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评星晋级”活动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新昌县积极打造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名片”
近日,浙江省新昌县415个行政村,有397个村挂上了
星级标志牌。
这些标记为五星、四星、三星等不同‚档次‛和‚身份‛的新‚名片‛,是该县农村党风建设‚评星晋级‛活动的评定结果,它与各村考核评先、安排有关项目资金、
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奖励等相挂钩。
这项活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就得到了县、乡两级机关干部和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普
遍欢迎。
各村积极争取自己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名片‛,已
在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蔚然成风。
找准存在问题,把脉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近年来,中央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十分重视,先后作出了一些列工作部署,浙江省也根据上级有关部署和会议精神,在全省农村大力开展‚党风基层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
但从新昌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该县农村基础条件不一,村情千差万别,示范村创建对大多数村而言,可望而不可及,缺乏激励作用。
怎样对所有行政村进行分类管理,做到工作全覆盖,整体上推动面上党风廉政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县里每年直接拨付到村的建设资金少则数千万元、多则上亿元。
但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少数村重建设、轻管理,从而引发了一些更为复杂的新问题,如一些村盲目攀比,盲目上项目,上级补助资金缺不足,就举债搞建设,造成村里负债严重,威胁农村稳定的隐患增多。
加之还有一些村财务资金管理混乱,白条抵账,大额现金坐支,少数村经费开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严重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该县一直围绕农村干部权力规范运行动脑筋,坚持不懈地重抓村级制度建设,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村级换届以后,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构出现一些新情况,少数村新老干部之间、两委之间关系不协调,工作内耗大;部分新上任的干部制度管理意识淡薄,一些村制度执行出现反弹现象;少数村议事决策不规范,民主监督不够到位,村务公开不够规范等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因此,把脉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以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整合现有的制度规范,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对村干部特别是非党村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去解决因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而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众信访难题,搭建一个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平台,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也正是该县开展‚评星晋级‛活动的最根本动因。
开展评星晋级,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
所谓‚评星晋级‛,就是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自然村划定档次、分类管理、奖优罚劣、重点帮扶,只有对症下药,在‚治标‛的同时更注重‚治本‛,才能从
整体上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为确保‚评星晋级‛活动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该县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广泛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制订出台了‚评星晋级‛实施意见,将全县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划分为五个星级。
一到五星村之间逐级提高标准,梯级递进,一星村相当于合格村,二星村相当于中等村,三星村相当于良好村,四星、五星村相当于优秀村。
具体评定标准包括七大方面24项指标,涵盖了乡村典章、村务公开、村级财务双代理、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等制度落实情况、村级组织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党员干部廉洁情况等7个方面内容。
同时,各镇乡、街道在县级标准的基础上,又增设、细化考核内容,并以百分制的形式量化考核,实行考核得分与星级评定双挂钩,定量测算和定性评估相结合。
先由村两委对照标准自评申报,然后由所属上级党委考核评定。
其中一至三星村由乡镇(街道)考核定级,发文公布。
四至五星村在乡镇(街道)考核定级的基础上,经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地考评验收后,由县委县政府发文公布。
四星级以上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有关规定的、出现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或存在其它不符合条件的情形,实行一票否决。
星级评定的一大特色是不搞‚终身制‛,根据一年一次的考评情况进行升降,实行动态管理。
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定期发布全县行政村星级管理公告,及时公布星级村变化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扩大社会影响。
各镇乡、街道对下属行政村星级情况建卡立档,健全星级管理基础信息库,建立村级廉情台帐,并指导各村制定年度晋星计划和五年晋星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落实措施,将星级创建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2008年评定结果看,有18个村没有评上星级,一、二、三、四、五星级村分别为11个、131个、211个、38个和6个,星级分布总体上呈现橄榄形状,结构较为合理,这有利于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方式整体提升,从而不断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
‚评星晋级‛活动从根本上激发了村两委班子、农村
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内在动力,也强化了全体村民的参
与意识、监督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在农
村工作中存在的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评价难‛的
问题。
但如果仅仅解决‚评价难‛的问题而没有后续的跟进
措施,只是无关痛痒地为评价而评价,最后无果而终,那么,这项活动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生命力,也就注定行而不远。
所以,这就关系到评价结果的怎样运用问题。
按照该县‚评
星晋级‛活动的有关规定,行政村年度星级等次在各村办公
场所明显位臵挂牌明示,所属乡镇(街道)以专栏的形式集
中上墙公示,各行政村星级等次要一目了然。
星级评定结果
与各类考核评先、安排有关项目资金、村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奖励等相挂钩。
二星级以下(包括二星级)的村,当年不能被评为年度考核先进,两年内一般不能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不得评为县级文明村。
对达不到星级评定标准的村,原则上不予安排或者暂缓安排项目建设资金。
四、五星级村推荐参加省、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命名表彰,县政府还配套给予一定的财政奖励资金。
像一位村民说的那样,‚评价的‘结果’最终是要用来‘说事儿’的,这样一来,干部在乎了,村民满意了。
‛星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让村干部工作有动力更有压力,他们感觉到随随便便抓党风是不行的,党风廉政建设搞不好,自己的‚名片‛拿不出手,不仅在群众面前没法交待,更直接关系到村里的项目扶持、资金补助等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一些村干部反映:‚过去,党风廉政建没法下手抓,现在,对照得分找差距,一年干成几件事,大伙心里都有数‛。
用某位村干部的话来讲就是‚无星级村没面子,五星级村要保面子!‛以前一些村干部不想抓不愿管的信访、计划生育等问题,现在也因为要影响到全村的荣誉和发展都尽心尽力去做了。
不断巩固提高,护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做好农村工作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策,是要适应形势的需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改进和创新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良性运行机制。
近年来,
该县农村普遍推行的村务公开、乡村典章、村级财务双代理、民主管理等‚四项制度‛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这些制度在农村的真正落实‛仍然是令人颇感头疼的问题。
现在,该县各乡镇(街道)以‚评星晋级‛活动为契机,整理规范了20多项村级制度标准,建立了村级廉政档案和村级廉政台帐等一些列配套制度规范。
并通过星级评定、结果运用等实实在在的抓手,真正把这些制度落到了实处。
在2008年的星级评定中,该县对未建立村务监督小组及未实施村级财务双代理的34个村发出了限期整改书,督促15个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小组。
由于某镇3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迟迟不肯‚交账‛,曾致使村级资金、账目由乡镇代理的制度一度在该镇成为‚一纸空文‛,但‚评星晋级‛活动的评定标准中规定,村级财务不实行‚双代理‛不能参加星级评比。
所以此项活动开展不久,这些村便主动向乡镇让出了‚财政大权‛,村级民主管理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可以说,‚评星晋级‛活动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前提,不但理顺了村支部书记、村级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关系,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减少了各类矛盾纠纷。
该县沙溪镇开展‚评星晋级‛活动以来,全镇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18%。
县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也多次牵头召开了沟通协调会,整合规范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保证了资金的平稳发放和有效利用。
同时,由该县纪委牵头进
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不断完善星级创建评定标准,使评创工作因更加科学合理和实用有效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打造出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名片‛和‚金名片‛,真正为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