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工作准备
V1.0
**公司
2015年5月
目录
1 概述 (3)
1.1 编写目的 (3)
2 测试环境 (3)
2.1 环境的重要性 (3)
2.2 环境配置 (3)
2.3 测试数据 (4)
2.4 测试参考文档 (5)
2.5 测试管理工具 (5)
2.6 其他类 (5)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规范了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含环境、各类文档、缺陷管理工具、其他相关资料等,如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后期的工作也就无法保证。
2测试环境
软件测试环境包括设计环境,实施环境和管理环境三部分,是指为了完成软件测试工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历史数据的总称。
2.1环境的重要性
测试环境是测试实施的一个重要阶段,测试环境适合与否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指测试必需的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连接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辅助硬件设备所构成的环境;软件环境指被测软件运行时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他应用软件构成的环境。
测试环境贯穿了测试的各个阶段,每个测试阶段中测试环境对测试影响不一样。
在测试的计划阶段,充分理解客户需求,掌握产品的基本特性有助于测试环境的设计,合理调度使用各种资源,申请获得未具备的资源,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如果在测试计划中规划了一个不正确的测试环境,直到实施的过程中才发现,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取得一些无用的结果即是只是遗漏了一些环境配置,如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申请购买或调用,也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在计划中,考虑周全很重要。
综上测试环境对软件测试来说十分重要,符合要求的测试环境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测出软件问题,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测试效率,对于软件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环境配置
经过良好规划和配置的测试环境,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环境的变动对测试工作的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配置测试环境是测试实施的
一个重要阶段,测试环境适合与否会严重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一般来说,配置测试环境应该满足5个基本要素是: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数据准备、测试工具。
其中硬件、软件是测试环境中的最基本的两个要素,并派生出后三者。
硬件环境是指软件赖以运行的硬件平台,例如工作组服务器、个人服务器、PC机及配套设备等。
测试中所需要的计算机的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网卡所支持的速度、打印机的型号等。
软件环境是指支持待测软件运行的软件系统平台,包括用来保存各种测试工作中生成的文档和数据的服务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WEB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本。
测试工具软件也是软件环境中派生出来的一部分。
建立软件测试环境的原则是选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重要操作系统和大量的应用程序。
在兼容性测试中软件环境尤其重要。
市场上各种操作系统、浏览器、开发环境、数据库,我们无法做到所有的都去测试,目前针对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我们采用的环境如下:
操作系统:Windws xp、Windws 7、
浏览器:IE、Firefox
2.3测试数据
在软件测试中测试的数据源非常重要,应尽可能的取得大量真实数据。
无法取得真实数据时尽可能的模拟出大量的数据。
数据准备包括数据量和真实性两个方面。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不可避免的使用到了数据库系统。
少量数据情况下,软件产品表现出色,一旦交付使用,数据急速增长,往往一个简单的数据查询操作就有可能耗费掉大量的系统资源,使产品性能下降,失去可用性,这样的案例已经很多。
数据的真实性通常表现在为正确数据和错误数据,在容错性测试中对错误数据的处理和系统恢复是测试的关键。
对于更为复杂的嵌入式实时软件系统,例如惯性导航系统仅有惯性平台还不够,为了产生测试数据,还必须使用惯性平台按照要求运动起来,也可以用软件来仿真外部设备,但开发仿真程序又并非易事。
但这都在测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4测试参考文档
在测试执行之前,我们所有的参考文档必须准备就绪,参考文档包含: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测试计划文档、测试需求文档、测试案例文档及缺陷登记表。
2.5测试管理工具
如有特定要求,可采用相关要求的测试管理工具,如未特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
如QC为商业测试管理工具、Bugfree为开源免费缺陷管理工具。
2.6其他类
其他所需资料,则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客户,结合不同的项目情况,酌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