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18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计算机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
十九、其它重要制度



告知及签字制度; 高危病人管理制度; 高危手术病人管理制度; 转院、转诊病人管理制度; 无主病人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事件重大抢救管理制度; 医疗纠纷病人后续治疗相关管理规定等。


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 时内进行讨论;


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室医护人员和相关 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部派人参加。

十、查对制度
涉及到全院各科室——临床科室、手术室、药 房、血库、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供应室 及其他检查治疗科室。 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三步核查; 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 ——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 ;服药、 注射、处置后查 ;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 时间、用法、有效期。

切实履行主诊医师制度;

高危病人、收住CIU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生 检诊;
诊断困难或治疗困难的病例,3天内提请科内 疑难病例讨论,科内讨论仍有困难的需进行 全院讨论。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实行首诊负责制。 成批急危重患者抢救时应及时报告医务科。 危重病人转ICU抢救时,要事先联系是否 有床位、呼吸机等,注意转运途中抢救措 施不间断。 各科室要备齐抢救药品,定期检查并记录。
医护之间协作的基础; 特别强调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很重要) 。


五、值班、交接班制度


切实落实值班、交接班制度; 无处方权研究生、轮科医生、进修医生等 不能单独值班; 值班医生不能离开病房去做急诊手术; 危重、疑难病人一定要床旁交接班; 交接班记录应及时、客观地记录。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谢!
卫计委17项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部 程光全
一、首诊负责制

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
对于医疗方面的回答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手外伤骨折的病人


对于非医疗方面的回答尽量态度和蔼、多加 耐心。 ——患者家属到食堂用餐
二、三级查房制度

有利于为病人提供正确合理的诊疗方案;
有利于年轻医师的成长(实行早晚查房,24 小时负责制);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 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在病志中有感染 病情分析和用药指证等详细记录,并应当于24小时 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 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 可备血。 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属于大量用血范畴,科室 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3个条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急诊用血后需 在两日内补办审批手续。


有利于与病人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三、会诊制度



强调及时性、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要重视科内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准备 充分、及时做好讨论记录; 全院大会诊,主管医生汇报病史要脱稿; 医疗区间的会诊要注重及时性与质量。 院际会诊一定要到医务部备案。
四、分级护理制度

医生开具医嘱,理应知晓其内容;
八、术前讨论制度

对拟实施Ⅱ类以上(含Ⅱ类)的手术病人,必 须在手术前由上级医生或手术者主持,对拟施 手术的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进行讨论。
特别疑难的、重大的手术可申请全院讨论。


手术者(或手术指导者)必须参加讨论并签名。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 Nhomakorabea组织讨论;



医疗新技术是指在本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 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 先进、合法以及符合医学伦理规范要求的 原则。 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应实时动态监测,一 有异常情况及时分析改进。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 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 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 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主要责任人为麻醉 师; 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主要责任人为手术 医师 ;
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主要责任人 为手术室护士 。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师分级;
手术分类; 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 手术批准权限。



十三、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遵循“谁报告,谁登记。谁 接收,谁记录”的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 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 “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病历迟交的控制措施;
病历借阅的管理措施; 病历的复印及封存。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 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 使用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