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课件

最新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课件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查房一般在上 午进行。 •内容:主治医生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 组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 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 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患者 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录; 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 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 转院问题。
分级护理制度
一级护理
•每六十分钟巡视一次 。 •病情依据: a.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需严格 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b.生活一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 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c、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
分级护理制度
二级护理
•每两小时巡视一次。 •病情依据: a.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 需卧床休息的患者; b.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 自理的患者。 c、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四)主任医师
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手术分级制度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 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可主 持一级手术。 • 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 础上,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 级手术。 • 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在上级 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 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熟练掌 握或主持三级手术。
手术分级制度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
•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在上 级医师临场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在上 级医师临场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新 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 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 项目手术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 目手术。
2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副主任 以上医师
三级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管床医师)对所管患者每日至少 查房二次。 •内 容: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先重点巡视 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 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 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 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 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 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 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病例讨论
8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 病情突变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经治 医师应及时告知上级医师,上级医师 应及时诊视患者,指导抢救工作。遇 到疑难问题,要及时组织会诊。 2. 一切急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随时 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 任意挪动或外借。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3. 抢救患者时可下达口头医嘱,要求药 名、剂量、给药途径准确、清楚。护 士复述执行。 4. 医师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充完 善相关记录。一切抢救工作均要做好 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并注 明执行时间。 5. 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沟通,及时通 报病情变化。
科间会诊 • 由经治医师提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 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或需 特殊专科检查),可到专科检查。 • 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
会诊制度
院内会诊 •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 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 时医务科要派人参加。 院间会诊 • 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 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 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
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 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首诊负责制
• 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 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 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 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 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 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9
手术分级制度
手术分级制度
一、手术分级
• 依据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和风险度,将 手术分为四级。
–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 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 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 度较大的手术。 –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 的重大手术。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三级查房制度 会诊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
查对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
病历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术前讨论制度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掌握的要求:
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是医院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医疗 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用鲜血、健康甚至生 命换来的。其中,明确岗位职责范围,使工作程序和工 作方法条理化和规范化是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工作 效率,保证医疗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
要的作用。


• 卫生计生委2016年10月发布的《医疗质 量管理办法》
手术分级制度
四、急诊手术处理
• 在需紧急抢救生命的情况下,在上级医生暂 时不能到场主持手术期间,任何级别的值班 医生在上级医师同意后,在不违背上级医生 口头指示的前提下,有权、也必须按具体情 况主持其认为合理的抢救手术,不得延误抢 救时机。 • 急诊手术中如发现需施行的手术超出自己的 手术权限时,应立即口头上报请示,并在医 疗文书上详细记录。
会诊制度
• 会诊要求: • 经治医师做好会诊前的准备、详细 介绍病史,准备好检验、检查各种资料。 • 参加医师详细检查病人,明确提出 会诊意见。 • 主持人进行小结,会诊意见认真 组织实施。
几项具体规定:
. 1、各科室要严格掌握会诊指征,所有非急诊会
诊病例均应由各科室主任查房时提出会诊建议 。 • 2、非急诊病例不准以急诊方式申请会诊。 • 3、值班住院医师遇有需急会诊病人,首先应该 请本科室上级医师,而后由上级医师提出是否 请他科会诊。 • 4、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参与会诊(急 诊除外)。
5
病例讨论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 讨论
术前病例 讨论
死亡病例 讨论
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
• 危重病例入院3天、或疗效不佳者,均应进行疑难病例讨 论。1周后不能确诊者,组织院内讨论。紧急情况即刻组 织讨论。 • 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有 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 案。 • 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 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 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 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值班、交接班制度
• 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 离开。
• 每日晨,值班医师将患者情况重点向主治医 师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 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11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病例讨论制度
术前讨论
• 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 前讨论。 • 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 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 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 订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 • 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 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
• 不要简单背诵,理解为主 • 能清楚的记得里面的数字内容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
首诊负责制
首诊负责制
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 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 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 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
首诊负责制

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 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 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
10
值班、交接班制度
值班、交接班制度
• 值班医师交接班时,应一起巡视病室,了解 新入院、手术、危重患者情况,并做好床前 交接。 • 各科室医师在下班前应将新入院、手术、危 重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 班工作。接班医师对新入院、手术、危重患 者应作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 记入交接班记录本。 • 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 上级医师处理。
分级护理制度
三级护理
•每班至少巡视3-4次 。每3小时巡视1次。 •病情依据: a、病情趋于稳定或处于康复期 b、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病情较轻或 恢复期的患者。 c、提供健康指导、安全教育、促进康 复。
4
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科间会诊
会诊分类
院内会诊
院间会诊
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 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手术分级制度
二、手术医师分级
(一)住院医师
–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 以内,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并曾从事住院 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 以上,或获得临床硕士学位、并曾从事住院 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手术分级制度
二、手术医师分级
(二)主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 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 一周进行。 •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 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讨论目的 1)是分析死亡原因 2)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 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 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 记入病历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