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 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 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 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 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横断面。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 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后,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 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 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 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张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 析的是几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 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 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 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 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 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 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 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 19 世纪 30 年代,代表人 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 19 世纪 70 年代,代表人物 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 19 世纪末期,代表人 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产生于 20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 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 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 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
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 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 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 均 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 济学 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 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 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 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 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 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 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 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
动为供给量的变动;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
Windows变用户动为需求的变动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反映价格与供给
--------------------------------------------
需供 品
求给 的
函供需之给数求 间数: 量是正和用向影来关响表系该示的供商一 给品种供数的商给量各曲线,即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供给定理
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
这种关系即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
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包括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两层含义,只有供给意愿而
没有供给能力,或者只有供给能力而没有供给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给。
供给定理: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同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
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用几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
这种关系即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与价格为正向关系,除了价格
以外,供给还受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等因素的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 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 的趋势,为了满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 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 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
商品的数量。它包括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两层含义。只有购买欲望而没有购买能
力,或者只有购买能力而没有购买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的变化关系价格上升,
种的 因各 素种 之因 间素 的 之 相间 互 的 关相 系 互 的 关 影 系 响 的
需影 求响 数供 量给 的数 各 量 个的 因 各 素个 是 因 自 素 变 是 量 自
,变 需量 ,求 数供 量给 是 数 因量 变 是 量因 ,变 商量 品 , 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