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读书笔记

《反脆弱》读书笔记是如何炼成的
一、如果书看不懂?读书笔记PPT的框架怎么搞?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有清晰的逻辑链条,而《反脆弱》一书作者塔勒布为了说明何为反脆弱,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例子来描述它,还时不时以它为理论依据来对某些“脆弱性”的事物做一番评价。

本书的这一特点使我在阅读理解时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障碍我才能够沉下心来好好地去思考“反脆弱”这个概念。

主编曾说:这本书很难读,但读懂的人,都说这是一本极好的书。

大家有遇到过类似的场景么?看不懂,不知道书怎么读?
我是这样做的,在通读一遍了解了书本的核心思想“反脆弱”后,为了解决因作者的思路有些混乱而让自己理解困难的问题,我给自己列了几个问题,从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角度来阅读这本书。

这几个问题是:
●什么是反脆弱?(What)
●为什么要反脆弱?(Why)
●如何反脆弱?(How)
这三个问题,其实也是作者主要想解决的三个问题,只是作者是将自己的答案穿插在整本书里,而我的任务只是将这些答案整合起来而已。

也因此,这三个问题也最终就成了我的PPT框架。

这个框架,我觉得也适用很多概念、观点性书籍。

关于逻辑框架,我还推荐金字塔原理中的SCQA结构
好的,给大家说完我的笔记框架设计,让我们进入页面设计吧!
二、页面设计,细节真的很重要!
页面一原稿
大家说说看本页有什么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最后的修改稿:
修改稿
这个页面我做了四处修改:
1.配色复杂——去除红色
原稿中,整个PPT只有这个页面使用了大量的红色用于强调和对比,非常刺眼。

而灰色不仅令整个页面更加和谐,而且凸显了三类脆弱性思维。

2.排版
这个页面的文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脆弱性思维、对脆弱性思维的解释、脆弱性思维实例。

但是在初稿的排版中,这三个层次没有被很好的表示出来。

经过巴爷指点,我使用圆角矩形,圆形虚线将文案划分了区域,使文案有了层次感。

3.对齐
如果不说也许同学们没有发现,其实PPT里的文案和图片没有对齐!所以页面看起来总有些违和感。

什么?你没有违和感?
用矩形遮住相应的文案和图形后就能够直观的看出它们没有对齐了!
再上一个调整后的色块以作对比!
Tip1:多个对象对齐的方法
多个对象对齐可以先从一个方向开始。

如本页面中,先对齐垂直方向的几个对象,之后再对齐水平方向的几个对象。

所有对象都对齐后再将垂直方向的几个对象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对象。

最后,将三个大对象横向分布即可。

这里大家可以参考课程中讲到的功能键设置。

这是操作的前提哦~
附快捷对齐的工具截图,选中多个图形后,格式区域右侧
其实还有一个小技巧,由于对齐工具经常使用,大家可以直接将常用的上下居中,左右居中等对齐工具直
接设置到快捷工具栏里。

4.标题栏
原稿的页面标题栏其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原稿和修改稿整体的设计大改之后,为了让标题栏与每节的标题栏有一致性,就更改成了之后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改成这个样子,请看后文……
页面二
原稿
大家说说看本页有什么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最后的修改稿:
修改稿
这个页面原稿也基本上重复了上一个页面出现的配色和排版问题:思维流程图虽然有一个大体框架但是颜色和排版都没有把层次划分出来,读者很难一眼看到重点。

Tip2借鉴设计
由于该页有大量说明文字,怎样将其留在页面内而不显得页面臃肿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当我在高大上的PPTSTORE里找灵感(模仿对象)时,我看到了这张图: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修改(高仿)稿。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明白了为什么标题栏我做了后面的修改了。

实际上,类似的借鉴模仿的页面除了这一处以外还有几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全部页面跟这张图一样的话,又会出现之前说的层次不清的问题。

于是我也添加了圆角矩形框将层次划分得更加清晰了一些。

Tip3图标的搜索
我在制作PPT时,喜欢去easyicon网下载图标,这里的图标虽然没有IconMoon和Flickr 的图标多,但是它好用在无需注册就可以下载png格式的图片!上链接:
/
当然,在我在easyicon上搜索不到需要的图片或者搜索到的图片无法编辑成自己希望的样式时,我就会考虑在iconmoon或其他搜索引擎里寻找样图,然后自己画了……
Tip4百度以图搜图
虽然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但是我是在做这次的PPT的时候才发现的:百度搜索也支持以图搜图了!这对于我这个用google以图搜图只能看到403错误页面的苦逼来说无疑是个福音!我某个页面里的高清无码地球就是用它搜出来的!
Tip5内容为王
PPT只是一个表达观点的辅助工具。

一个PPT不管做的多么地夺人眼球,多么地有创意,脱离了内容本身,只谈设计,那么它终究会如烟花一样转瞬即逝。

只有足够坚实的内容才能支撑起一个设计精良的PPT。

说到这里,我悄悄地告诉大家:别看我这次的PPT做的好像还不错,其实内容里还有几处细节描述存在问题。

大家制作PPT的时候,千万不要像我一样粗心(手滑)啊!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找到底哪里有问题,第一个发现的同学,我一定会愉快地与你互粉并对你的作品孜孜不倦地进行点(tiao)评(ci)的~
附:问题回答
1.做读书笔记PPT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没看过这本书的人,阅读读书笔记PPT有什么
好处呢?
对于我来说,当我意识到要做读书笔记的时候,自己读书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而不会像平时随便拿本书读,读完了有点感想然后就忘掉它了。

而这个目的首先就是要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我能利用它的内容做些什么。

其实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会发现,光是读书以为自己已经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概念,当你想要整理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的时候,它们对于你自己来说其实是未掌握的知识。

然而如果能把一个读书笔记做好,那么就意味着这些知识点被自己消化,可以利用了。

对于阅读读书笔记的人来说,如果这本书是自己读过的,那么他可以作为一个与自己所理解的书本内容的参照,看看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是不是不太足够。

如果这本书是自己没有读过的,也可以看看这本书大体上是讲的什么,吸引不吸引自己,对自己有没有价值。

2.读完书后你花多长时间做读书笔记ppt?
以我读反脆弱为例,我从拿到这本书开始,平均每天看4~5个小时,三天看完。

看完之后,因为作者讲的很混乱,我又花两天再看了一遍。

看完第二遍,又花了半天时间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最后,我花了比读书和整理思维导图更多的时间来制作PPT。

花这么久,一方面是自己的PPT技术不够精湛,一方面是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效果做出来需要反复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