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6课_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第16课_中东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中东石油成为争夺热点 •美国扶植和武装以色列 •苏联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提供经济和援助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时间
1967年6月5日—6月11日
国家 兵力(千) 坦克(辆) 实力 损失 飞机(驾) 实力 5方
以色列 250
实力 死亡
阿拉伯 330 4.3 2300 960 埃及、叙利亚 Vs 以色列
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
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二 观察右图
回答:
①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
阿拉法特 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②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经过
……
1
1000
400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结果
1.阿拉伯国家受到重大损失。 2.以色列占领埃及和叙利亚大片领土, 并拒绝归还。
3.美苏“携手”积极干预……
第三次中东 战争后以色列兼 并土地示意图
二、中东战争
4.第四次中东战争 :十月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背景
埃及、叙利亚为了收复失地和洗刷耻辱
三教圣城——耶路撒冷
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矛盾交织复杂。
一、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治”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巴勒斯坦(Palestine)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 岸,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阿拉伯人 和犹太人共同生活之地。 A.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 界各地。 B. 7世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C. 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 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并与当地的阿拉 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D.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 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 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E.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巴勒斯坦国至今也没有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目 录
阿以和谈
埃及 四 次 中 东 战 争
双方都不能 用武力达到 目的。 双方都意识 到没有和平 就没有安全。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
出 现 转 机 , 以 土 地 换 和 平
阿拉法特
1979.3.26 埃以和约 和平交往 正式建交
缓 和
紧 张
拉宾
沙龙
以色列
目 录
思考、讨论
巴以和谈为什么屡屡陷入僵局? 谈谈你对巴以和谈前景的看法。 ①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巴勒斯 坦地区的矛盾复杂化。 ② 以色列政局变幻无常,政治派别众多。 ③ 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不同意见和主张。 ④ 以色列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以政策 上并不完全一致。 ⑤ 大国的干涉。
目 录
1993年巴以签订奥斯陆协 定,正式启动巴以和平进程。
拉宾、克林顿和阿拉法特
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拉宾被 犹太极端分子暗杀
拉宾遇害地点
2000年9月,沙 龙造访伊斯兰教圣 地阿克萨清真寺, 引发巴以流血冲突。
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
2005年在约旦河西岸,一名巴勒斯 坦青年正向以色列士兵投掷石块。
1.严重阻碍了中东地区社会、经济、 文化的发展,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2.阿以矛盾更为剧烈。 3.给大国插足的机会。
四、巴以的和战
1. 1991年10月,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与以色列 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和谈,会议确立了“以土 地换和平”原则。这次会议成为阿以关系史上 的转折点。 2. 1994年,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同以色列总 理拉宾及外交部长佩雷斯会面,并就巴勒斯坦 自治问题达成协议。为此,三人被授予诺贝尔 和平奖。 3. 2001年3月沙龙上台后,更加严厉地镇压巴勒 斯坦人,甚至暗杀巴勒斯坦领导人,围困阿拉 法特,而巴勒斯坦人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爆 炸”进一步升级。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在美国的斡旋下, 1978年埃以双方签订《戴维营协议》。
参加戴维营会议的以色列总理贝 京、美国总统卡特和埃及总理萨达特
连绵不断的中东战争:四次中东战争
名称 第一次 巴勒斯坦战 1948 争 第二次 苏伊士运河 1956 战争 第三次 1967 第四次 1973 六日战争 十月战争 起因 以色列建国 埃及收回苏伊 士运河 以色列袭击 埃及叙利亚收 复失地 双方 阿拉伯/以色 列 埃及/英法以 结果 以胜 埃胜
4、中东问题的关键是(D) A.宗教问题 B.种族问题 C.水源问题 D.巴以冲突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
区始终动荡不定,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 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 区局势的是( ) C A.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 因之一 B.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 暴制暴”的怪圈C.大国插手有助于消 除双方矛盾 D.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
巴 勒 斯 坦 地 处 地 中 海 东 岸
指出哪些地 区属于 “阿拉伯 国”的建国范围?
联合国181号决议关于 巴勒斯坦分治示意图
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制定的分治方案
人口状况 人口 占比 总数 例
阿 拉 伯 国 家 犹 太 人 国 家
领土规定 领土 面积 11203 占 比 例
领土 质量
120 >2/3 多万
结局: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80%的土地
以色列:4/5 阿拉伯:1/5
任务1:概括巴勒斯坦战争的结果。 没有解决阿以矛盾,反而引起新的 领土纷争,埋下了动荡的隐患。 你怎样评价这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 争中美国为什么要 偏袒以色列?
二、中东战争
2.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起因 埃及宣布收回
苏伊士运河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俄罗斯总统普京
解决巴以冲突的最佳途径:
1)要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尽快建立 阿拉伯人的国家; 2)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要站在公正 的立场上,不要偏袒以色列; 3)以色列要放弃强硬态度,回到和平 解决巴以问题的道路上来。
探究:中东问题的启示?
1.和平的政治途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全面、公正、合 理调解。
2、杨兵同学写了一封致巴以人民的公 开信,信中有知识性错误的语句是 C A.巴以冲突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 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B.巴以冲突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 也有现实问题之争 C.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中东和 平 D.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增加了中东和平 进程的难度
3、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石油资 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 教矛盾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问题 B 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巴拿马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时间
•阿拉伯国家提升装备突然袭击。
1973 年10月 •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
交战双方
埃及、叙利亚 VS 以色列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结果
1.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东岸部分地带, 叙利亚收回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以埃、以叙缓冲区。 2.“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 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 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 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6年3月31日,两名以色列军人面对脚下人体炸弹的碎片表情复杂。为了增加杀 伤力,巴勒斯坦人体炸弹在腰间除了捆绑10公斤炸药外还要捆上5公斤的钉子,爆炸 以后往往自己首先成为碎片。
2006年4月10日,在加沙地带北部的一家医院,被以色列炮击炸死 的女童被送入停尸房,还有十多名平民被炸成重伤。
2006年04月17日,1 6岁人弹(左上角)袭击以色列10人死亡,可能为最年幼 人弹 。
•时间
1956年10月 1957年3月
•交战双方 埃及 Vs 英法以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 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争夺。美 苏为什么要插手阿以争端?
二、中东战争
3.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
背景
(1)阿以矛盾的发展
•埃及和叙利亚一度合并,威胁以色列 •巴解组织成立,开展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以斗争
(2)美苏大国卷入(维护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利益)
埃及叙利亚/ 以占埃叙 以色列 领土 埃及叙利亚/ 埃叙夺回 以色列 部分领土
三、海湾战争
1.1991年海湾战争
起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攻打 伊拉克 结果:伊拉克战败,无条件接受联 合国决议
海湾战争示意图
三、海湾战争
1.1991年海湾战争
2.2003年海湾战争
战争发起者:美国 开战理由: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结果:美国占领了伊拉克
美国两次发动海湾战 争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真正目的: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行 为是对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大 国霸权主义计划的挑战。美国为了它 在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和战略需要, 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美巡洋舰发射“战斧”攻击伊拉克。
L
美军坦克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探究: 战争给中东带来什么?
3.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练一练
1、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 色列超市、公共汽车制造爆炸案; 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进 行残酷报复。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 D 性循环的因素是( ) ①宗教信仰不同 ②种族不同 ③争夺水资源 ④领土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复杂性:①大国插手地区事务,使领土争端问题严重; ②复杂的民族矛盾、尖锐的宗教斗争; ③水资源奇缺,加剧了双方的争夺; ④几十年的斗争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并陷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