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第一部分课程简介一、《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本科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重点学习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在着两部分内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
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正确的鉴定药用植物、调查和探索用药植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认真学好理论课,又要重视实验课及野外实习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内容多,时间少,在学习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重点掌握与药用植物鉴定和生药鉴定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整理提高祖国中医药学宝贵遗产,为使我国的中药走向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的要求通过《药用植物学》的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自学讨论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类型特征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2.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3.学会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各种临时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显微绘图及显微测量方法、腊叶标本的制作。
4.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并熟悉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正。
(这里的各大类群指:常见并与药用植物关系密切的类群如低等植物、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的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门;菌类植物的真菌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5.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组织培养及生物新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教学时数根据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药用植物学》的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外加野外实习一周(约30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具体教学安排绪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概念、性质以及本门课程的特点。
2.明确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和任务。
3.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学习方法及教学安排。
二、教学时数:1学时三、讲授重点:绪论部分重点讲授以下几个问题:(一)药用植物学的概念:1.什么是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器官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2.药用植物学包括的基本内容:药用植物学的重点讲授内容是植物的显微构造(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和植物器官的显微构造)、植物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用药植物的分类三部分,第四部分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只作简要介绍或自学。
3.学习药用植物学要学会的基本技能。
要求同学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学会简单的显微制片技术、显微测量及显微绘图技术,为下一步学习《生药学》和《突然药物化学》奠定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正确鉴定药用植物标本。
(二)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及其在药学专业的地位。
说明它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并举例说明学习药用植物学的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要说明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任务。
(四)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安排:说明我们的教学安排和教材编排上的不同及原因;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野外实习等大体安排情况。
(五)药用植物学的特点及其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说明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必需认真做实验和参加野外实习及等。
在这里介绍以下个人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体会,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教给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和比较对照法学习药用植物学。
四、复习题:1.什么是药用植物学?药学专业为什么要学习药用植物学?2.学习药用植物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篇植物的显微构造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一、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的结构特点;细胞壁的基本结构,纹孔的形成及类型,细胞壁的特化及识别;细胞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识别要点。
2.明确细胞的概念;熟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及细胞器。
3.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过程以及植物细胞特有的全能性特点。
二、教学时数:4学时三、讲授重点:§1 细胞的概念、形状及大小一、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里要强调“基本”二字。
并举例说明这一概念的内涵。
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对于细胞的形状,强调存在部位的不同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细胞形状。
并举例说明形状与生理功能的辨证统一关系。
关于细胞大小先说明测量细胞大小常用单位—μm。
然后举例说明细胞大小的变化范围。
§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结合模式细胞图和细胞基本结构列表,说明建立模式细胞的意义;讲授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层次并说明我们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
一、细胞壁在说明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的基础上,再分层介绍细胞壁的结构和每层结构的主要成分。
(一)细胞壁的结构1.胞间层:主要讲授存在部位(相邻两细胞共有)、主要成分(果胶质)及物理特性(具有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伸展)。
2.初生壁:主要讲授次生壁的存在部位(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果胶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物理特性(仍具有弹性,随细胞的延长而伸展)及生长方式(填充式生长)等。
3.次生壁:主要讲授次生壁的沉积情况(在细胞壁停止生长后,层层积累)、主要成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物理特性(坚硬、增强细胞的机械强度)和存在情况(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初生壁)。
(二)纹孔的结构和类型:重点讲授纹孔的形成过程、纹孔各部位的名称(纹孔对、纹孔膜、纹孔腔、纹孔口、缘);不同类型的纹孔在加厚方式上的区别以及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特点。
1.单纹孔:说明纹孔腔的形状(圆柱形)及其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单各圆形)。
2.具缘纹孔:在介绍具缘纹孔时,指出部分裸子植物(松、柏类三个同心圆环)与被子植物(两个同心圆环)的区别。
3.半缘纹孔:说明组成半缘纹孔的纹孔对在胞间层两侧不对称的情况,并指出在显微镜下也是两个同心圆。
(三)胞间联丝:主要说明胞间联丝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观察方法。
(四)细胞壁的特化:主要讲授细胞壁特化的类型、生理功能、主要成分和鉴别方法。
1.木质化:增强细胞的机械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加间苯三酚、浓盐酸或硫酸显红色。
2.木栓化: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木栓质(脂肪性物质),加苏丹III 染成红色。
3.角质化: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角质(脂肪性物质),加苏丹III染成红色。
4.粘液化:粘液质,帮助种子吸收水分,保水作用,加玫红酸钠染成玫瑰红色,加钌红染成红色。
5.矿质化:增强机械支持力,钙质或硅质,如为硅质,不溶于醋酸或浓硫酸,而溶于氟化氢。
二、原生质体:简单介绍原生质体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一)质体:重点讲授质体的三种类型、基本结构、相互关系和互相转化的条件。
1.叶绿体:绿色,含叶绿素类光合色素,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白色体或有色体。
2.白色体:白色,能合成、贮藏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叶绿体或有色体。
3.杂色体(有色体):含各种色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也可转化为叶绿体或白色体。
(二)液泡:简介液泡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贮存各种代谢产物。
三、细胞后含物:列表讲述细胞后含物的概念和类型;并强调指出我们只讲授与生药鉴别有关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或经过特殊处理可转化为有形结构的细胞后含物。
(一)淀粉粒:重点讲授淀粉粒的结构、组成和类型。
对每种类型要强调指出其鉴别要点。
脐点及其类型、层纹的形成及明显程度。
淀粉粒的类型与结构特征。
鉴别方法加碘变蓝色或蓝紫色等。
1.单粒淀粉粒:讲授定义和基本形状。
2.复粒淀粉粒:定义和基本形状。
3.半复粒淀粉粒:说明半复粒与复粒的区别。
(二)糊粉粒:主要讲授糊粉粒的结构特点(球晶体和拟晶体)、主要成分以及区别于淀粉粒的检验方法(加碘液显淡黄色)。
(三)菊糖:主要讲授菊糖的理化性质(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结晶特点和鉴别方法。
加α—萘酚、浓硫酸显紫红色。
(四)脂肪油(油滴):重点讲授形状特点和鉴别方法,加苏丹III县橙红色。
(五)草酸钙结晶: 主要讲授形成草酸钙结晶的生理作用,类型特点和主要鉴别方法。
1.单晶(方晶或块晶):说明方晶的各种类型如多面体形、不规则形等。
2.柱晶:长在直径4倍以上。
3.砂晶:细小。
4.针晶(针晶束):说明针晶余粘液细胞的关系。
5.簇晶:由多数菱形晶体组合而成。
星芒状。
(六)碳酸钙结晶:重点讲授碳酸钙结晶的类型、在植物界的分布、形状及其区别于草酸钙结晶的鉴别方法(遇醋酸溶解,放出二氧化碳)。
§3 植物细胞的分裂本节重点介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1.无丝分裂:简要介绍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有丝分裂:简要介绍有丝分裂的意义以及各个分裂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3.减数分裂:简要介绍减数分裂的意义。
4.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简要介绍染色体各部位的名称,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四、本章教学难点:本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
在教材中或投影片中所看到都是平面图,因此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所讲到各种类型要用“体”的概念去理解它。
特别是在纹孔的类型方面,顶面观有几个同心圆环的问题,最好用合适模型帮助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类似的问题还有簇晶。
五、本章所用教具:目前主要使用投影片辅助教学。
六、复习题: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2.在细胞结构表上指出哪些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
3.试述淀粉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如何区分淀粉粒和糊粉粒?如何观察菊糖结晶?菊糖结晶有何特点?如何区分脂肪油的油滴?4.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各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各具哪些特征?如何鉴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5.试述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成分;纹孔的类型和特点;细胞壁的特化特花类型及识别方法。
第二章植物组织一、目的要求:1.明确植物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输导组织及维管束的概念、类型和各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3.熟悉分生组织、基本组织的细胞特点及各类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及功能与形态的统一关系。
4.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教学时数:5学时三、讲授重点:§1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分类:一、植物组织的概念:结合植物细胞的繁殖、细胞的分化及植物体的发育引出植物组织。
讲授植物组织的概念。
植物组织是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