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总结).doc

2019-2020年微观经济学(总结).doc

第一章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

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

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

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

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

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居民户、厂商)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看不见的手)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需求不足、存在失业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分析对象家庭、企业、市场国民经济总体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一、资源配置问题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组合粮食原子弹方式亿吨个A 0 15B 1 14C 2 12D 3 9E 4 5F 5 0一、资源配置问题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

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生产四要素人力--- 劳动 L财力--- 资本 K物力---土地 N (自然资源):一切自然资源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3、资源稀缺(有限)性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规律: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6、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获得的比较满意的选择。

二、资源利用问题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一、手段:边际分析法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由西方经济学的对象决定的。

*研究资源最优效率的使用,实际就是函数的极值点。

*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数学方法求得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当它的一阶导数为0时,即找到极值点。

2.边际分析法的特点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

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定量分析更严密。

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

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

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

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

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

3. 边际分析法的意义第一,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

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有限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第二,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

第三,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

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

第四,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

推出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第五,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不讲价值判断。

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Eg:下面哪一个是规范经济学的例子?()本世纪80年代的高额预算赤字造成了贸易逆差。

税收太高。

萧条时期,产出下降而失业上升。

在混合经济中,一个角色是市场,一个角色是政府。

三、均衡分析均衡即平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的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

经济学的均衡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

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

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1. 局部均衡分析。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即假定某一变量只取决于本身的各相关变量的作用,而不受其它变量和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种变量如何实现均衡。

局限在一个局部范围。

2. 一般均衡分析。

研究某一变量在各种条件和因素作用下,如何实现均衡。

不仅用于研究整个经济的价格和产量结构,而且用于研究经济运动的许多方面。

第五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作业:1、比较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3、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4、什么是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5、分析说明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一、微观经济学鸟瞰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市场上的供求均衡,无资源闲置(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能使需求和供给迅速达到均衡的市场。

)经济人假设:即合乎理性的人的假定,以利己为动机,最小代价追逐最大利益(完全理性:个体的最优化行为)完全信息(能迅速获得各种信息)2.市场经济应具备的条件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价格调节经济3.价格机制价格的作用(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调节需求和供给;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1各类经济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2存在市场3市场竞争的完全性与公平性二、需求曲线1.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购买欲望”*“能够——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注意:必须是一定价格水平。

2.需求表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需求定理: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P上升,Q下降;P下降,Q上升。

比如,应对能源危机,减少汽油消费量的办法是提高汽油的价格4.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消费者偏好(嗜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商品本身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降低;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增强;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5.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

需求的数学表达式D=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需求的因素。

将问题简化,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Qd = f(P)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简化:*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使用线性需求函数,其形式为:Qd = α-β(P)其中α、β为常数,α为截距,β为斜率倒数。

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具体来看变动主体 价格P 其他因数 图形表现 需求量的变动Q 变化 不变 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D 不变 变化 整条曲线的位移7.需求定理的特例(1)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P 上升导致Q 上升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爱尔兰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2)炫耀性物品由凡勃伦提出。

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

P下降导致Q下降Eg: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茅台酒价格;(3)表面上的“例外”a)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

“买涨不买落”。

b)在经济波动时,收入发生变化,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

如黑白电视价格下降买的人少。

c)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三、供给曲线1.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愿意--- 供给欲望”“能够--- 供给能力”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供给表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上升,Q上升P下降,Q下降4.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的目标;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政府的政策*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减少。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供给函数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

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S=f(a,b,c,d,n)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Q s = --δ + γ(P)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1)供给量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2)供给的变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