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下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客观题部分(每题2分,共60分)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工程是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答案:D【解析】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2、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历史贡献,隋朝短暂而繁荣,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史实,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是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4、“和同为一家”是指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A.回纥 B.吐蕃C.南诏 D.靺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5、唐代有位诗人,其诗风雄奇飘逸,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象,人们称他为“诗仙”,该诗人是A.李白 B.杜浦 C.白居易 D.苏轼答案:A【解析】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6、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是A.建立元朝B.修筑长城C.统一蒙古D.开发江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的史实,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7、读史使人明智。
有一部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卓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它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春秋》 D.《尚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的史实,《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8、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最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下列哪句话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C.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D.繁荣与开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史实,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A 是指夏商周时期,C是指春秋战国时期,C是指明清时期。
故答案是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9、我国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开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瓷器制造业的史实。
宋朝时期中国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畅销世界,中国因此开始被称为“瓷之国”,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10、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是在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行省制度的史实,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1、如果要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以下收集的资料不恰当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C.岳飞抗金 D.雅克萨之战答案:C【解析】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C.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D.初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405—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3、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③有利于文化发展④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A. ①②④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思想控制的史实,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和思想统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为了束缚、禁锢士子的思想,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两者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文化的发展,故答案是A。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14、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 B.专制集权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强化 D.思想控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集权的强化的史实,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表现,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思想上加强君权。
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1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的史实,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原因是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16、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东方的中国人正在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八股取文、文字狱 D.闭关锁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思想控制的史实,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是为了束缚、禁锢士子的思想,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17、“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倭患。
康熙帝时期,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件,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8、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①丝绸之路②遣唐使③郑和下西洋④册封“班禅额尔德尼”A. ①③B. 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汉朝时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来学习,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的交流,1405—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而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是属于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9、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相声节目将我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的内容都穿插其中。
上述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明朝时期,罗贯中写成《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著有《水浒传》,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著有《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标志着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是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20、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A.安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远航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说《红楼梦》D.人民传诵苏轼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宋朝的史实,清朝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标志着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宋朝还没有出现,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21、下列作品中深刻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社会生活,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红楼梦》的史实,清朝《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故答案是B。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22、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是A.隋朝 B.唐朝 C.宋代 D.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史实,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答题要求是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必须是“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