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好段描写冬天的好段落
冬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地上扑的是雪,厚厚的,软软的;房上落的是雪,白皑皑的,又松又软;树上盖的是雪,积雪把树枝压弯了腰。
太阳照在白雪山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冬天是一个性格乖戾的少年,时而温顺伶俐,时而搞些恶作剧。
他高兴时,阳光普照,和风习习。
他不高兴时,乌云蔽日,雨雪交加。
他总是很贪心地要这要那,可真给了他,他又不珍惜,肆意破坏。
他一溜小跑踩过秋后枯黄的草地,觉得那些草儿发出的瑟瑟声响不动听,便撒下漫天的雪花,将山川田野都包裹在柔软的雪绒毯里。
他对自己的创造很是得意,欢呼雀跃着,在雪原上嬉戏玩耍。
那些枯黄的草儿在雪毯子的呵护下,做起了香甜的美梦,梦中春风一度,草儿发出嫩绿的芽儿。
然而,少年并不知草儿的梦境,他还没有玩够。
他看见河对岸的树上还有一片飘摇的叶子,但潺潺流淌的河水阻碍了他的脚步。
他没有耐心绕路从桥上走过,便一挥手,扬起一阵寒冷的风,将河水凝结成冰。
他飞快地跑过冰面,将枝头残留的最后一片叶子扯下来,在手心里摆弄揉搓,直到叶子破碎了,才毫不怜惜地丢弃。
冬天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纯洁,浪漫,仪态万方。
她有如瀑的长发随风招摇,她有圆满的脸庞如月轮光滑皎洁,她有善睐的明眸如星辰熠熠闪烁,她有曼妙的腰身婀娜妖娆,她怀揣着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从旷野深处款款走来。
她,一袭白衣,轻舒广袖,在山川河流间舞一支霓裳羽衣曲。
山川河流都被她的美所倾倒,也跟着换上银妆素裹的雅致行头。
她,纤纤玉指,细细弹拨,一曲风入松悠然自弦丝间滑落。
广袤的森林为她的琴声所迷惑,也呜呜咽咽,跟着唱起幽怨的歌。
看着周遭世界因她而
生的变化,她的眼角眉梢都布满了欣喜。
后来,她累了,坐下来
侧耳倾听,想知道她的白马王子是否已踏上迎接她的旅程。
于是,万籁俱寂,连风都停止了盘旋,躲在云彩的后面,屏住呼吸。
一
阵哒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马背上坐着一个英俊的青年。
他向少
女伸出手,少女笑了,笑得那样天真,那样无邪。
冬天是一个神色凝重的中年人,果敢,坚毅,从容不迫。
他总是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脚步匆匆。
虽然他已没有年轻时的
好奇和冲动,但他的身上仍然洋溢着奋斗的激情。
他清醒地认识
到自己正担当着承前启后的使命,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刻也不敢
懈怠。
在北方他极具豪气,不仅鼓起猎猎的寒风还要挥洒缤纷的
雪片,而到了南方,他又被江南儒雅的氛围所感染,举止变得谦
恭起来。
在他的脚步所及之处,不时飘落迷蒙的丝雨。
因此诗人
吟道:江南四百八十四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他的繁忙和谨慎令
他不苟言笑,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仍不失一缕温情,暗暗弥散。
他小心呵护着冰盖下游弋的鱼儿,让它们安然躲过寒冷的侵袭。
他让积雪在太阳下融化,渗进干旱的土地,他知道惟有这样,来
年春天饱含水分的土壤才更适宜禾苗生长。
他让腊梅的枝头开出
娇羞的花朵,令人们在满目萧索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冬天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沉稳,敦厚。
他坐在生活
了一辈子的庭院里,享受冬日和煦的暖阳。
在他那纹路清晰的眉
目间,可以看见早春的青葱,盛夏的热情和晚秋的收获。
空气里
浮动着梅花的淡雅清香。
他伸出骨骼嶙峋的手,召唤一辈子相濡
以沫的老伴。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絮絮讲述起从前的故事。
那
些故事里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也有冰解河开,燕子归来。
这
一路,不管多辛苦多艰难,他们都并肩携手,从没有分开过。
他
们的话语时高时低,时而情辞激动,时而慢条斯理。
那些飞逝而
去的岁月仿佛又被拉扯了回来,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渐渐的,
老人们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遐思的眼神和恬淡的微笑。
窗外,暮色四合,清冷的风撞着檐下的铃铛,叮叮朗朗,带来万
物复苏的消息。
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
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
一直在厢屋里放着。
现在,搬出来,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
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
层保护。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
洗帐子要捡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
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
稻草装
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
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不过也还是冷的。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升火。
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
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
来就不是很困难了。
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
一般取暖,只是
铜炉子,脚炉和手炉。
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
里面烧的是
粗糠。
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
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
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
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
老太太
们离不开它。
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
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
脚炉暖人。
脚不冷则周
身不冷。
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
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
“冬天,脚炉焦糠的香。
”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
的是银制的。
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
图案。
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
一个炭墼能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