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个案分析法 2.知觉防卫机制 3.需要 4.非正式群体
5.组织变革
6.组织发展
7.团队
8.宣传法
二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
1.平衡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_
A.泰勒
B.海德
C.梅奥
D.韦伯;
E.麦克利兰。
2)
2.赫兹伯格认为影响人行为的因素有_____
A.兴趣
B.认知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E.态度。
3)、4)
3.宣传中常用的效应包括_____
A.权威效应
B.名片效应
C. “自己人”效应
D.近因效应
E.刻板效应。
1);2);3)
4.智力的形成包括哪些部分______
A.知识
B.天资
C.态度
D.学习
E.知觉。
2);4)
5.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
A.群体成员必具备相互依赖性
B.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
C.一定数量的人
D.人群的爱好
E.领导者具有主管身份
1);2)
6.管理胜任力的因素有_____
A.认知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表达能力
D.结构权威
E.激励能力。
1);2);3);5)
7.团队的类型包括______
A.生产型团队
B.解决问题型:团队的初级形式
C.自我管理型:团队的中级形式
D.多功能型:团队的高级形式
E.经营型团队。
2);3);4)
8、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A.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早期人们重视人与工作、职业的匹配,近年来更加重视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B.组织的变化规律;
C.组织中人的行为
D.激励问题
E.组织变革。
1);4);5)
9、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这是______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E.个案分析法。
3)
10、怎样才能积极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______
A.合理安排组织变革的进程
B.积极开展教育和思想工作
C.扩大员工参与组织变革的过程
D.积极利用“群体动力”
E.进行适当的力场分析,减缓组织变革阻力。
1);2);3);4);5)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组织诊断的内容。
3.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有什么区别?
4.简述错觉的内涵、产生原因和种类。
四论述题(10分)
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谈对赫茨柏格双因素理论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绩效的影响。
五案例题(14分)
案例:
韦尔奇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在通用电器公司建立起非正式沟通的企业文化。
公司上下,包括韦尔奇的司机和秘书,以及工厂的工人都叫他“杰
克”。
韦尔奇最擅长的就业是得起笔来给员工写便条或亲自给员工打电话。
他每周都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匆忙安排他和公司里比他低好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
他还多次通过传真向上至高级经理、下至钟点工人的公司员工发出他那独具魅力的“手喻”——手写便条。
两天后,原件就会寄到他们手中。
在这些便条里,他有时说些鼓励和鞭策的话,有时则是要求员工做一些事情。
曾经有一个在韦尔奇手下低几级的经理人,因为不愿女儿换学校而拒绝韦尔奇对其高调职和升职。
韦尔奇知道后给他写了一个便条:“比尔,你有很多原因被我看中,其中有一点就是与众不同。
你今天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祝你合家安康,并能继续保持生涯规划的的优先次序。
”你想当比尔收到公司大老板的亲笔信时,有什么感想?韦尔奇对员工的关怀,已从主管和下属的关系,升华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关系。
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实在是最好的沟通。
韦尔奇常常“微服出游”和总部外的员工见面。
他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要大家拿出开“杂货店”的心态来经营公司,杂货店的特点是顾客第一,要的货都有,价钱公道,店员没架子,随到随见,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这些就是韦尔奇奉行的非正式沟通的精髓之所在。
问题
1.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是什么?
2.韦尔奇成功的原因在哪些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24分)
1.运用个案调查、综合分析、案例研究等手段,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出全面分析与评估。
2.知觉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
如我们对一些对自己有益或无害的东西感知就快和容易,反之则排斥右延迟。
3.组织行为学认为,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是人的心理
上的主观感受。
4.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经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5.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组织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6.组织发展是长期的努力来改进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特别是实施有效和协调的管理。
7.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以及使用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
8.宣传法就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如简报、局域网、广播电视、讲座等),把信息传递给员工,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以形成新的态度的方法。
二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在正确答案上划√)
三简答题(每题8分合计32分)
1. 答:1)来自态度本身的特性:个体年幼时形成的态度、习惯性一贯性较强的态度、较为极端的态度、与个体价值观密切联系的态度均难改变;2)态度所依赖的基础:原有态度所依赖的事实越多越复杂就越不容易改变;3)来自于个体的个性特征:智慧高低、性格是否稳定和固执等;
4)来自于个体的群体观念:对团体的认同等。
2. 答: 1)确定应变革的问题。
比如是否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组织的工作程序、工作任务、工作惯例、工作方法等。
(2)确定进行改革的准备状态、实施能力、估计组织内人们对改革的态度、激励的程度,以及进行改革所具备的资源。
(3)鉴定改革专业人员的能力。
(4)确定过渡性的改革策略和目标。
3. 答: 1)性质不同
群体:显示中性特征
团队:显示积极向上的协同效应
2)目标与成果不同
群体:成员之间显信息共享的关系
群体绩效≤个人绩效之和
团队:突出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团队绩效>个人绩效之
3)责任不同
群体:突出个体化
团队:个体、团队共同承担责任
4. 答:答:1)错觉的定义:它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的知觉,或人们对知觉对象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2)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
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上的局限性。
第二,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
由于感知器官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反映迟钝和固守经验也能导致错觉。
3)错觉的种类:常见的有大小错觉、形状错觉、方向错觉、承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和时间错觉等。
四论述题(10分)
1、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如下:
1)理论要点:他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需要有两种因素:
第一,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
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即不满意没有不满意
第二,激励因素: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的满足会使职
即没有满意非常满意
2)双因素理论的主要作用
第一,运用双因素理论改进工作设计,实现工作的扩大化和丰富化以及弹性工时;
第二,双因素理论进一步引发学者对内在激励问题的重视。
2、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对我们工作积极性与绩效的影响。
1)谈谈我们在现实工作中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不同感受。
2)如要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建议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五案例题(14分)
1、因为韦尔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对下属和员工的要求非常严格,引起了不少员工和下属的抱怨,韦尔奇不采用正式沟通的方法,排除了正式沟通中的强制性和层阶性,而采取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朋友式的直接沟通,表现了韦尔奇对员工的关心、重视与信任,可以及时、有效地消除他与员工之间的误解与矛盾,给员工以朋友式的激励,增强了员工和下属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
2、韦尔奇要求其下属和员工采取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和客户直接见面,进行面对面式的直接沟通,这有利于下消除正式沟通传播速度慢和信息容易失真的缺陷,使下属和员工能够及时、准确、深入地了解客户的需要,给予客户最佳的服务,以促进企业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