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2001年6月第14卷第2期贵州商专学报Jollmalof(沁izhW(h砷ercial(焱legeJune200lVd.14No.227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严明星(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财政学校贵州都匀558000)摘要:国企改革历时20多年,成效可喜。

但就目前改革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改制的国有企业在清产核资过程中,低估资产,高估债务,经过所谓“核销”、“量化”将70%一80%的国有资产界定为集体资产。

出售国有资产产权对内不对外,是一种企业内部行为,是无卖方的缺位出售国有资产行为。

职工购买国有资产股权时再经过各种形式的“优惠”、“分配”、“配送”、“奖励”等。

95%以上的国有资产变成了集体资产和个人资产,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暴露了国企改革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市场机制不健全,国企改革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关键词:国企;改革;问题中图分类号:F54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379(2()()1)02—0027—04国有企业改革从1979年对企业的扩权让利,1983年利改税,1987年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试行股份制,1994年至今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历时20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效果。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高潮,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县,均制订了国有企业改革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办法等,可谓国有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生机勃勃。

但是,目前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尚需逐步完善。

一、产权界定未认真执行有关政策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应本着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进行。

应认真执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有关规定和政策。

但在国有企业改革实践过程中,一些改制企业,对国有资产t收稿日期:2001—04—17产权界定的有关规定和政策的认识不足,而将相当大一部分国有资产界定为集体资产或个人资产。

如长沙通大公司、湘江涂料公司及友谊阿波罗公司在改革过程中,将71%一80%的国有资产确认为集体资产。

确认的依据是以1984年实行拨改贷为界,将1983年底企业的净资产和1984年1月1日以后国家专项拨款形成的资产,企业税后留利积累形成的净资产,包括税后留利形成的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生产后备基金、新产品试制损失、弥补福利基金赤字、其他消费性开支和亏损企业由税收减免返还,财政贴息等形成的净资产界定为企业集体资产①。

但是<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运用国家资本金及在经营中借入的资金等所形成的税后利润经国家批准留给企业作为增加投资的部分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资本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界28贵州商专学报2001年6月定为国有资产。

第三款又规定,以全民所有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名义担保,完全用国内外借入资金投资创办的或完全由其他单位借款创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其收益积累的净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可见,长沙三企的国有资产界定没有执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政策,是不合法的。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强调认真执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出售国有资产产权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险保障制度不完善及市场经营机制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原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和身份置换问题,又要考虑离退休职工的费用问题,职工对国有企业资产买得起买不起等等问题。

因此,各地区及各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办法,如职工购买国有企业资产产权时,采取工龄折股、职工配股、买一股送两股,~次付清购股款项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按岗配股,经营者持大股等。

如湖南工龄折股,1—10年工龄段为5()o元/年,10年以上为900元/年,职工配股按买l股,配送0.5—2股不等,购买国有资产产权,一次付清款项估惠50%,三年三次付清款项优惠30%。

公司总经理买股1()0万股,送1()()一200股,持大股多达500万股②。

国有资产产权出售,不对外,只对内,企业内部有条件的,要购买全部国有资产产权,无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购买绝大部分国有资产产权,尽一切可能将国有资产在企业内部消化处理掉。

这是一种无卖方的缺位出售国有资产行为,是买方说了算,买方高兴出价多少,就是多少。

这是一种畸形出售国有资产的作法,与瓜分国有资产没有多大区别。

三、清产核资有低估资产,高估债务的现象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改制主要是企业内部行为。

因此,原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论是从自身的利益还是从职工的利益考虑,都千方百计,尽一切可能低估资产,高估债务。

还有一些清产核资机构、评估机构未认真执行清产核资的有关规定和办法。

更有甚者,还帮助改制企业出歪点子,低估资产,高估债务,造成国有资产直接或问接流失。

四、职工购买国有资产产权的具体办法不规范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是转换国有企业的体制,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国有企业改革实际操作过程中,在转换企业体制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一)国有企业职工购买国有资产产权,对付清价款的优惠标准不统一。

如贵州省一次付清全部价款给予10%一25%的优惠③,湖南长沙一次付清全部价款给予50%的优惠,3年3次付清价款一次性优惠30%④等。

(二)职工购买国有资产产权配送股权不合理。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职工购买国有资产产权配送股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达到买一股国有资产产权,配送两股国有资产产权。

如湖南长沙湘江涂料公司的改革就按1:2的比例进行配股⑤。

该企业经评估总资产1.8亿元,经过对土地类资产的剥离,不良资产的核销等,净资产为7500万元,其中60()o万元被界定为集体资产,国有资产仅为1500万元。

经过优惠、配严明星: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29送等,国有资产仅剩360万元(政府有意保项资金、公益金借给职工购买企业股,将公司留),占企业总资产的2%,占净资产的股转给内部工作职工持股等。

应该进一步规4.8%,即95.2%的国有净资产都被“配送”、范,并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规定。

“优惠”、“核销”、“量化”、“奖励”、“分配”给内部职工及经营者。

这种做法与“内部人私有化”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种失衡的做法。

我们知道,资本可以带来收益,这是公认的。

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倩女”们一夜之间就可以无偿获得大量资本,获得大量额外收益。

而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是怎么样想呢?“丑女”们又该怎么做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体改部门应制定相庆的政策进行规范。

(三)经营者持大股问题不合理。

如果入股利益大于风险,企业经营状况好,就等于给经营者特权,如果入股风险大于利益的企业,等于是过分增加企业领导的负担,挫伤经营人员的持股积极性。

同时股份过于集中,不能发挥职工持股制度的初衷,不能调动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而且经营者对应持大股买不起,如杭州正大青春宝公司总裁冯根生,就明确表示他自己根本不可能买下300万元股份⑥。

因此,有的企业就把这部分股份作为奖励,奖给经营者,或由企业拨出专项资金优惠贷款给经营者购买股份,这样导致股份划分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合法。

(四)职工股的资金来源不规范、不合法。

对于职工股的资金来源问题,全国各省、市的规定和做法均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职工以货币资金出资购买股份;2.分配工资结余折股形成职工持股股本;3.将以前年度奖金结余奖励给职工形成职工股;4.经董事会、股东会同意在利润中划出一部分形成职工股股本;5.公积金转给内部职工作为职工股;6.将公司或集体股的一部分转为内部职工持股;7.企业将公益金或专项资金借给职工购买企业股。

这些做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合法。

如从利润中划出一部分形成职工持股,将公积金转给职工作职工持股,企业将专五、职工安置费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要终止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关系,要买断工龄,置换身份。

政府和企业要发给职工的安置费。

安置费的标准各地区、各改制企业均不相同。

湖南长沙规定1一10年工龄为50()元/年,10年以上工龄段为900元/年,贵州省规定按当地上年2—3个月平均工资计发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按上一年企业所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3倍计发⑧;浙江义乌市职工买断工龄标准是5年工龄内发基础安置费5000元,超过5年工龄以后,每超一年增发工龄安置费800—1000元⑨。

对这个问题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要考虑全社会的平均问题。

目前率先改制的企业,绝大部分是盈利企业,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经济学界叫“靓女先嫁”,又叫“靓仔先娶”。

这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可以用国有资产支付职工安置费、支付买断工龄费,实行各种各样优惠政策。

那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破产企业对职工又该怎么办呢?下岗分流职工又该怎么办呢?有人可能会说,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是由于企业领导者管理有方,经营得法以及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对国家作出了贡献,应该享受。

但是,那些目前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也不完全是管理不善,职工不努力造成,而是很多原因综合导致。

如政策导向、历史原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债务包袱、人员包袱、企业办社会等原因综合引起。

因此,这个问题要考虑全社会的综合平衡,国企改革有关部门应制定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

30贵州商专学报2001年6月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与国有企业改制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我们知道,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劳动者和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维护社会安定的迫切需要。

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

国有企业改制,关键的问题是要实现两个置换,即职工身份的置换和国有资产产权的置换。

职工身份的置换问题、各改制企业职工由企业及政府支付一定的安置费,买断工龄费等,采取政府和企业给予一些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标准各地区、各企业也不统一。

另外改制企业改制后,还要负责原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及管理和原国有企业职工安置方式和工资待遇等⑩,使改制后的企业戴上一种无形的桎梏和枷锁,给国有企业改制带来了较大的阻力和难度。

如果建立和健全了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解除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分流下岗的职工、离退休人员后顾之忧,为国有企业深化改制奠定基础、扫平障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两个置换之一的国有企业产权置换,必须依法进行。

必须坚持“自愿、平等、有偿、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下进行。

但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看,是“卖方缺位”的,如湖南、贵州、浙江等省一些企业的改制,首先将一部分国有资产界定为集体资产,再将这些集体资产及国有资产奖励、分配、赠送、配送给企业经营者及职工,国有资产尽量在企业内部消化,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机制不健全,是不公开、不公平,也是不公正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