弟在一起的日子。

之后,兄弟们和他一起为朝廷拼死卖命,大半兄弟战死沙场,只剩寥寥数几,宋江心里,怎不伤怀,凄凉。

在他的一生当中,除了卖力,顺从,忍受,反抗,招安之外,兄弟情义,是他不可多得的东西,没有那么多珍贵的情谊,他也实现不了他的人生价值,也正是因为他的重情重义,那些不愿意招安的兄弟跟从了他。

他被害死之后,军师吴用,小李广花荣,明知他招安的决定是错的,会是这个结局,但还是选择义无反顾的以死相随,感人至深,发自肺腑。

(三)忠心爱国:上山前后,一直心系朝廷他在被朝廷逼迫的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梁山兄弟都劝他上山入伙,他是抱着誓死不背叛朝廷的态度的,他坐了第一把交椅后,又是一心只想招安,最后,他终于还是带着众兄弟招了安,他是一个自始至终的忠心爱国者,依照他的想法,正确的道路是忠心于朝廷,为朝廷卖力的,就像我们当代的学生,上学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绝对不可能去当贼,做违法的事,取不义之财一样。

1上梁山前宋江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他做了一名押司,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差事,他本想能就这么顺其自然地活下去,这样,既可以效忠朝廷,又能光宗耀祖,还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事,周济别人,成为人们心中的“及时雨”,世事难料由于晁盖的劫取生辰纲的案子,从此,他不再平静。

此事涉及到了国家法度于兄弟情义的抉择,让他左右为难,经过一番迅速的思想斗争,他本想即悄声无息的救了晁盖,又不致自己到万劫不复。

可由于疏忽大意,还是走向了不归路。

晁盖劝他上山,他誓死不从,宁愿受流放之刑,也不上山做贼寇,在流亡过程中,他对武松说过这样的话:“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个大事业”。

这与其说是对武松的期望,不如说是对自己抱负的抒发。

2上梁山后一开始,梁山的头领晁盖是一个纯碎的占山为王的“盗匪”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归顺朝廷,他只是劫富济贫,养活上上兄弟,过快或生活而已。

他没有对朝廷中的任何人有针对性的仇恨,而宋江本就是朝廷中的人,他有着很安逸的生活,他不甘堕落,也不想违背朝廷,当了头领之后,面对着队伍的壮大,他的目的就是有一天,可以等到朝廷降罪招安。

面对与朝廷的种种战争之后他对朝廷的人彭玘说:“某等众兄弟,也是待神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报国,万死不辞”。

之后,他还对徐宁,呼延灼说过这样的话,只是那贪官污滥,哪能容得下此等忠心护主之人呢?3招安宋江终于还是接受了招安,依然对宋天子存在着幻想,并希望做个大宋的好臣子,接受招安后,“焚一炉香,鸣鼓集众,,誓曰:“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亦沉未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忠心于国”。

可是,当他带领众英雄征辽,为国立下汗马功劳时,朝廷却不论功行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