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
说教材:
《课标》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基于此,本堂课选择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猜测与推想”这一主题,确定了教学议题是“在阅读中猜测故事情节”。

围绕这一议题,选取了本单元中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精读文本,另外选取了《田鼠太太的项链》《兔子的名片》来组文。

本组文本虽然内容不同,但故事的基本结构相似,都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找到相同点,是训练“猜读”策略的指导范本。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具有阅读童话故事的经验,也能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猜测。

本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感悟故事的反复情节,以及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读书的乐趣。

本节课属于群文阅读指导课,在设计上,紧扣“猜测”这一核心知识,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让学生通过一边读,一边猜,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发现文本“情节反复”的结构特点,并通过不断猜测故事情节,补白故事内容等,习得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故事内容和运用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说教学目标:
1.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产生阅读期待。

2.学习根据反复结构猜测故事情节发展的阅读方法。

3.运用方法,猜读故事,进行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训练,体验阅读的乐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学习预测故事,续编故事。

说教学准备:
教师:PPT、文本、贴图。

学生:文具盒。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

1.自我介绍,趣味猜测。

2.共读绘本《好饿的小蛇》,激发兴趣。

二、板块一:边读边猜,初探猜读之法1.情境猜读: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
2.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前半部分(小猫、母鸡请求老屋帮忙部分),印证猜测。

3.分角色读小猫、母鸡与老屋的对话,初得猜读依据:情节反复。

4.尝试运用反复结构续猜故事,读故事后半部分(蜘蛛请求老屋帮忙部分),印证猜测。

同时发现故事中暗藏的让情节一步步加深的密码(老屋帮助小动物时间的变化:从一天到二十一天再到永远)。

5.小结猜读方法:依据故事中常有的情节反复进行猜测,还可关注不断加深的故事密码。

【设计意图】阅读只有做到与作者共生、共长,才能走入作者内心,而猜测是推进实效阅读的一个有效策略。

猜测不是毫无根据地乱猜,教师运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让学生习得根据情节反复猜测阅读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及兴趣,感受边猜边读的乐趣。

三、版块二:类比阅读,品尝猜读之乐
1.自主阅读《田鼠太太的项链》、《兔子的名片》两篇文章第一部分,根据反复结构及情节的不断加深,猜读故事,并完成“猜读阶梯图”。

2.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情节,倾听别人的故事,品尝猜读乐趣。

3.印证猜测,对比发现结局中的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激活思维。

【设计意图】按序分解教学梯度,借助板块一学到的方法,在自主阅读两篇故事中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

在群文阅读中实现由教到用,由扶到放的教学层次,逐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猜测的意识和习惯。

同时,两篇文本的组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尽在意料之中的成就,也感受到意料之外的妙趣,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

四、板块三:合作猜读,提升思维之智。

1.合作学习,读《莱茜回家》的故事情节,依据反复情节猜测故事的发展。

2.故事分享,大众点评,乐享善听。

3.激发阅读期待,推荐阅读《莱茜回家》。

课堂总结:一边读一边猜,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希望你们都能成为一名会思考的小读者。

【设计意图】完整的策略教学,不应止步于学策略,还应将习得的策略运用到其他阅读中去。

课堂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迁移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将方法从单篇迁移群文、再到整本,既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又提升了阅读速度,使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板书设计: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情节反复
不断加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