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河谷花园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一期)深基坑降水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大成科创基础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3月目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编制说明 01.1编制依据 01.2编制的原则 02.工程概况 02.1工程概况 01、基坑排水系统 (9)1.1明沟排水 (9)1.2降水井降水 (9)2、降水井方案选择2.1管井成井流程 (10)2.2管井施工方法 (10)第三部分3.1基坑降水、挖土、支护施工总体部署 (11)3.2工期进度 (11)第四部分4.1施工安全 (11)4.2施工文明 (12)第五部分5.1附图第一部分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①《河谷花园基坑支护工程招标文件》;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③《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④《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⑤《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14);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⑨《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⑩《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1 《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12 广东省规范《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201613 河谷花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图纸-招标图第二版(电子版)14 《河谷花园项目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5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6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1.2编制的原则①严格遵守规范、标准化操作,突出重点,为用户服务;②以人为本,信守合同,科学管理,安全高效,文明施工;③组织、优化资源,统筹安排,协调指挥,按期完成合同任务。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项目场地位于惠州市惠阳区,西侧为内环道路,高程约23.16-23.85,下有通信、燃气、给水、污水、照明等管线,管线距项目红线最近处约 4.2m,管线埋深约16.97-22.00m。
北侧一号规划路我断头路,本项目范围内已修建完成,下有通信、雨水管线,管线距项目红线最近处为0m,即沿红线向东延伸,管线埋深约19.00-22.30m。
东侧、南侧为空地,无建构筑物及管线。
淡水河支流沿称帝东南走向,常水位约16.5m,设计洪水位约19.40m,距基坑负一层最近处约29.5m,距负二层最近处约114m。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负一层地下室底板垫层底绝对标高20.00m,负二层地下室底板垫层底就绝对标高16.10m,四周地面标高22.00-24.00m,基坑开挖深度约3.5-7.9m。
负一层地下室支护周长约438m,负二层地下室支护周长约657m。
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及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按照有关规范,确定本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西侧、北侧靠市政道路,按二级考虑;东侧、南侧为空地,按三级考虑。
设计安全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本场地原始地貌为冲积平原,经人工回填形成现状。
场地地势整体上较平整,但局部有起伏。
勘察期间测得各孔口标高在+20.05~+24.46m之间,平均孔口标高为+23.04m。
2.2气象条件2.2.1气候拟建场地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本区处于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潮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水充沛,春季阴雨连绵,雨天特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光照充足;秋季气温那凉爽,台风频繁;冬季严寒甚少,雨量不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时程及分布不均等特点。
2.2.2气温拟建场地年平均气温为22~23℃之间,拟治理边坡场地内月平均气温22.4℃,1月平均气温13℃,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0.5℃。
偶有霜冻。
2.2.3日照拟建场地年日照时数1660~1870h,年太阳总辐射量104lcal/cm2,年际变化明显。
一年之中太阳辐射基本上呈单峰型,以7 月最大,8 月次之。
7~8 月副热带高压主导,多晴好天气,辐射强烈,尤其7 月份较为明显,该月平均日照时数超过210h;秋季日照时数510h 左右,占全年的30%左右,秋高气爽,是日照时数最多的季节。
2—3月受静止锋影响,多低温阴雨天气,辐射量最小。
2.2.4降雨根据2003 年~2014 年多年降雨量记载:多年平均降雨量1918.2mm,一小时最大年降雨量80.7 mm,年降雨120~150 日,集中于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3.9%。
降雨有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沿海一带降雨较多,多年年最大降雨量2570.9mm。
降雨集中于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8.63%。
年平均蒸发量1026.1mm,潮湿系数0.98~1.15,年平均湿度79%。
月相对湿度有时可达89%。
累年平均蒸发量1683.2 mm,蒸发量在地区和在年度各月间呈不同变化。
年平均湿度79%。
其中10 月至次年2月平均相对湿度小于80%,5~8月三个月湿度最高,达84%。
其中2014 年5 月16 日,24 小时最大降雨量达253mm,超过百年一遇强降雨值。
2.2.5风拟建场地属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其风向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偏南风为主,次为偏东风,冬季偏北风为主,拟治理边坡场地全年8 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为3 天,最大风速37m/s,历年瞬间极大风速大于40m/s,且拟治理边坡场地多台风,可达10-12 级,阵风12 级以上,常形成风灾。
其中2013 年9 月23日台风“天兔”在惠州市形成13级台风,中心最大风速达40m/s,与历年瞬时极大风速持平。
根据惠城区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市区风况为:城区站(10 月至翌年3 月)以NNE向风为主,(4~8 月)以SSW向风为主,(9~10月)以NNE 向风为主。
风速多年月平均值为1.84m/s,风速的季节变化是春季、初夏及秋季风速较大,多年月平均风速为5.0~5.4m/s,盛夏及冬季风速较小,多年月平均风速4.6~4.8m/s。
2.3区域地质构造根据钻探结果显示,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和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勘察区无活动断裂带通过,本次勘察未发现全新世以来断裂活动的迹象,场地区域基本稳定。
2.4场地地层结构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自上而下地层可分为五大层,即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冲积层(Q4al)、第四系残积层(Qel)及白垩系基岩(K2)。
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描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稍密。
主要由风化岩块、粘性土堆积而成,碎石含量20~50%,局部碎石含量70%,粒径2-20cm,土质不均匀,结构紊乱,密实度及均匀性差,岩芯采取率60%。
该层在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在0.70~12.70m之间,平均厚度7.82m,层底标高在+9.07~+23.45m之间,平均层底标高+15.22m。
(2)第四系冲积层(Q4al)②1淤泥质黏土:黑灰色,软塑状,饱和,干强度低,韧性中等,岩芯采取率90%~95%。
该层在场地内仅ZK74有揭露,揭露厚度0.6m,层底标高+15.28m。
②2粉质粘土:褐黄,可塑状,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及粉细砂组成,以粘粒为主,粉细砂成分约20%,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岩芯采取率85%~90%。
该层在场地除ZK30、ZK34、ZK38、ZK40、ZK41、ZK44、ZK51、ZK58、ZK59、ZK80、ZK84、ZK89、ZK99、ZK100、ZK103、ZK108、ZK109、ZK110、ZK112~ZK119、ZK121、ZK125、ZK126、ZK128~ZK131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未揭露,揭露厚度在1.00~4.20m之间,平均厚度2.20m,层底标高在+9.01~+20.35m之间,平均层底标高+14.12m。
②3砾砂:灰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不均,砾石成分以石英岩、花岗岩、砂岩为主,矿石成分未风化,可见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粒径大于20mm约占15%,2~20mm约占25%,其余为粗砂、粘性土充填;岩芯呈散状;岩芯采取率60%~70%,均匀性中等。
该层在场地除ZK97~ZK101、ZK103、ZK106、ZK109、ZK110、ZK112~ZK116、ZK118~ZK123、ZK125、ZK126、ZK128~ZK131揭露外,其余钻孔均未揭露,揭露厚度在0.60~3.60m之间,平均厚度2.20m,层底标高在+7.21~+14.03m之间,平均层底标高+10.98m。
(3)第四系残积层(Q4el)③1砂质粘性土:褐黄色,可塑—硬塑,土质不均匀,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和中粗砂,为花岗岩风化而成,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
该层在场地ZK1、ZK5~ZK15、ZK19~ZK20、ZK22、ZK23、ZK26、ZK27、ZK30、ZK31、ZK34、ZK38、ZK41、ZK45、ZK46、ZK48~ZK51、ZK54、ZK55、ZK58~ZK61、ZK63~ZK65、ZK67~ZK73、ZK75、ZK78、ZK80、ZK81、ZK82、ZK84、ZK85、ZK87~ZK91、ZK93、ZK97、ZK111~ZK113、ZK116、ZK132、ZK133有分布,其余均为揭露,揭露厚度在0.40~8.30m之间,平均厚度2.79m,层底标高在+7.07~+20.18m 之间,平均层底标高+13.05m。
(4)白垩系基岩风化带(K)④1全风化花岗岩:褐黄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手捏有砂感,浸水易软换崩解,岩芯呈土状,干钻可钻进,岩芯采取率80%~85%,均匀性较差。
该层在场地ZK2~ZK5、ZK16~ZK18、ZK24、ZK26、ZK27、ZK30、ZK31、ZK33~ZK37、ZK39、ZK42~ZK45、ZK47、ZK50~ZK54、ZK56~ZK59、ZK61~ZK62、ZK65~ZK66、ZK69、ZK71~ZK77、ZK79、ZK81、ZK82、ZK83、ZK86、ZK87、ZK90、ZK92、ZK94、ZK95、ZK96、ZK98、ZK102、ZK104、ZK105、ZK107、ZK108、ZK109、ZK120有分布,其余均为揭露,揭露厚度0.80~7.30m,平均厚度3.07m。
层底标高在+4.95~+16.68m之间,平均层底标高+10.7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