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

青少年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简述 青少年犯罪的特征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简述
(一)定义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 事法学的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 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 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 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 的年龄14岁为起点。
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情境性 戏谑性 冲动性 反复性
第三章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成因

家庭因素

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基因遗传

基因突变

犯罪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
2、溺爱

父母在物质生活上不断 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 是袒护孩子,给孩子造 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 的思想,这些青少年任 性、骄傲,以自我为中 心,利已思想严重,一 旦生活发生波折,易采 取极端的手段,对抗社 会。

3、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人化 、暴力化 4、青少年犯罪手段愈来愈 “智能化”、“高科技化 ”
(二)心理特征
1、认识特点

认识能力低下,缺乏判断力与辨别力 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观性 认识上的情绪性
“江湖义气” “人天生是自私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不撒谎办不成大事” “今朝有酒今朝醉”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
PS2被控引诱青少年犯罪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导, 日前发生于英国的 17 岁少年残杀 14 岁友人 的犯罪事件中,由于犯 人供称是受到 Rocksta r Games 于 PS2 上所 发行的动作游戏《Manh unt》所影响而引发杀 人念头。
(三)学校教育因素

教育功能单一化。很多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 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只教书不育人。 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的鄙弃和疏于教育促使他们走上违 法犯罪的道路。 流失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 学校教育中缺乏青春期教育,使未成年人对性有一种好奇 心理、神秘感和尝试的欲望,易于接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 响。


第二、坚持预防的原则
坚持预防的原则,就是根据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 特点,坚持治本、疏导、突出保护、积极预防的原则。 一方面整顿包围青少年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犯罪产生的 原因。 另一方面,从低年龄开始,对低龄少年的不良行为,进行 限制和处分。

第三、坚持保护的原则
坚持保护原则的依据,也同教育原则和预防原则一样,都 是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可塑 性的鲜明特点。


22岁的刘海洋原系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 次在北京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 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上述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进行投 喂、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均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伤。 据刘海洋称,他这样做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
2月24日,合肥,只因求爱不成,某中学一名17 岁的中学生陶某竟然强行闯入民宅,将汽油泼向一 名16岁的少女,并点起打火机将其烧成重伤,或致 对规则的极难遵守 VS 对欲望的极 难舍弃) 侥幸冒险心理突出
小说《放学后》
(三)行为特征

5、家庭残缺

残缺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影响。子女失去家庭 的温暖,感情受到严重创伤,导致性格变异,心理压抑, 甚至离家出走。有研究调查表明,在违法犯罪青少年中, 有30.5%的家庭结构不全。
电影《告白》
(二)自身因素 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 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 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自 我控制能力差, 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法制观念的缺乏, 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 , 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 ,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在规定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教育青少年 职责的同时,必须规定青少年负有义务接 受这种正确的、合法的、必要的教育。 坚持教育原则,在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过程中要特别强调青少年违法行为与犯罪 案件的处理,应当考虑他们的特点,贯彻 教育、挽救和改造的方针,以及“教育为 主,处罚为辅”的政策,而绝不厌恶、抛 弃他们。
保护原则,就是对青少年要着眼于保护。大致说 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青少年健康 成长;一方面对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的处罚,应 当与成年人有所区别。

第四、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 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单纯依靠少年 司法制度的力量难以达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效果。因此,在少年司 法的全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发动和运用各种可能的 资源,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预防和治 理青少年犯罪的工作。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 被告人药家鑫驾车从西安长 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 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 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 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 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 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 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 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 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 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 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已经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 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 要时,也可以由改制收容教养。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征

社会学特征 心理特征

行为特征
(一)社会学特征


1、青少年犯罪的集中性和高峰性。其集中性主要表现为 犯罪类型的集中性上(我国青少年犯罪有多种类型,依次 排列是盗窃、抢劫、流氓、伤害、绑架等,其中主要是抢 劫等暴力型犯罪,约占75%左右 ) 2、青少年犯罪的前倾性,即青少年犯罪者年龄小,低龄 化(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增多 )。

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亿学生,其中 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 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

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 %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 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 其犯罪危害极大。


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 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 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 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 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 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 城市财产犯罪较多,农村暴力犯罪较多。城市再犯、青少年犯罪、 职业犯罪、性犯罪都比农村多;城市人口密集,引发犯罪刺激因素少, 竞争相对激烈,人际冲突多,休闲,娱乐场所多,触发频繁,诱发经 济犯罪;其次,城市传统的社会控制较弱
3、父母行为不良

有的父母有赌博、酗 酒、盗窃、卖淫嫖娼 等不良恶习,给子女 以错误的引导作用, 并刺激他们模仿,在 其心灵中孕育了违法 犯罪的种子。女士带着小
孩来盗窃 新闻现场.flv
4、家庭暴力

有的父母而是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采取简单 粗暴的方法,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打骂、惩罚,造成孩子 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绪对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孩 子在心理上与父母为敌,也形成冷漠缺失人格。


夏季暴力犯罪、过失犯罪高,春季较低;强奸春夏占2/3,(冬季占1 /9)冬季财产犯罪多(传统科学家、社会学家格雷、比利时凯特涅指 出寒冷地区财产犯罪多,气候温和地区人身犯罪率高,称为“犯罪热 定律”)
(三) 我国刑法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有关规定
已经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 责任;

已经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投毒、放火、爆炸,应当负刑事责任;
电影《大逃杀》
(三)社会因素

思想自由同时带来社会道德过分多元化的弊端, 社会文娱市场都充斥大量不良思想。
“小丑”
“cosplay犯罪”是指 把自己扮演成连环杀 手的新闻故事或是电 影小说中知名罪犯分 子,再对受害者痛下 杀手。
7月20日,《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 在美国丹佛的首映现场发生枪击事件,目前 至少40人受伤,10人当场死亡。

例如。。。。。
西安8名“90后”为上网将14岁男孩群殴致死
8嫌疑人中有6个未成年,其中的7人关押在高陵县看守所
17岁的贾利(化名) 说他自己没什么法律 意识,打人时没考虑 什么后果 。
7名嫌疑人低头走进高陵县看守所的大门(还有一名嫌疑人因故关押在未 央看守所),涉案的8名嫌疑人中有6个未成年。
”这句话的正确性,所以将黑手伸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
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治理
在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 要坚持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教育的原则
坚持教育的原则是根据青少年特点和青少年犯罪 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的一个原则,青少年最主要 的特点是处于成长阶段,知识不多,是非模糊, 可塑性大,正是由于青少年自身这样的特点,决 定了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自卫抵制能力薄弱时期, 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争夺期,是一个需要塑造、 教育、培养、保护的时期。

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 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 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 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 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 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态势 1、 犯罪数量与犯罪率 我国如今的青少年犯罪较以往,呈现出 如下几个特点:“数量多、危害大、蔓延 快”九个字来概括。
电影《无间道》
2、情绪情感特征

缺乏社会性情感 情绪具有冲动性 情感的浅薄性 自尊与自卑共存性

情感冷酷性
北京外国语大学23岁的学生罗 卡娜因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与同学 产生矛盾,用水果刀猛刺同学17刀, 致使同学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身穿北京市看守所白色马 甲的罗卡娜在自我辩护时带着哭腔 说:“事已至此,我知道说什么也 无法挽回李春霞的生命,但是请法 官相信,我不远千里考到北京求学, 绝不是为了来当一名阶下囚。因为 我的一时冲动毁了两个年轻人的美 好前程,我追悔莫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